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垦区橡胶树超低频六天一刀割制研究

2018-07-25黄学全

橡胶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死皮割胶割线

黄学全,蒋 超

(1.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0126;2.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白沙分公司,海南 白沙 571000)

天然橡胶是海南垦区的优势、基础、特色和支柱产业。全垦区直接或间接从事天然橡胶产业的人数达5.2万,天然橡胶年产量约为15万t,约占我国天然橡胶总产量的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推进,天然橡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天然橡胶企业面临的困难加大。自2013年以来,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低迷,胶工收入偏低,导致劳动力大量外流,胶工短缺现象愈加严峻。据统计,2016年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胶集团)共缺少胶工4 536人,占胶工总人数的19.8%,致使500多万株开割橡胶树无人割胶,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胶工短缺势必对天然橡胶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潜在威胁。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解决劳动用工荒问题,2016年海胶集团在全面推行四天一刀割制(以下简称d/4割制)采胶的基础上,率先在白沙分公司大胆地尝试六天一刀割制(以下简称d/6割制)采胶,以期摸索出既能解决劳动用工荒问题,又能增加胶工收入,既适合本地区气候特点,又符合橡胶树品系特性的采胶方法。现将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1 实验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选择位于海南省白沙县的海胶集团白沙分公司的胶园。白沙县地处海南岛中西部内陆,北纬18°56′~19°29′,东经109°02′~109°42′,年平均温度为21.9~23.4 ℃,年均降雨量为1 896.1 mm,属热带季风性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年割胶天数为200左右。

1.2 参试橡胶树

参试橡胶树品系为3—20割龄的RRIM600和PR107。参试单位为白沙分公司白沙作业区1队、12队、14队、16队以及牙叉作业区10队、14队、15队、18队,共8个生产队。参试面积为424.5万m2(6 367.5亩),有效割株数为146 452,人均割株数为1 902,人均管割6个树位,每天割1个树位。

1.3 试验区安排

处理区和对照区设计比例为2∶1,即每2个处理区设1个对照区。处理区选择在位置相对偏远、胶工短缺较多的生产队,以一个完整的生产队作为一个试验小区,采用S/2(指采用1/2树围螺旋割线)·d/6割制加乙烯利(ET)刺激割胶,以12 d为一个涂药周期,年割35刀左右。对照区选择在与处理区相邻、土壤类型相似、胶工技术相近、橡胶树品系和割龄基本相同的生产队,采用S/2·d/4割制加ET刺激割胶,以12 d为一个涂药周期,年割60刀左右。

1.4 涂药状况

d/6割制和d/4割制均以12 d为一个涂药周期。d/6割制1—2割龄橡胶树不涂药,3割龄以上(含3割龄)橡胶树所用ET质量分数在d/4割制的基础上增加0.005。d/4割制涂药浓度比农业部标准略低。

1.5 试验区监测和管理

对处理区和对照区各树位的干胶产量、胶乳干胶含量变化、橡胶树死皮状况、树围增长量等性状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试验区和对照区均做好橡胶树“两病”的防治,保证第一蓬生长,每株橡胶树年均施1 kg化肥和10 kg有机肥,每年砍带和控萌一次。

2 结果与讨论

2.1 d/6割制的产量效应

2.1.1 产量效益分析

从处理区8个生产队来看,试验前(2015年)采用d/4割制,总割株数为117 525,年总干胶产量为405 321 kg,株干胶产量为3.4 kg;试验后(2016年)采用d/6割制,总割株数为146 452,年总干胶产量为304 845 kg,株干胶产量为2.1 kg,试验后株干胶产量为试验前株干胶产量的61.8%。对照区6个生产队试验前年总干胶产量为367 306 kg,株干胶产量为4.2 kg,试验后年总干胶产量为295 020 kg,株干胶产量为3.4 kg,试验后株干胶产量为试验前株干胶产量的81.0%。d/6割制产量效益如表1所示。

表1 d/6割制产量效益分析表

试验后干胶增产率(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计算得到:采用d/6割制,干胶年净增产率为-6.3%,年实际增产率为-5.1%,年净增产量为-20.7 t,在割胶刀数减少42.1%、涂药浓度与d/4割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能达到这样的产量已实属不易。

2.1.2 不同割龄橡胶树产量

笔者调查了处理区13个割胶岗位3~16割龄的PR107品系16.53万株的产量(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试验后不同割龄橡胶树的株干胶产量差异不大,基本维持在1.5~2.7 kg范围内,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受试验前期寒害和后期雨水和台风“莎莉嘉”的影响,割胶刀数无法保证,产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二是实行超低频d/6割制后,橡胶树的产能没有充分挖掘出来,虽然ET质量分数在d/4割制的基础上增大0.005,但整体上涂药浓度比d/5割制低,产量也受到一定影响。

表2 d/6割制对不同割龄段橡胶树产量的影响

2.1.3 各周期产量

不同割制各周期干胶产量变化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采用d/6割制的一年中产量变化呈现双峰分布,5月份(第2周期)和8月份(第8周期)出现明显的高潜期,第4—13周期(第8周期除外)产量差异不大,这表明d/6割制有利于橡胶树养分的积累和胶乳的再生;采用d/4割制的一年中产量变化较大,高潜期(第8周期)没有出现高产反而出现减产现象,且高潜期(第8周期)和低潜期(第14周期)产量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不符合橡胶树产胶规律,这说明在高潜期和冬季割胶期间采用d/4割制,割胶频率过大。

图1 不同割制各周期产量变化

2.2 d/6割制的生产效益

2.2.1 人均割株增加

在每个树位割株恒定的前提下,割胶频率越高,胶工可承割的割株就越少,反之,割胶频率越低,胶工可承割的割株也就越多。实行d/6割制后,胶工人均承割树位由4个增加到6个,人均割株数由1 383增加到1 902(见表1),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7.5%。

2.2.2 树皮耗用量减小

实行d/6割制后,虽然两割次的间隔时间拉长,割口回枯较厚,单刀耗皮量稍增大,但年割胶刀数减少,年树皮耗用量为7.36 cm,比d/4割制年树皮耗用量10.16 cm减小2.8 cm,降低27.6%,不仅提高了橡胶树原生皮的利用率,而且延长了橡胶树的经济寿命。

2.2.3 每割次产量提高

处理区年割胶刀数由试验前的57.9(d/4割制年标准刀数60)下降至试验后的33.5(d/6割制年标准刀数36),年割胶刀数减少42.1%,每割次株干胶产量由d/4割制的58.7 g(3.4 kg·株-1÷57.9刀)提高到d/6割制的62.7 g(2.1 kg·株-1÷33.5刀),每割次刀效率提高6.8%,这表明采用d/6割制割胶后,两割次间隔的时间较长,有利于橡胶树糖分积累和胶乳再生。

2.3 d/6割制的副性状表现

2.3.1 死皮率

橡胶树死皮评价主要采用现割现调法和逐行逐株法。

2.3.1.1 现割现调法

处理区调查2个生产队4个胶工岗位3—10割龄的PR107品系共200株,割线总长度为8 123 cm,割线死皮长度为23 cm,割线死皮长度占割线总长度的0.28%,当年新增4—5级死皮率为0;对照区调查1个生产队3个胶工岗位PR107品系共150株,割线总长度为5 296 cm,割线死皮长度为26 cm,割线死皮长度占割线总长度的0.49%,比处理区高0.21%(如表3所示)。

表3 橡胶树死皮情况(现割现调法)

2.3.1.2逐行逐株法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现场查看或割胶诊断方式对橡胶树排胶状况进行调查,重点分析历年和当年新增4—5级死皮株。以下几种情形可界定为当年4—5级死皮株:①当年在一个割面正常割胶3~4个月,发现死皮后转入另一割面割胶或死皮后转入1/4阴线割胶;②若树况正常,排胶不正常,且胶水滴不到胶杯。现场调查2个生产队3—6割龄的PR107品系共820株,历年死皮停割株数为22,累计4—5级死皮率为2.68%,当年新增4—5级死皮株数

1,当年4—5级死皮率为0.12%(如表4所示)。

表4 橡胶树死皮情况(逐行逐株法)

2.3.2 胶乳干胶含量

d/6割制对胶乳干胶含量的影响如表5所示。处理区8个生产队试验后平均胶乳干胶质量分数为0.300 4,比试验前胶乳干胶质量分数0.299 6提高了0.000 8,比对照区胶乳干胶质量分数0.290 5提高0.009 9,这表明实行d/6割制有利于橡胶树养分的积累和胶乳的再生。

表5 d/6割制对胶乳干胶含量的影响

2.3.3 树围增长量

处理区和对照区各调查50株。结果表明,处理区试验后比试验前平均树围年增长1.2 cm,对照区试验后比试验前平均树围年增长1.3 cm。这表明实行超低频割胶后,不仅没有影响橡胶树的生长,而且有利于树皮的利用,缓和橡胶树产胶与生长的矛盾。

2.4 d/6割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处理区8个试点单位推行d/6割制的试验面积为571 267 m2(856.9亩),总割株数为146 452,总干胶产量为304.845 t,总产值362.77万元(按当年干胶综合售价11 900元·t-1计),节约社保开支54万元,经济效益总额为-52.03万元(如表6所示)。虽然目前经济效益欠佳,但是在干胶售价低于生产成本价、橡胶产业步入“低迷期”、橡胶行业盈利下降、胶工严重短缺的形势下,还是可以接受的。

表6 d/6割制经济效益分析

实行d/6割制,劳动生产率比d/4割制提高了37.5%,相对割胶强度下降33.33%(d/6割制相对割胶强度=1/2×1/6×400%=33.33%),年割胶刀数减少42.1%,树皮耗用量减小27.6%,不仅延长了橡胶树的经济寿命,而且减轻了企业社保负担,在胶工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推广和应用d/6割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

3 前景分析与配套措施

3.1 从 数据分析当前大背景下推行d/6割制的可行性

从干胶产量来看,处理区株干胶产量为2.1 kg,为试验前株干胶产量3.4 kg的61.8%。

从胶乳干胶含量来看,实行d/6割制后年胶乳干胶质量分数基本上保持在0.30左右,表明橡胶树仍有较大的产胶潜力。

从各周期产量变化来看,d/6割制一年中产量变化呈现双峰分布,即除5月份(开割初期)和12月份(停割前)产量较高外,其他周期产量差异不大,表明d/6割制有利于橡胶树养分的积累和胶乳的再生。

从橡胶树产胶和生长上看,处理区的树围年增长量与对照区基本一致,说明d/6割制并未激化橡胶树产胶与生长的矛盾,不会抑制橡胶树的生长。

从橡胶树死皮性状上看,采用现割现调法评定当年4—5级死皮率为0%,割线死皮长度占割线总长度的0.28%;采用逐行逐株法评定的累计死皮率为2.68%,当年新增死皮率为0.12%,表明d/6割制的副性状表现不突出。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来看,在胶工严重短缺、劳动用工成本增加、生产资料成本高位运行的大背景下,推行d/6割制是可行的。

3.2 从经营角度分析推行d/6割制的必要性

从生产效率上看,实行d/6割制,一是劳动生产率提高,胶工人均承割树位由4个增加到6个,劳动生产率提高37.5%;二是为企业节省了成本,企业每减少一个胶工,可节省社保费用1.2万元(2017年为1.3万元);三是减小树皮耗用量,d/6割制两割次间隔的时间较长,年割胶刀数减少,树皮耗用量减小,延长了橡胶树的经济寿命。

从经济效益上看,实行d/6割制,提高了每割次的产量,减少了劳动力,降低了企业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尽管目前经济效益欠佳,但实行d/6割制不仅解决了劳动用工荒问题,而且避免了林段丢荒和土地被侵占等问题,同时低频割胶制度也是割胶生产的发展趋势。

3.3 采取配套措施以保证d/6割制顺利实施

3.3.1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解决树皮砂化和硬化问题

生产实践证明,实行d/6割制后,由于两割次间隔时间较长,树皮易出现砂化、硬化问题,不利于割胶,尝试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并进行相关技术研究有助于解决该问题。

3.3.2 建立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

考虑到1—3割龄的新开割橡胶树前期产量较低和生产投入较大等因素,对其实行d/6割制时应在产量和经济考核指标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胶工多承割树位、多产胶,认真搞好胶园“管、养、割”,促进胶园可持续发展。

3.3.3 处理好“管”与“割”的关系

实行d/6割制后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就是胶工的胶园抚管面积加大。在当前干胶价格持续低迷、胶工短缺、用工成本逐年增加的背景下,胶园的“管”与“割”还不具备分开的条件,因此应在做好胶园日常抚管工作的基础上,鼓励胶工采用机械割草机进行砍带和控萌作业,降低劳动强度;在胶园施肥作业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一年完成1~2树位片施肥,4~6年完成一个轮回,达到胶园施肥量要求,确保橡胶树产胶潜力。

3.3.4 合理实行d/6割制

企业在选择割胶制度时,要因地制宜,不要一概而全、片面追求超低频割胶制度,应在产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使胶园的产出效益达到最佳。

猜你喜欢

死皮割胶割线
中国热科院突破橡胶树死皮康复技术难关
中国热科院突破橡胶树死皮康复技术难关
中国热科院突破橡胶树死皮康复技术难关
4GXJ 型电动割胶刀在天然橡胶收获中的应用研究
一种智能化割胶试验台设计与实现
橡胶树气刺微割高效割胶技术对比试验
橡胶树气刺微割技术
潮流方程的割线法求解
花香袭来/死皮不赖脸
从一道试题谈圆锥曲线的切割线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