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渗透分析

2018-07-24孙金玲

新课程·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意识教材

孙金玲

摘 要:高中地理课程是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一门课程,其中环境问题是该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对体现地理课程价值、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有着积极意义。对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渗透意义与渗透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环境保护

一、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在教育领域中,环境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环境保护措施、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传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关系,了解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而高中地理课程涉及诸多环境方面的知识,是实施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能够让学生从理论层面上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以及危害,了解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和相关政策,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环境教育,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气候变化、生态破坏以及水土流失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调动起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的公益事业中。

2.实现地理课程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地理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而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能够强化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关心环境变化,对环境污染问题形成正确的观点态度,自觉抵制环境破坏行为,从而实现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教学目标。

3.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由于环境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能够紧密联系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与此同时,通过渗透环境教育内容,还能够使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验证地理知识,并将地理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

二、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渗透的教学策略

1.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素材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对环境教育进行渗透,教师应对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素材进行深入挖掘,并将之合理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借此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在教学《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该课的重点内容是城市化给环境造成的污染,为达到渗透环境教育的目的,教师应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素材,并与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环境污染带来的种种危害。教师可借助航拍录像中的镜头向学生展现城市的美丽景色,借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再向学生展示城市化过程中引发的环境问题,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污染对城市美丽景色的破坏性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地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素材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使其真正理解环境保护的内涵。通过素材的合理运用,可以在地理教学中对环境教育进行有效滲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教材中除了有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之外,还有很多与环境有关的内容,为达到渗透环境教育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精心设计课堂环节,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环境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通过环境教育充实课堂内容。例如,在讲到与地球环境有关的问题时,如全球性气候变暖,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啊,地球出汗了》的动画短片,使学生了解气温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图片或影片,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思考气温不断升高的原因,并将学生分成两组,就气候变暖的利弊进行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从中意识到全球性气温升高所带来的危害。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石油大亨、环保工作人员等,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减轻温室效应的方法和措施。在地理教学中,通过直观教学、分组辩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可将环境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地理教学当中,由此除了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之外,还能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

3.教师以身作则渗透环境教育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除了是知识的传授者之外,还是他们人生的引航人,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榜样,使学生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保护环境的知识,有助于地理教学的开展。如,在教学《环境污染与防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随后,教师可组织“从我做起,减少污染”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学生用废旧的纸箱制作分类垃圾箱,带领学生对教室中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在教师的亲自带领下,学生将教室内的所有垃圾都清理干净,并分别投放到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中。通过这个活动的开展,不但使教室的环境得到了改善,而且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活动当中,当看见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学生的环保意识都有所增强。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课程涉及诸多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这为渗透环境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在地理教材挖掘、多样化教学方法运用、环保榜样树立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促使环境教育与地理课程教学相融合,充分体现地理课程的教学价值,不断增强学生环保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及对策[J].中华少年,2017(8):97-98.

[2]沈验云.浅析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现代农村科技,2016(10):132-133.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意识教材
环境保护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