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的效果

2018-07-25陈裕强邱柳基罗德兴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3期
关键词:胸椎胸腔镜次数

陈裕强 邱柳基 罗德兴

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比较,创伤更轻,术后恢复更快,但患者可承受剧烈疼痛,且疼痛的程度和开胸手术相似,因此,在胸腔镜手术治疗中需采取有效的减轻疼痛的方法[1-2]。研究显示,传统PCIA镇痛方法无法完全抑制切口疼痛,还可增加肺不张和恶心呕吐等并发症。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效果确切,可有效镇痛,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镇痛安全性和准确率[3-4]。本研究分析了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分组。观察组ASAI级21例,II级24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22~74岁,平均(35.21±2.78)岁。对照组ASAI级21例,II级24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21~76岁,平均(35.25±2.74)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入室后进行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和心电监护,麻醉之前给予中心静脉开放,并穿刺桡动脉进行动脉压监测,全麻诱导的药物均是:舒芬太尼0.6 µg/kg、咪达唑仑0.05 mg/kg、异丙酚2.5 mg/kg、罗库溴铵0.8 mg/kg。意识消失之后给予患者辅助通气,5分钟后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给予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明确导管位置之后接通呼吸机进行通气。

术中给予静吸复合麻醉,用七氟烷1%~2%吸入,给予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3~6 mg/(kg·h)和瑞芬太尼0.05~0.10 mg/(kg·h),另外术中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罗库溴铵追加,每次追加剂量为15 mg,若患者心率低于40次/min需给予0.5 mg阿托品静注;若收缩压低于90 mmHg给予6 mg麻黄碱静注。维持脑电双频谱指数在45~55。

对照组用PCIA镇痛方法,术后用舒芬太尼镇痛,剂量2µg/kg,背景剂量为2 ml/h,单次自控每次给药2 ml,锁定时间15分钟,若VAS评分在6分以上需给予补救镇痛。

观察组进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侧卧,实施两点阻滞,根据手术部位标记椎旁T5和T6,常规消毒,将低频超声探头置于术侧目标间隙旁,长轴垂直于机体,对探头进行调节,针尖达到椎间隙位置且回抽无气体或血液则给予局部麻药注入(地塞米松1 mg+0.4%罗哌卡因15 ml)[5-8]。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胸腔镜手术麻醉效果;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疼痛VAS评分水平[9];补救镇痛次数。

显效:无出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疼痛程度轻或基本无痛;有效:轻度疼痛不适,出现一定的并发症;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胸腔镜手术麻醉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5]。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胸腔镜手术麻醉效果相比较

观察组胸腔镜手术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胸腔镜手术麻醉效果相比较[例数(%)]

2.2 疼痛VAS评分水平相比较

术后1小时、术后3小时、术后6小时和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2.3 两组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

观察组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3。

2.4 补救镇痛次数比较

观察组补救镇痛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胸椎旁神经阻滞是一种新型麻醉方式,可对注射部位同侧邻近多节段交感神经进行阻滞,有效发挥镇静作用。但因患者解剖结构存在差异,因此对于胸椎旁神经阻滞的操作要求比较高,要求操作者准确操作,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6]。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为实现这一目的提供了条件,其在超声下准确定位,药物起效更快,用药量更少,可显著提高镇痛效果,达到满意阻滞作用,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不适感和疼痛感[7-8,10-12]。

表2 干预前后疼痛VAS评分水平相比较 ( ±s)

表2 干预前后疼痛VAS评分水平相比较 ( ±s)

组别 例数 术后1 h 术后3 h 术后6 h 术后12 h 术后24 h对照组 45 2.02±0.43 3.91±0.53 4.65±0.63 5.12±0.73 3.12±0.73观察组 45 0.91±0.13 1.12±0.23 1.75±0.35 1.06±0.34 0.45±0.13 t值 - 6.874 5.674 6.987 7.044 6.354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两组并发症相比较[例数(%)]

表4 补救镇痛次数比较 ( ±s)

表4 补救镇痛次数比较 ( ±s)

组别 例数 补救镇痛次数(次)对照组 45 19.31±1.15观察组 45 8.26±1.24 t值 - 8.214 P值 - 0.000

本研究中,对照组用PCIA镇痛方法,观察组进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结果显示,观察组胸腔镜手术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小时、术后3小时、术后6小时和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补救镇痛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与PCIA镇痛方法在胸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对比,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效果更好,可更好减轻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减少补救镇痛次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胸椎胸腔镜次数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
基于切削次数的FANUC刀具寿命管理
探索性作战仿真实验重复次数控制研究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