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放血疗法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
2018-07-25杨毛才让贡却坚赞让
杨毛才让,贡却坚赞让
(中国青海大学藏医学院,西宁 810001)
痛风是由饮食起居不正而引起的“隆”、血液功能紊乱所导致的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据统计,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2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1700万人,并以每年2.0%的速率迅速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1]。就其发病率而言,城市居民高于城镇或乡村居民,老年人高于年轻人,男性高于女性,现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痛风患者通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就可完全康复。目前现代医学治疗痛风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这些药物毒副作用极大,在治病的同时长期损伤肾、肝、胃等脏器,甚至加重肾脏代谢负荷,使病情进一步恶化难以治愈。
藏医放血疗法对痛风的治疗和预防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此疗法是通过藏医的“三因、五源学说”辨证疾病的寒热虚实,选用“直合杂(痛风的放血穴位)静脉穴进行放血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为获得藏医放血疗法治疗痛风疗效和安全性的确切数据,采用临床对照试验进一步探究此方法的治疗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研究的材料主要包括藏医放血所用的设备以及数据收集所需材料。
1.1.1 放血设备 藏医放血治疗所具备的医疗设备主要有三果清血汤、羽状放血刀、接血盆、放血捆绑绷带、医用包扎绷带、消毒棉球、纱布、创可贴、止血粉、一次性灭菌橡胶外科手套、医用口罩等。
1.1.2 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所需材料主要包括详细记录病人病史的病历、顺序记录治疗过程的笔记、血压计、化验单和照相机等。
1.2 方法
1.2.1 纳入方法 符合本次临床研究的诊断标准;必须是青海省藏医院外治科的病人;严格执行藏医放血疗法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治疗等全过程的病人;适用于藏医放血疗法治疗的病人(除小儿、老人、孕妇等)。符合以上4项条件的痛风病人按随机抽样法纳入本次研究。
1.2.2 诊断标准 本次临床研究中痛风的诊断标准是由查阅有关藏医经典著作和对西藏和青海、四川等地区的著名藏医专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规定的,其诊断标准是脉象:脉象短而实紧[2];尿象:尿呈热象,有焦角味[3];症状:发病起初见脚趾关节红肿热痛,皮肤发红如铜,灼热坚硬有青色斑点,疼痛难忍,活动受限,夜间疼痛加重,不及时治疗可蔓延致脉、筋、肘、膝关节、肌肉及内脏。出现肿痛加重、肿块坚硬灼热,活动不能自理,为治疗带来困难[4];血象:实验室检查血尿酸含量偏高,血尿酸高于416 μmol/L(男性UA>416 μmol/L,女性UA>351 μmol/L),常伴体温升高,白细胞总数增高,血沉加快[5]。
1.2.3 数据收集方法 首先详细记录研究对象的病历,同时记录血尿酸等辅助检查结果;其次详细记录治疗步骤即藏医放血疗法的全过程;治疗1周后定期复查血尿酸含量,同时按本临床研究的疗效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结束1个月后通过电话咨询患者的病情及复发情况等。
1.2.4 数据分析方法 本次临床对照试验采用前后对照[6]的方法进行临床疗效比较。首先通过病历、笔记和化验单进行治疗前后症状和血尿酸含量变化比较;其次进行疗效评价比较;然后以藏医理论为基础讨论疗效情况。
1.2.5 治疗方法 按痛风患者的病情轻重及特殊情况,此病的治疗方法一是辅助治疗。饮食治疗:按患者的特殊病情,禁忌吃动物内脏、喝啤酒等易致血液功能紊乱的饮食,应多食用蔬菜、水果、坚果、牛奶等易消化食物[7];药物治疗:为调节“隆”“赤巴”和“培根”的性能偏盛或偏弱,治疗并发症及减轻疼痛,口服藏药十八味党参丸、十八味欧曲丸、十五味乳鹏散、二十五味驴血丸[8]等,按病情适当使用;外治疗法:突然肿痛加重、肿块坚硬灼热时立即放血对痛风治疗效果不佳,为此临时疼痛部位外涂青鹏涂剂或十二味翼首涂剂、施火灸等措施减轻疼痛、消肿[9]。二是特殊治疗,即藏医放血治疗。放血前3 d开始服用三果清血汤(诃子10 g,毛诃子10 g,余柑子10 g)煎服,将“病血”和正常血液分开[10],煎服时加水500 ml煎至300 ml,每日2次(如出现腹泻可减量)。痛风放血治疗有固定的脉位称“直合杂”,脚拇趾消肿时能看见其背面横向分布的血管,藏医称之为“直合杂”[11]。除特殊病情外,一般均在此脉位放血。放血前首先依据藏医天文历选择放血时机进行常规消毒,用放血止血带系好踝关节,注意捆绑的松紧要适度,否则会影响患者的出血情况;接着大拇指背面“直合杂”穴充分消毒后,用藏医特殊工艺研制的羽状刀(现在我们常用的放血刀具有5种,即羽壮刀、斜刃刀、斧刃刀、月牙刀、镰形刀,根据不同的病种、部位来确定放血刀具)纵向切开静脉放血150~200 ml(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血象来判定放血的计量,但不宜超过500 ml),把“病血”及与血同行的“毒气”放出体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最后松开放血止血带,用医用纱布包扎伤口即可。治疗后禁止剧烈运动(尤为四肢),以免再次出血。
1.2.6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痊愈:经治疗后关节处红肿热痛完全消失,功能活动正常,血尿酸明显下降;显效:经治疗后关节处红肿热痛基本消失,但肢体功能活动时仍有轻度痛感,不影响行走及工作,血尿酸有所下降;有效:经治疗后,关节处红肿热痛基本消失,但肢体功能活动时仍有轻度痛感,较影响行走及工作,血尿酸下降不明显;无效:经治疗红肿热痛无一改善。
2 结果
2.1 样本特征
所有病例均为青海省藏医院外治科门诊与住院患者,且30例全部为纯藏医治疗,其中男性18例(60%),女性12例(40%), 30岁以下8例(27%),30岁~50岁16例(53%),50岁以上6例(20%),“隆”性痛风5例(17%),“赤巴”性痛风8例(27%),“血”性痛风10例(33%),“培根”性痛风7例(23%)。实验室检查血尿酸(UA)偏高(男性UA>416 μmol/L,女性UA>351 μmol/L)28例(93%),血尿酸(UA)偏低(男性UA<416 μmol/L,女性UA<351 μmol/L=2例(7%),病程≤3年的10例(33%),4~10年(包括10年)13例(43%),10年7例(23%)。
2.2 疗效评价
表1~3显示,藏医放血疗法治疗30例痛风患者后,脚趾关节红肿热痛、皮肤发红如铜、灼热坚硬等症状有显著的改善,血尿酸含量明显降低,脉象和血尿酸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
表1 整体疗效比较[例(%)]
表2 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比较
表3 治疗前后血尿酸指标变化比较
表4 治疗前后BUN、Scr、Ccr、TC、TG比较
3 讨论
藏医《四部医典》中讲述痛风由“隆”和血液功能异常所致,由于经常食用辛辣、油腻等高脂肪食物,过量饮酒、久坐少动、房劳过度等原因引起血液功能紊乱,瘀血闭阻经脉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发病起初见脚趾关节红肿热痛,皮肤发红如铜,灼热坚硬,有青色斑点,疼痛难忍,活动受限,夜间疼痛加重,不及时治疗可蔓延致脉、筋、肘、膝关节、肌肉及内脏,出现肿痛加重,肿块坚硬灼热,活动不能自理,为治疗带来困难。其尿呈热象,有焦角味,脉象短而实紧,舌色深红,舌苔白中带黄。按疾病的性质及症
状,痛风可分为“隆”性痛风、“赤巴”性痛风、“血”性痛风“及“培根”性痛风等4种类型[12]。西医认为,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等[13]。本次临床研究中,临床痊愈22例(73%),显效4例(13%),有效2例(7%),无效2例(7%),提示藏医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有明显疗效。
藏医放血疗法是治疗痛风的最佳疗法之一,在《四部医典》中痛风的治疗方案是先以各种制风之法驱除风邪,此后在适当部位多次少量放血,并在刺痛明显处用吸角吸之,如肿势甚而色红者,以针刺法治疗[14]。痛风也是藏医放血疗法治疗的范畴,《四部医典》认为,放血法多适应于热性病,如扩散伤热、骚热、瘟病、肿块、疮疡、垢病(痛风)、日形脓肿、火焰症、黄水、麻风等热性病,凡由于血、胆所转化而宜于放血的疾病,均适用本法治疗[15]。
藏医学认为,治疗疾病的药力大致可分为凉性药物、热性药物两大类。藏医放血疗法在本质属凉属性,其依据一是藏医三因之“赤巴”的“热”处于血液中,当割刺特定的穴位将坏血排除体外时,赤巴的“热”也通过血流排除而达到治疗目的。嘎玛丹增成烈热吉的《四部医典释难》说,放血疗法治热性疾病为宜,温灸疗法治寒性疾病为宜[16]。由此可知,放血疗法的本质属性为凉性。二是《四部医典》认为不明病人是否需要放血治疗,可用石头冷罨或用冷水喷激试探,当病人感觉自己的病情有益,则放血疗法治疗此病为宜[17]。据《四部医典》记载,在进行放血疗法前首先应给于汤药,使未成熟者促其成熟,使病血与正血分解,若不服汤药而进行放血,则将失去正血而病血不出,而且引起风病,同时热邪遗留为患[18]。近先行令患者曝日就火,以暖躯体,便于血液循环;为泄出血气而切口稍扩大;放血后禁忌剧烈运动、饮酒等。在《四部医典》中放血疗法的善后调理有:放血手术完毕后,缓缓松解绑缚绳子,以拇指在创口轻轻揉抚,然后用冷石子频频按压,再用洁净羊毛缠缚包扎,不使活动过甚。为避免坏血发生,术后应禁忌喝酒[19]。藏医放血理论的术前准备、操作规程和善后等记录颇为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