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探析
——基于贵州九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

2018-07-25

安顺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贵州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兴义562400)

党的十八大提出工业化、农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四化”同步发展。贵州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十二五”以来将“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作为贵州发展主要任务目标。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实现脱贫攻坚和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抓手[1]。贵州的贫穷落后更多的原因是“三化”协调发展的合力不足,早在2012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赵克志指出贵州“三化”的滞后拖累“三农”,“三农”问题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县域层面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滞后[2]。文章试图通过量化研究评价贵州九个地州市“三化”协调发展状态和“三化”间的互动效应,为认识和部署“三化”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一、“三化”协调发展内涵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思想起源于16世纪初,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1954年刘易斯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中关于二元经济的转化理论标志着“三化”协调发展理论框架基本形成,并在发展中国家成功实践。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发展关系,认为要优先发展农业(粮食)生产,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之间相互影响。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是工业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的动力,工业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就业,为城镇化提供产业规模聚集;二是城镇化是工业化推进过程中非农产业(人口)不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城镇化则为工业化提供了基础配套设施,为农业现代化吸纳了农业人口就业;三是农业现代化是利用现代生产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产业链的升级革新提供了基础原料,为城镇化提供粮食保障。关于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表现,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钱纳里等对工业化发展阶段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城镇化随着工业产业的发展表现S型的上升趋势。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化速度高于城镇化,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速度加快尤其是当城镇化率超过30%后进入加速发展时期,直至城镇化率达到70%以后速度才开始放缓,此阶段城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作用大于工业化[3][4][5](见图1)。

中央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协调发展核心是农业、工业、城镇“三化”的协调发展,“三化”代表社会进程中主要方面的变化表现。在“三化”相互协调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信息化)是“润滑剂”融入到其过程中,提升协调发展的效率减少了融合协调发展的成本(见图2)。“三化”协调发展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早已有之。如果我们将人类文明的发展看成由“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城市文明”代表城镇化发展递进线索,那么“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自动化时代……”可以代表工业化时代的演进;而“采摘捕食——栽培作物和畜养动物——农业机械化与水利标准化——数字农业……农业现代化”可以代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这三条历史进化的线索始终都是交织在一起的,如果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哲学辩证关系来看,“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正是该理论在新时期的运用。一方面工业化的过程代表着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改造。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城乡关系发生变革,同时信息技术加快了社会信息的更替,使得整个社会外部条件诱发政府对落后生产力的调整升级,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推进生产方式的转变。中央政府提出的“三化”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深化,三者之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6]。鉴于“三化”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由于“信息化”数据资料获取的困难,本文在量化研究方面重点是对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

二、贵州“三化”协调发展测算评价

1.协调耦合发展测算评价

“三化”发展的评价文献可谓“汗牛充栋”,评价指标较多。《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2 )认为用“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来表示工业化水平可消除工业化偏差造成的影响,同时便于进行国际比较[7]。孙致陆 、王贝采用农业部门产值比重与农业部门就业比重之比来表示农业现代化水平[8][9]。潘竟虎、胡艳兴则采用多重指标综合评价中国城市群“四化”协调发展,得出中国城市群发展差异较大,协调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10]。关于贵州省三化协调发展研究,牟秋菊用“农业部门产值比重与就业人口比重之比”衡量农业现代化;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和表示城镇化水平,用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来衡量工业化水平,得出“三化”之间的协调互助作用不是很明显[10]。

以上有的文献关于“三化”评价指标较单调,有的综合评价的指标信息交叉严重。无论是农业现代化、还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如果仅仅用唯一的指标是很难准确评价的,指标过多又显得信息冗杂。指标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易操作简单明了。二是具有可比性,无论是国内省际之间还是国家之间都可以相互比较。三是独立性,指标之间应当是相互补充的关系,而不是相互重复或强相关。四是要具有综合性,以劳动生产率为例,它可用人均农业增加值综合衡量,也可以用人均产粮、人均产肉( 产蛋或产奶) 等农产品的个体指标详细反映。但这样的指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有很大的缺陷,因为由于运输条件、劳动力成本不同,市场价值肯定不同,如果用综合性指标不仅能满足指标少而精的要求,而且可比性也远比具体个体指标好。关于“三化”具体指标的选择应按照LSQ评价体体系,即民生导向(Livelihood)、可持续发展导向(Sustainable)和质量导向(Quality),“三化”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大众更高层次的生活需要,低碳、节能、生态优美、高效率是评价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指挥棒。

具体关于研究三化发展的方法是综合评价法,如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数据包络效率评价法(DEA)、计量分析等等。如果是评价四化各自发展投入产出效率可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对相互之间的因果分析可以通过计量模型评价;如果是评价发展状态则更应该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基于此本文借鉴徐秋艳、王玥敏[11],潘竟虎、胡艳兴[12],辛岭、蒋和平[13],钱丽 、陈忠卫、肖仁桥[14]的研究方法,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贵州省9个地区的“三化” 2006-2014年之间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是选取指标(Xi)数据(主要来源于《贵州统计年鉴(2007-2015年)》以及《贵州六十年》[15][16])。

第二是对具体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因为不同的指标单位量化不同,为了便于统一比较加总必须进行无量纲处理,为了消除由量纲带来的不合理影响。在本文所讨论的评价体系有两种:一种是正指标,即指标值越大表示实际效果越好(如农业、工业生产效率、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一种是逆指标,即指标值越大,所表示的实际成果越小(如单位工业增加值耗能、单位耕地使用化肥量)。对不同类型指标采取无量纲处理时,应采用的方法不同,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i=1,2,3……)

其中Xi表示的为原始数据,Xmax和Xmin代表该指标系列里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第三是分别计算“三化”发展指数公式如下:

公式2.2

其中nigici分别代表农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具体指标所占据的权重,关于具体的权重确定本文通过咨询贵州相关问题专家以及走访当地的群众,采用层次分析法、主观赋值法相结合得出,具体指标如表1:

表1 “三化”发展指标与权重

表2 2006—2014贵州九个地州市农业化、城镇化、工业化综合发展指数(均值)

第四是在得到“三化”发展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三化”协调发展综合指数(T),三化发展指数对三化综合发展指数影响采取平等对待,即将三化发展指数三个指标加权求平均值(公式如下)。

第五是在得到三化综合发展指数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三化综合协调发展耦合度(M),其方法主要借鉴物理学的“耦合”理论,即多个要素耦合度模型。

第六是通过三化综合发展模型T和耦合度模型M,可以进一步构建“三化”协调发展模型D。

其中,M为“三化”耦合度指数;T为“三化”综合发展指数,“三化”协调发展指数D不仅可以反映 “三化”间相互发展水平的高低, 而且可以表达“三化”各自发展水平的高低,从而更好地评价“三化” 发展的协调程度。根据过往学者对协调度的划分,将其划分为10个等级(见表3):

表3 协调等级与协调度

根据上文研究框架思路,计算结果如表4:

表4 贵州各地州(市) “三化协调综合发展耦合度指数”(D)

从以上关于2006——2014年贵州九个地州市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发展指数,“三化”综合发展指数,“三化”协调耦合度,最终计算得出的“三化”综合发展耦合度指数2006年至2014年间平均水平看:贵阳综合发展耦合度指数水平相对较高,达到了良好协调;其次是遵义达到了中度协调;第三是六盘水、安顺、黔东南、黔南达到了初级协调,毕节和黔西南为勉强协调;最后是铜仁地区处于濒临失调的状态。综合看全省九个地州市的“三化”协调发展程度较低且差异较大。

2.贵州“三化”间的相互影响评价

在上面研究得出贵州九个地州市“三化”协调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下面进一步对“三化”之间相互影响关系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由于全省各地区的农业、工业、城镇化因个体历史原因、资源禀赋条件的差异,各自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文章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农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构建模型如下:

Cit=αi+β1Nit+β2Git+εit(模型1)

Nit=αi+β1Cit+β2Git+εit(模型2)

Git=αi+β1Nit+β2Cit+εit(模型3)

其中C、N、G分别代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综合发展指数。模型1表示农业化和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影响,模型2表示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业化的影响,模型3表示农业化和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影响。因模型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i=贵阳、六盘水、遵义.....,t=2006......2014,模型中的截距项αi(每个个体的固定效应)表示只随个体的变化而变化,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每个个体的回归解释变量系数β是相同的。数据来源于上文计算得出的“三化”综合发展指数,采用Eviews7.2软件回归结果如表5:

表5 “三化”相互影响关系模型回归结果

根据回归结果看模型1: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影响,模型的拟合系数较大0.99,但模型可能存在一阶自相关(DW0.05(81):dL=1.56,dU=1.71),从回归系数看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的影响较为明显(β1系数T和Prob.统计量和较为显著),当农业现代化指数增加1个百分点,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能增加0.0938个百分点;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发展影响统计指标不显著(β2系数的T和Prob.统计量不显著),全省九个地州市的城镇化的固定效应差异较大,省会城市贵阳达到了0.78,而毕节只有0.1。

模型2:城镇化、工业化对农业化的影响,模型回归效果不理想,拟合系数相对较低,F-statistic统计量不显著,存在一阶自相关,只有城镇化对农业化的影响系数β1系数T和Prob.统计量较为显著,城镇化指数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业现代化指数提升0.4891个百分点,与模型1比较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影响大于农业化对城镇化的影响。

模型3:农业化、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影响,模型的总体回归效果较好,拟合系数0.85,F-statistic40.18统计量显著,Durbin-Watson值1.63不存在一阶自相关。农业(β1)和城镇化(β2)回归系数T和Prob.统计量较为显著。但从经济意义看农业现代化对工业化是负相关(-0.1775),与模型2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影响结论一致,说明整个贵州农业化与工业化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影响,每当城镇化指数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化指数提高0.4325个百分点,与模型1比较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影响大于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影响。九个地州市的工业化固定效应要小于城镇化的固定效应,除了遵义的工业化水平稍高一些,其余的处于相同水平。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1.结论

通过对贵州九地州市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测算研究发现,贵州各地区除了贵阳的“三化”协调发展达到优良外,其余各地区大都在勉强协调的程度,综合看“三化”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较低。从“三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看,城镇化对农业化和工业化的的影响效应大于工业化和农业化对城镇化的影响,城镇化成为了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工业化与农业化之间还没形成明显的互动效应,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效应不明显,贵州“三化”协调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较低,相互带动发展的效应不明显。

2.对策建议

(1)应将新型城镇化作为“三化”协调发展切入点,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从研究结果看“三化”协调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城镇化主导带动工业化、农业化发展格局。同时新型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发展好坏的评价标准。从新型城镇化本质要求看,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发展好坏与当地的农业和工业密切相关。具体逻辑从工业化与农业化本身发展看:工业化推进的项目需要落地的空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都需要由城市来提供。农业现代化需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规模经营必然有更多农民要离开土地,而离开土地的农民需要由城镇来安置;从人的城镇化看:当前全省城镇化要解决的是农民“离得开农村”“入得了城市”,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也是要农业产业规模化、机械化、高效率、高产出,这样稀释出剩余劳动力才能实现城镇人口的集聚。而支持人口集聚就是要真正解决进城农民的社会身份和社会保障问题,使进城农民与城市市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充分融入城市使转化为市民。这些问题中最核心的是“就业”,而就业必须依靠城市工业或者与工业相关的服务业。因此判断城镇化质量过硬与否实际是在评价城镇化中的农业与工业的发展质量问题。

(2)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大数据”引领产业升级。目前贵州已进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阶段。“大数据”产业融入必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一方面通过“大数据”促进山地旅游、山地农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大数据与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业等融合发展,以信息化+绿色化+服务化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其次利用“大数据”培育新业态,选择优势产业应利用“大数据”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培育新型产业,推动工业聚集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

(3)加强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实现农业与工业协调发展升级。当前全省推行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发展有异于传统种养殖的农业产业。贵州推出的五张特色名片有烟、酒、茶、多彩贵州旅游和中药材产业,其中烟、酒、茶、中药材就与农业密切相关,但目前许多特色农产品都是初级产品,附加值低。如果要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不仅是工业资本对农业的浸入,也需要工业技术对农业的改造,吸纳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猜你喜欢

工业化城镇化贵州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前工业化的市场和市场行为:考古学视角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贵州,有多美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
贵州古驿道
城镇化重量更要重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