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2018-07-25张秋凤
张秋凤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患者带状疱疹皮肤损害完全消退后, 在皮损损伤区域遗留的>4周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患者多数为老年患者, 患者的免疫能力下降, 后遗神经痛发病率也较高[1,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症状多为自发性、阵发性刺激痛, 或出现持续性灼痛、针刺样疼痛等,且患者在疼痛的同时出现较为严重的瘙痒症状, 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整体带状疱疹患者中占40%左右, 可见患者在皮损痊愈后, 缓解疼痛成为治疗的主要内容[3,4]。西医临床治疗主要以止痛、营养神经治疗为主, 但许多患者无法彻底消除或有效缓解疼痛感, 患在者疼痛感的影响下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压力, 甚至出现抑郁症状, 并且长时间服用西药副作用较大。作者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效果明显, 本文对纳入的对照组患者采用维生素B12、吲哚美辛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 总结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81例。治疗组男40例, 女41例, 年龄37~86岁, 平均年龄(63.74±8.57)岁;发病位置:胸背部33例, 头颈肩部21例, 腰臀部27例。对照组男39例, 女42 例 , 年龄 38~84 岁 , 平均年龄 (63.31±7.77)岁;发病位置:胸背部31例, 头颈肩部23例, 腰臀部2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西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断标准, 确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排除标准:排除老年痴呆、认知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药物过敏症状等, 排除精神疾病患者, 排除止痛剂、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使用病史患者。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25 mg/次, 3次/d;维生素 B120.5 mg 肌内注射 , 1 次 /d。治疗 7 d 为 1 个疗程 , 连续治疗2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内服中药组方 :甘草 6 g、三七粉 3 g(冲 )、炒香附 10 g、郁金10 g、川芎 10 g、当归 12 g、白芷 10 g、白芍 10 g、延胡索12 g、丹参 12 g、虎杖 12 g, 将药物放置在 500 ml清水中浸泡 30 min, 并煎煮至 300 ml, 分早晚 2 次服用。外敷中药组方:当归 10 g、红花 10 g、桃仁 10 g、鸡血藤 12 g、苏木 15 g、土鳖虫 10 g、没药 10 g、乳香 10 g, 煎煮 30 min 取药液 , 用十二层纱布垫浸透药液, 轻轻挤压以不滴水为度热敷在患处,2次/d, 30 min/次。治疗7 d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疼痛变化情况, 采用VAS进行评估, 满分为10分, 患者的疼痛感与疼痛评分呈正比。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患者疼痛消失,不影响生活;显效:患者疼痛感明显降低, 可正常生活;有效:患者有偶发性疼痛, 能够正常睡眠;无效:患者疼痛感未见改善, 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3.43±0.23)分低于对照组的(5.21±1.0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患者在发病后往往会出现神经痛, 神经痛主要由于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所产生症状, 由于水痘带状疱疹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免疫能力较差, 或同时存在长期慢性疾病, 所以该病的治疗较为困难, 近40%左右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出现后遗神经痛[5]。患者的年龄越大对患者的治疗影响越大, 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发病时间也越长。西医临床主要以镇痛、营养神经为主要治疗方式, 利用维生素B、非甾体抗炎药物等对患者进行治疗, 但治疗效果欠佳, 同时容易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6]。
带状疱疹在中医学中属于蛇盘疮、腰缠火丹等范畴, 多由情志不畅、湿热邪毒蕴积肌肤而发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肝胆火旺、气血运行受阻, 最终产生水疱, 邪郁日久, 损阴耗气, 或余邪未尽, 瘀阻经络致气血凝滞引起神经疼痛的症状。中医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归结为患者患病后经络瘀滞所致, 因此对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活血化瘀、扶正为主[7]。内服药物能够从内部改善患者的循环效果, 破除患者的经络瘀滞, 外敷治疗则能够对患处皮肤进行治疗, 有利于患处的神经节修复。内服方剂中包括甘草、三七粉、炒香附、郁金、川芎、当归、白芷、白芍、延胡索、丹参、虎杖等药物, 外敷方剂则利用当归、红花、桃仁、鸡血藤、苏木、土鳖虫、没药、乳香等药物[8,9]。上述药物能够改善气血不通、退火败毒、活血通络等效果, 除改善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外, 还能够减少患者由于疼痛而对生活的产生的不良影响[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3.43±0.23)分低于照组的(5.21±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中药内服外敷加维生素B12、吲哚美辛治疗, 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生活质量也得到改善, 对神经节的自我修复、免疫能力的恢复有较好的提高作用。
综上所述, 利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显著, 患者疼痛得到显著改善,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