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7-24胡香花
胡香花
摘 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情境融汇中,学生理解题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计算的过程,获得相应的计算能力;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已知条件,提出问题,相互合作,提高分析能力;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提高综合能力
教材的编制都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来安排的。从简单的图形至抽象的概念,从生活经验抽象成数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学生一步一步地攀登,最终形成数学意识,掌握一般的数学规律,反过来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参与,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地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学习长度单位时,学生互相给同桌量身高,知道身高用厘米表示,比自己高很多的房子、树可以用米来表示。有个学生还告诉我:134厘米的身高还可以用1.34米表示。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二、情境融汇,理解题意
现今的数学课本,每个知识点都配有丰富的图片资源,图片的内容是某个生活场景的再现。学生通读题目,理解题意是建立在对图片内容的理解基础上的。生活场景的再现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数学老师应该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生活教学将问题抛向学生,层层导入,让学生思考和探讨,学生理顺了思路,抽丝剥茧地解决了问题。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
1.学生在情境融汇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计算的过程,获得相应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49页第6题中:
电话机:110元;桌子:328元;收音机:208元;电风扇:85元;熨斗:259元;电饭煲:152元;手表:120元;自行车:245元;衣服:98元;洗衣机:496元。
(1)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
学生在选购商品的过程中会发现这道题出现了多种搭配,只要不超过500元(≤500元)就可以,答案不是唯一的。
(2)选中你要买的商品,算一算要付多少钱?
学生在列式、口算、笔算的过程中探索计算的过程,获得相应的计算能力。
2.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已知条件,提出问题,相互合作,提高分析能力。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5页的例题2:小明7:30从家出发,7:45到校,他用了多长时间?数学书上就有两幅彩图,学生看图就能理解题意,从两幅图中的时间表就能找出规律,知道7:30-7:45可以直接数一数,分针走了3大格,是15分钟。这时我再引导学生:因为都是7时多,可以直接用算式计算:45-30=15(分)。重点让学生思考的是:不是都是7时多时要怎么办?比如:8:20打铃上课,9:00下课,这节课用了多长时间?学生开动脑筋,通过交流讨论后得出:9:00=8:60,9:00-8:20=40(分)。这样学生在情境融汇中,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了问题。
3.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课堂到课外,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学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如:学了元、角、分知识,学生在买东西时就会自动用上学过的知识,也巩固了新学的知识,增强了实践能力。
例如,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88页的第8题: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三、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思维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让学生置身逼真的问题情境中,去探索,去思考,去创新,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
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付钱、找钱的方法。模拟购物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总之,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数学,并且寓教于情境之中,寓教于乐学之中,寓教于生活实际之中。
参考文献:
[1]王琳平.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2012(8).
[2]熊英.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浅析[J].新课程,2012(8).
[3]朱咸婷.创设英语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英语[J].新课程,2012(8).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