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效果探讨

2018-07-25卢凤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感染率骨科部位

卢凤英

【关健词】 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对策

手术部位感染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术后切口感染不仅影响伤口愈合、延长住院时间, 严重者可致二次手术, 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1-3]。为了解本院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 发现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对于切口感染的控制护理干预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整个术后采取良好的护理干预, 可将切口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保障患者安全, 促进康复、节约医疗资源, 以期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现将骨外科切口监测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份在本院骨一、骨二科实施所有Ⅰ类切口手术操作的608例患者, 包括择期和急诊手术患者。

1.2 方法 采用感染目标性监测:①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按制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 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隔天对手术患者的切口情况进行观察直至患者出院, 并做好记录, 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②制定医护人员职责与任务:每个患者入院后均需要填写调查表, 监控人员每天了解患者情况。③了解手术科室切口感染发生的情况。④建立切口感染监测表: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姓名、年龄、住院号等)。⑤手术情况:记录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日期、个别医生无菌观念、手术者、手术名称、手术持续时间、麻醉评分、与患者自身因素、是否有植入物、麻醉方式、是否围术期用药、是否使用内镜等。⑥感染情况:标本送检日期、感染部位、感染日期、标本名称、病原体、检测方法和药敏试验。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严格遵守治疗操作的预防原则, 制定操作中需要遵守的预防原则, 针对这些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将具有血液和体液传染可能性视为暴露风险。科级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培训学习,强化全体医务人员意识;针对骨科Ⅰ类切口感染率较高, 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分析, 细化目标性监测项目, 开展手术医生感染专率、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率, 评价控制效果, 切实降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加强手卫生知识的培训及考核,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性及依从性;督导手术室要保证接台手术的空气与物表质量, 手术结束后立即进行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 有血液、体液污染时消毒。待清洁工作完成后, 还要等到恢复手术间的洁净度后才可接收下一台手术病;加强Ⅰ类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监管;手术室要加强手术室参观人员的管理, 严格控制参观人数;规范无菌技术操作及术后换药、伤口分泌物采集流程;医生认真学习切口感染诊断标准, 分清手术病例医院感染及切口感染的区别, 对感染病例及时做出诊断;开展缩短术前住院天数;加强手术医生外科洗手正确率及手卫生依从性监控;加强外科手术切口前瞻性监测, 跟进手术各环节的院感防控工作。

1.3 观察指标 分析骨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效果。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基础疾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史、住院时间、手术前住院时间、长期使用药物史、手术史、术前诊断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手术危险等级感染率比较 本次监测手术中, 主要以危险等级为0、1和2的手术为主, 危险等级为0的手术,监测台次数为436台, 感染6例, 感染率为1.38%;危险等级为1的手术, 监测台次数为162台, 感染7例, 感染率为4.32%;危险等级为2的手术, 监测台次数为10台, 感染2例感染的感染率为20.00%;手术等级2级患者感染率20.00%高于0、1级的1.38%、4.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科室感染率比较 骨一科住院行Ⅰ类切口手术操作的患者共323例, 发生手术部位感染8例, 感染率为2.48%;骨二科住院行Ⅰ类切口手术操作的患者共285例, 发生手术部位感染7例, 感染率为2.46%。 骨一、二科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骨一、二科不同季度切口感染率比较 第一、三季度骨一科感染率(3.39%、5.48%)高于骨二科的(1.32%、0), 第二、四季度骨二科感染率(2.78%、5.80%)高于骨一科(0、1.20%)。见图1。

表1 不同手术危险等级感染率比较(n, %)

表2 不同科室感染率比较(n, %)

图1 骨一、二科不同季度切口感染率比较

2.4 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回归分析得出, 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有患者自身因素、个别医生无菌观念以及手术时间长 (r=0.546、0.558、0.125, P<0.05)。

3 讨论

手术科室切口感染是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的情况, 本次观察的2016年1~12月份骨一、二科608例手术患者, 共发生15例Ⅰ类手术切口感染, 通过查找原因, 发生切口感染因素包括:①患者自身因素, 如高龄、糖尿病、出血多、手术持续时间长、手术部位有关[4];②与个别医生无菌观念、手术操作技术、手卫生落实不到位有关[5];③开展目标性监测以来, 发现骨科每年第三季度切口感染例数相对增加考虑可能与气温高、患者出汗多有关[6];④手术时间长, 临床医生术中未立即追加使用抗生素, 成为增加感染的因素之一[7];⑤夏季手术室术间湿度持续超标, 各级别层流手术间也常常是未达自净时间就接着进行下一台手术[8];⑥术前住院时间长、术前备皮后皮肤清洁不到位、手术器槭、物品开包时间过长也是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9,10]。

切口感染专率监测是一项目标监测, 护理工作过程中应当做到更细致的干预, 及时将监测结果向临床医生反馈, 可帮助他们及时判断和消除感染因素, 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本研究发现与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的因素有与患者自身因素、个别医生无菌观念以及手术时间长等。由此可见, 在预防感染的措施上, 术后的护理干预对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 造成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术后手术切口感染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感染率骨科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某地区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亚型的分析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