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析

2018-07-24肖爱

读写算 2018年33期
关键词:主动性趣味性初中

肖爱

摘 要 作为初中教学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历史教学一直备受教师重视,特别是新课改之后,怎样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这个课题是历史教师长期确定的课题之一。笔者就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历史教学的思考归纳成几点体会谈一谈。

关键词 初中;历史体系;主动性;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3-0012-01

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职责不仅限于传授知识,而是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从中获取結论。历史教师要想实施有效的教育,必须考虑初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将历史课堂变成师生互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参与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学生创新学习方法。

教师怎样才能在一堂历史课上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要改变过去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自学才是关键。

一、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历史课可以讲得很枯燥,也可能讲得很生动、很形象,所以教师的语言魅力就很重要。

二、要使教学具有趣味性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并且对于学习活动而言,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是被动的学习,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是通过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将趣味性作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催化剂,促进教学效果的快速提高。怎样才能使历史课堂充满趣味呢?首先是教师的语言要幽默睿智,幽默是润滑剂,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而师生之间的感情是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保证,亲其师信其道。尤其是初中生,他们带着情绪学习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因为喜欢一个教师而喜欢这个教师的授课。所以要提高历史教学效果首先要提高师生之间的感情,利用教学语言实现和学生有效沟通的目标。教师语言表达的水准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一半。因此,教师要将语言的艺术作为一门基本功来对待,使自己的语言幽默睿智利于被学生接受,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知识结构体系

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无意中把他们当成了一个存储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的巨大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人体验和感受,使学生感觉历史令人厌烦,常常因此导致消极的学习态度和被动的学习策略。

然而,即使学生愿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有限的几本书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又有多少呢?我们用有限的几节课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他们要学的东西却是无限的,这一点在如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四、灵活应用教材

教材具有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精华性、权威性和学术性,确实是教学离不开的文本,但是作为教师更要树立教材是教学资源的观念,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和参考,所以新课改要求教学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延伸教材内容,真正体现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的理念。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是教师教学水平和对课程标准把握水平的体现。因此正确和灵活使用教材也是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历史教材的文本内容有限,而历史知识无限,教师可利用网络、文本资料等作为学习历史的外延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教材资源,扩大学生的视野。

五、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长期以来,师生关系是授受关系,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是权威,是中心,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是听众。在教学中,教师常以权威者和社会代言人自居,以长者的身份自居,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教育者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不能平等对待学生,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的结果是,教师教育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于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式从事教育工作。

其实,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一种认识关系,更是一种交往关系,是一种共同创造意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要相信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要坚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有找到教育方法的教师”这一理念,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居高临下地向学生”传话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让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具体来说,在 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备课,做到“心中有学生”;要精心施教,做到“目中有学生”;要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互动、交流、沟通、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品质,学生才能把知识、技能、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构建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总之,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学艺术的探究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适应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初中历史教学改革要在积极继承教学传统、充分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最终为新课改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主动性趣味性初中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以画之名
趣味几何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国际足坛108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