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为线,政治素养

2018-07-24李秀波

新课程·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考试题政治认同教学启示

李秀波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革命运动的风起云涌,各地纷纷掀起了一股教学改革的浪潮,其中素质教育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育部分成为众多一线教师探索的重点内容。而随着高考政策的调整,高考试题无论从命题角度,还是从题型结构、思维分析方式等也在逐渐变化,由单纯地重视理论知识考量渐变为对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检测,尤其是近年来的政治类高考试题对这种核心素养的考查更是凸显。有鉴于此,从自身教学实践活动的路径出发,结合当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内容要求,在分析近年政治高考试题的基础上,主要从“客观需要”“串联生活”“具体实践”等角度,对如何加强高中生政治的“政治认同”素养谈几点浅见,希望对广大教学同仁有所启发。

关键词:高考试题;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基本分析;教学启示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社会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各项政治体系日渐完善,人们的思想意识逐渐解放,这个过程中,外国政治意识的渗透不可避免地与中国政治制度产生摩擦、碰撞,这种情况下,人们难免对中国的政治道路产生质疑,极容易被有心人利用造成社会动荡,“口是心非”“心口不一”等成为常见现象,不利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为了让人们对国家的政治道路和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产生理性认知,国家掀起了加强民众政治核心素养的教育活动,其中对于国家未来的高中生更是进行了侧重。

一、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浅述

(一)政治认同的基本概念浅析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主要是指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引领下,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为责任,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中心的课程。而高中思想政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部分,其中政治认同这里是指学生对社会政治理论、制度、思想和生活上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思维意识上的认可、理解、接受、遵从、归属、信仰和维护,其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并影响着中国未来的走向;学生发展政治认同的素养,旨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有信仰的中国公民。

(二)政治认同的培养是一个层层深化的过程

政治认同作为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其活动的开展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动态发展过程,有着明显的层级联络性,最表层的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体系拥有的基本思想认知,是思维表面化的理解;较里层则是指学生对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和制度体系在思想认知层上产生的亲近、接受、遵循和归属等;而更深层的政治认同则是指学生对社会主义本身的信仰和拥护。这种深层化的强烈情感认同是基于学生理性认识国家政治体系之上,是促使他们在合理分辨、明晰国内外政治制度后对中国走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的深化理解和深切把握,是其本身形成系统性思想后对中国政治制度自内心有感而发的主观思维趋同和客观行为倾向。

(三)加强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加强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于学生而言,这符合他们内在谋求发展的利益诉求趋向,有助于坚定高中生的信念,提升其政治学科素养,进而促使他们核心素养的提高,推动其综合发展;于教育层而言,这是高中政治学科本身寻求“突破”的客观要求,契合了高中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顺应了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于社会而言,任何一个国家只有获得民众强烈的政治认同,才能得到持久的原动力而安全地“存活”下去,高中生是国家重要的储备性人才,他们的教育是否先进合理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状况,加强他们的政治认同素养培养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进步的重要前提,是贯彻落实方针政策、推动“中国梦”早日圆满实现的重要条件。

二、基于高考试题基础上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一)基本分析

以下是本人以2017年的一道政治题为例,参考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做出的浅略解析,其具体内容如下: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有关公职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2016年10月12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立法会新当选议员的宣誓仪式上,个别候任议员在宣誓时擅自篡改誓词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应该重新安排宣誓的争议,并由此影响立法会的正常运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就相关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作如下解释:宣誓是该条所列公职人员的法定条件和必经程序;宣誓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宣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监誓人面前进行。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

以材料的选取角度而言,我们可以看出这道题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情,符合了时下学习者的现有认知热点和思维认识水平,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和工具可以具体了解到,甚至已经与之接触过,对相关内容有一定的认识,这样的材料与政治理论的相互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对象与高中生之间的距离感,有助于他们对政治理论认识的深化,而学生在对该题进行阅读分析的过程中,也会深化他们对党的认知程度,有利于增强其政治认同感。

而从问题的设置中,我们亦可以看出,从“为什么这么做?”到“重要意义”的两层问题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层层深入的环节,而对于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既是一个考查的程序,也是又一次由基础认识和政治认同的一个由外在理论认知到深层情感凝聚的动态阶段发展。

(二)教学启示

由上文的简略分析,结合近年的相似政治理论试题和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我得出了不少结论,对以后的政治教学也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以下就是我根据自身的教学活动具体实践路径,在综合考虑高考相关试题的基础上,对接下来的政治教学课程,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政治教学活动,从“客观需要”“串联生活”和“具体实践”三个方面出发,提出的几点教学策略,希望对广大教学同仁有所启发。

1.政治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客观需求

无论是政治内容教学,还是政治认同教育,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然要从学生的客观需求出发,这是上述分析的结果,是实践教学的结论,也是政治教学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学生谋求自身突破的利益趋向诉求。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尊重学生本身的个体价值,政治认同的教学中要依据他们的心理特性和思维活动特点,将教学目标分层次、分阶段地“消化”,让他们体会到本国政治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另一方面,政治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客观实在需要,关注他们所处的政治环境,认真分析其内心的政治渴望,剖析学生现实的政治需求和倾向。

譬如,基本医疗保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在2013年的高考题中就出现了以下的材料:截至2012年,福建省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240元,省定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800元,上述改善民生的做法,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

A.政治保障 B.物质保障

C.法律保障 D.制度保障

在政治教学中,这种反映政治策略满足学生客观生活需要的材料很容易让学生体会到“政治与成长同行”,意识到政治之于个人成长、社会稳定、之于国家发展的重要程度,从而培养他们的政治使命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2.政治教学要串联现实生活

政治理论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与客观生活息息相关,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政治教学,特别是政治认同方面的教育,要想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教学目的,其根本途径就是与客观生活相融合,使高中政治教学联结具体实际。认知基于事实、近于生活,在政治认同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政治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的突出作用,用事实说话,才能实现实质化的教学目标,使高中生产生的强烈认同感,促进他们政治核心素养的养成。

例如,2016年高考中出现了如下材料: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截至2015年,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一带一路”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大事件,高考内容中出现此材料,表明了政治与时代紧密相连的特性,也容易让学生在对材料的分析中意识到政治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引入此材料,有利于學生明白中国此举非同一般的政治意义,从而加深他们对国家各项政治举措的理解,激发其对政治的内在认同感,刺激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政治学习活动当中。

3.加强具体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增加学生的相关政治实践经历,这种途径分为两种,一种便是借助书面材料或者新闻热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层层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梳理自身所学,一方面深化自己对政治理论的理解,由此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种较高层的政治情感认同;另一种便是让学生切身经历一定的政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使其深切意识到我国政治制度的强大优势特点,从而升华自身认知,形成情感上的政治归属。如,我在政治教学中就有意识地展开相关的活动,经常会让学生根据自身所学对一些政治新闻或者社会事件进行评论和分析,也会激励学生通过相关渠道参与到“四大民主”环节当中等。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有助于促进其对政治理念、理论、制度等看得更加通透,有利于其形成深层化的政治思维认同,引起情感共振。

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步到位”,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就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一个需要不断钻研、不断奋斗的过程,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相关的政治素养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借助多种办法进行政治教学,既要保证政治课堂的高效顺利进行,又要达到最大化的教学目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推动高中生的综合提升和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式华.论思想政治学科“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国德育,2017(7).

[2]苗媛丽,崔永胜,牛山坡.核心素养背景下政治主观题命制的生活逻辑[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2).

[3]杨斐,赵军霞.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理例结合探究:“析生活实事”培育学生政治认同思想[J].政治课教学,2017(6).

[4]杨小斌,彭超.培育核心素养引导教学变革:2016年高考北京卷政治试题分析[J].中国考试,2017(3).

[5]肖晓云.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原则[J].福建教育,2016(28).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高考试题政治认同教学启示
口译大赛选手心理压力分析及教学启示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探究雅思口语测试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分析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相关试题的归类分析
巧用高考试题,让高三哲学复习课堂灵动起来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