网络舆论生态视域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2018-07-25李雪梅
李雪梅
摘 要 由于网络传播信息的快速性,所以现在社会上的大部分舆论都从网络传播出来。现在的大学生谈论最多的问题就是网络舆论,所以网络舆论在某些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兴趣,建立良好的氛围,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方向和侧重点,作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 舆论 思想政治 引导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5.035
Abstract Due to the rapid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on the network, so now most of the public opinion in society from the network spread out. The problem that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alk about most now is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so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ffects the life interest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 in some aspects, establishes the good atmosphere, correctly guides the direction and the emphasis of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deological politics; guide
0 引言
網络舆论是高校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的一个有效途径,利用网络舆论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也是大学生抵触心理最弱的技术手段。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舆论已经成为构成大学生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网络所涉及的方面太多,所以学校在利用网络舆论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如果不能利用好网络舆论,那么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走向极端。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利用网络舆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且因为网络舆论的复杂性和冗杂性,学生关注的重点不能得到统一,长久养成的三观与学校的期望不符。所以高校在利用网络舆论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发挥网络舆论正向的部分,在学生认识网络舆论对自己的影响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有助于推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提高教育水平。
1 高校网络舆论的特点和传播机制
在绝大多数的网络舆论平台中,高校学生更多的只是在网络的浏览期间做到知晓舆论消息,而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进行舆论消息的生产与评议,这便体现了舆论制造者的稀疏性。另外,评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对于突发事件评论的主流看法产生于当此事发生后一部分人很快能够发现并吐露自己的心声,之后,当看到的人逐渐增多时,与其有相同看法的人会做出回响并跟帖,跟帖的人逐渐增多,便形成了主流的声音。而与主流持不同看法的人则会作为旁观者,只进行浏览。同时,网络如同放大镜,会将身边发生的很小、很普通的事变为话题在网络中传播与放大,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讨论中,使之成为热门,这样扩大其舆论效果。最后,舆论的传播如同细菌分裂一般,以一变多,以多变为更多,这就是网络信息传播速度之快的原因。这样能够在段时间内被更多人所浏览,这种影响力是无法替代的。这种分裂式的传播在某舆论平台上得到很好的体现。某用户发表一篇动态,之后此用户的朋友会接收此动态,并作出评论与转载,转载人的朋友也会接收,接着评论并转载,这种如树般的传播方式在舆论传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高校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挑战
高校网络舆论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形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包含出了积极影响及消极影响。因此,要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网络使用习惯及网络舆论参与度来进行正确的引导,尽可能地消除其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有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
2.1 高校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现在网络舆论占据了大学生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是影响大学生道德认知的一个主要因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所起到的效果也十分有限。但是当学生作为网络舆论的主体,自身参与到舆论的讨论和思考中时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他们会主动地去寻求结果,接受老师的教育,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传播正向舆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学生通过参与网络舆论的讨论可以在其中得到很多东西,提高自己的社会道德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近几年来网络上一些反社会道德的舆论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他们对这种反社会道德的现象表达了深深的谴责与愤慨,从中体现出我国大学生强烈的社会道德感。在对反社会道德的舆论进行谴责的同时大学生也对正向舆论进行了总结学习,提高了自己的道德意识,在生活中改变着自己的行为。
2.2 高校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在学习和讨论正向舆论的同时也有一些非理性舆论和虚假性舆论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影响学生的道德认识观和价值取向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学校对于网络上一些非理性舆论和虚假性舆论不能做到严格的管理,学生在接触这些舆论的时候可能会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长此以往大学生就会形成非理性的心态。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在接触虚假性舆论的时候不能分辨舆论的正确性,导致大学生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跟随网络上其他人的意见,煽动舆论,影响网络环境,干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3网络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机制
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当前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引导机制。通过加强网络舆论的心理教育力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以外,还应该加强对校园网络舆论的监管。从而才能够保证学校网络舆论环境的清洁。
3.1 加强网络舆论心理教育
网络舆论心理教育是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舆论和分析舆论的一种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心理学的知识对大学生网络輿论行为进行分析,并在其中加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大学生活是学校与社会的一个过渡点,大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宣泄自己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但是大学生在宣泄情绪的时候不注意方式有时会在网络上形成非理性舆论,影响校园和网络的环境,不利于自身和他人的发展。其次,大学生在浏览网络时,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和网络舆论的影响,形成不利的发展观。所以学校要重视大学生网络舆论心理教育,防止学生受到不良网络舆论的影响。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舆论心理教育的时候要结合心理学知识和案例,不能完全按照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在课堂之外可以设立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辅导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缓解压力的途径,这样也可以避免学生受到不良网络舆论的影响,净化学生的心灵。
3.2网络舆论法制教育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
网络空间虚拟性、公开性、自由性的特点让大学生在利用网络的时候具备很大的自主选择权,但是大学生的心智不成熟、社会阅历浅,容易受到网上虚假信息的欺骗和引导,在不清楚网络舆论真假的情况下受他人蛊惑传播这些虚假的信息,影响网络空间的舆论环境。甚至有的学生好奇心重,不懂得保护网络环境,利用网络的虚拟性散布虚假的网络舆论信息,恶语中伤他人,影响他人的生活。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是因为学校对学生的网络舆论教育不足,学生舆论法制意识薄弱,导致这种现象在网络上频频出现。所以学校在利用网络舆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网络舆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观念,避免学生因为自己无意的举动触犯国家法律。现在的网络正是因为发展太过迅速,在网络中存在大量的不稳定因素和漏洞,有些人利用自己对网络的精通,利用网络的漏洞窃取他人信息,损害他人利益。我国法律明确规定通过网络窃取他人信息或倒卖他人信息都属于违法行为,所以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法律教育,让学生养成保护网络的习惯,共同建设良好、安全的网络环境。
3.3 运用相关技术,加强校园网络舆论技术管理
网络技术为大学教育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将网络中的信息和舆论带到了校园中。网络上的信息多种多样,学校应该引入相应的技术,对网络上的非理性信息和虚假信息进行屏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和上网环境。现在校园常见的屏蔽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关键词、敏感词、域名等进行识别,通过智能屏蔽这些信息来保证校园网的环境。这些技术主要是利用网络识别特殊的词汇和域名,通过设置防火墙和上网权限、域名封锁的方式阻止一些信息的介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信息的互通也需要的到管理,在这一方面可以引入“方正智思”系统。“方正智思”系统是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研发的,可以对接入的互联网信息进行抓取、分类的一个系统。应用“方正智思”系统可以减少学校在管理手机媒体和互联网所分配的人力和物力,提高管理效率,可以更高效地解决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之间的信息交互出现的问题,保证学校网络舆论环境的清洁。
4结束语
网络舆论从出现、发展和消失对会得到大学生的注意,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思想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网络舆论产生的越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就越重要,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会产生更大的难题。但是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决定了网络舆论的多变性,它会随着构成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也会随着人们的关注点而变化。所以学校可以通过网络舆论这一特点对网络舆论的发展进行一定的引导,使它尽量保持对大学生有利的一方面,尽量减少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因素的出现。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保持着灵活多变性,针对舆论和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调整,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参考文献
[1] 顾晓威.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1):133-134.
[2] 陈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J].智能城市,2017(2):54-56.
[3] 薛云云,张立强.网络圈群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检视与对策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7(2):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