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分析及预后观察

2018-07-24李霞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亚急性病死率病毒性

李霞

【摘 要】目的:对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并观察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治疗的4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研究中对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例重型病毒肝炎患者中,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为17.5%,与之相对的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及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比较高。其主要致病原因为HBV的感染,且HBV与其他病毒重叠感染的现象也较多。40例患者经过本院治疗,有9例治愈,12例有显著好转,3例自动出院,病死12例。结论:本次研究表明HBV病毒是导致重型病毒性肝炎出现的主因,并且HB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感染致也会对患者造成影响,需引起重视。故只有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才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出现概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疾病致死率。

【关键词】手术室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6-03--02

重型病毒性肝炎会对患者身体造成极大损害,且临床表现复杂,故长期以来难以通过临床治疗彻底治愈。此外,该病的预后效果多不理想,因此属于难以治愈的恶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发率和病死率都节节攀升,因此重型病毒的临床治疗措施也开始受到国内外医疗研究者的重视与关注。相关研究文献表明,国外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死率约为84.2%,而国内的急性、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也超过了50%。因此只有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时的给予临床治疗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我院近年来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治療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在给予针对性临床治疗后取得了良好治愈效果,且预后效果良好,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治疗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15~75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42.1岁。

1.2 病源

我院收治的40例重型病毒肝炎患者中,4例患者为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9例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7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患者。患者主要致病因素为HBV的感染,其次多为HVB病毒与其他病毒重叠感染所致。

1.3 临床特点

本院收治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黄疽,并伴有不同程度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身上多出现血尿、血便、呕血等临床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所得临床数据资料,采用检验,当p<0.05代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5 临床治疗

1.5.1 支持治疗法 减少或避免患者进行卧床休息,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可减少继发感染出现。患者每日摄人的热量为71~129KJ/KG。且需确保蛋白质摄入量

治疗时需确保患者液体的出入量均衡,控制患者尿量为100mL/d。从而能够保证患者体内电解质与酸碱保持平衡,降低患者碱中毒概率。

1.5.2 胰高糖素一胰岛素疗法 本治疗方法是通过阻止肝细胞坏死并促进肝细胞再生来获得临床效果。其具体治疗方法为使用1mg的胰高糖素以及10U的普通胰岛素,将这些药物加在葡萄糖液内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次/d就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肝细胞的坏死率并起到促进患者肝细胞再生的效果。

1.5.3 并发性反应防治 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中最为常见的并发反应就是肝性脑病,在本研究中对该反应的治疗措施为给予患者口服灭滴灵02.g/次,并配合100ml温水加30ml食醋的灌肠方式;此外,通过给予患者乙酞谷酞胺、脉酶拮抗剂静脉滴注就能够有效避免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氨中毒。

1.5.4 肝肾综合征的防治 因患者术前多存在严重低血压、利尿、腹水或失血现象,且当发现出现明显少尿现象时,治疗人员需要给予其血浆静脉滴注来扩充容量,并配合给予小剂量的多巴胺静脉滴来增加肾血流量。故改善肝功能,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需进行手术、放疗、化疗和介入治疗。

2 结果

本研究的40例重型病毒肝炎患者中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为17.5%,与之相对的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及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也比较高。其主要致病原因为HBV的感染,且HBV与其他病毒重叠感染的现象也较多。40例患者经过本院治疗,有9例治愈,12例有显著好转,3例自动出院,病死12例,病死率30%,显著低于国内评价水平50%,患者的年龄与预后的关系如表1。

3 讨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属恶性病毒性肝炎。以患者病重程度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急性重型和亚急性重型。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为的黄疽、10d内出现严重精神症状、伴有患者肝昏迷及昏迷前驱症状,临床治疗时需进行密切观察才可及时作出治疗诊断。此外,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还多伴有严重消化道症状。故重型病毒性肝炎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且患者预后情况较差,所以导致了患者很高的病死率。

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多为急性黄疽、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数日内血清胆红素数值显著增加;临床出现显著乏力和明显厌食、恶心呕吐等情况且伴有腹胀或腹水等现象。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老年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整体病死率远远高于≤25岁及25~55岁的患者组。其主要原因为老年人身体器官衰退,且肝细胞再生功能下降并伴有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等因素。正是上述原因促使老年人患有重型病毒性肝炎疾病的概率更高且具有更高的病死率。其次,通过本文的研究也证明了HBV感染是促使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在这一过程中若病毒重叠感染则会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这一现象在今后的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中应当得到高度的重视。

此外,分析本文的研究资料可以判定出通过建立适当的患者分类就能够较好的涵盖出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治疗情况,这实际上有助于对于临床治疗效果的判定及预后的判断。且本文的研究也说明对于重型病毒性肝病患者的并发症状进行治疗也对于患者的预后会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患者的并发症种类和严重度也属于能能够影响到患者是否治愈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治疗者需在临床上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及早发现患者并发症,从而能够及时采取合理、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本文的治疗数据显示患者的年龄越年轻则治疗效果就越好且治愈概率就越高,反之亦然。并且通过对本文的研究数据进行研究还可以发现,重型病毒肝炎的高发段还包括有中年人群,因此我国可以加强对青壮年时期人群的定期检查,能够在及时发现病症先兆同时为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就可显著降低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因此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证明了HBV是引发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原因,且HBV和其他病毒的重叠感染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通过给予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就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且配合积极的前期检查和预后措施就能够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显著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我国进一步控制、降低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死亡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张连涛; 梁贤栋; 周文亮; 任志强.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治疗方法及预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3(07):54-57.

重型病毒性肝炎基础治疗的临床观察——(附189例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1(01):3-7.

周莉; 董培玲; 丁惠国; 张斌; 霍宏蕾.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评分模型与晚期肝病模型的比较[J].临床荟萃.2016,4(08):33-35.

猜你喜欢

亚急性病死率病毒性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补骨脂乙醇提取物小鼠灌胃急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梧州市艾滋病病死率相关影响因素和综合控制措施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布鲁氏杆菌病的疗效分析
急诊对于急危重症患儿568例抢救效果临床分析
枸橼酸抗凝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滤过中的应用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