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点整合和层进整合

2018-07-24朱萍

新课程·下旬 2018年4期

摘 要:研究目的:课程整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这一重要的人文学科该怎样运用课程整合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诱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研究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实践,以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为工具。研究结果:选点整合,即根据单元目标,选择一个切入点来横向类比或对比。层进整合,即依据思维规律,整合单元内的各篇目或专题。研究结论:选点整合和层进整合是便于操作又能“授之以渔”的单元课程整合方法。

关键词:语文单元课程整合;选点整合;层进整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的最后目标是使各个部分分立的课程能产生的影响纠结在一起,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其中。”叶圣陶先生提倡课程整合,因为它既能照顾到知识的关联和呼应,又能诱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自主性。叶先生先进的教学理念值得我们思考和实践。课程整合有很多种,这里我要谈的是语文单元课程整合。

语文课本几乎都是以“主题单元”来选编的。這使课文和课外阅读,读与写形成一个整体。以前,教师孤立地教授单篇课文,教学形式千篇一律,再加上十几年的汉语学习已经让学生有了审美疲劳。学生接受单调程序刺激,容易倦怠,进而滋生厌学情绪。整合语文单元知识,这是学习过程的瘦身,以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叠与分化,突出重难点。单元课程整合,会倒逼教师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提取课文的要点,收聚拓展,并积极地打磨自己的教学环节。反复思考课程重建之后,教师更具个性,教学形式也会趋于简约与多彩。所以语文单元课程整合的意义,从学科特点来说,它体现了语文这一人文学科的综合性;从知识体系来说,它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从教师教学来说,它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

语文单元课程整合的方法可以分为选点整合和层进整合两种,以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为例。

选点整合是指根据语文单元教学目标,选择一个切入点进行整合,可以是同类类比,也可以是异类对比。

必修五一单元是小说,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而三篇小说在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和表现主题方面,环境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涉及自然环境(从“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到“那雪正下得紧”,再到“越下得紧”,到最后“那雪越下得更猛”)和社会环境(陆谦、高太尉、高衙内等人的一手遮天,步步紧逼)。《装在套子里的人》有自然环境(“即使是最晴朗的日子”)和社会环境(沙皇的专制统治,鹰犬密布,白色恐怖,人人自危。新事物正在萌芽)。《边城》有自然环境(明净的风光)和社会环境(从军民情、官民情、邻里情、祖孙情、兄弟情、爱情……和民俗看出来的“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所以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自主学习三篇小说,梳理情节,分析人物特点之后,从环境的角度探究人物命运的必然性,以此探究小说的主题。这样既分析清楚了三篇小说环境的作用,又让学生在将来的小说阅读中,对环境描写有了一定的认识,懂得深入品评赏析。

第二单元是古代散文,教学重点除了文言文翻译之外,还要把握文章的真性情。看起来本单元文体和题材跳跃性都很大,但仔细琢磨会发现四篇文章都蕴涵了作者安身立命的态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高呼“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痛苦反省之后,希望躬亲农桑,乐天知命。这和庄子《逍遥游》中“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更不“数数”于求仙。和“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一样,顺应自然规律,天地任我逍遥游。两文表现的其实都是超越现实的出世思想,是内在欲望的自我满足。天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既有怀才不遇之感伤失落,又有穷且益坚的乐观旷达。蜀之旧臣李密在《陈情表》中为忠孝两全之法踌躇不已。两文其实都有投身宦海的愿望,最终未济的原因只不过一个是不遇,一个是有隐情,入世的初衷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在流畅翻译四篇文章的基础上,探究《归去来兮辞》和《逍遥游》的思想感情共通之处,并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答他们有此思想感情的原因。探究《滕王阁序》和《陈情表》思想感情的相通之处、不同之处,并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答他们有此思想感情的原因。对比出世与入世的两种态度,探究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的两条出路。学生不仅读懂了四篇文言文,而且对“士”的襟怀风骨以及人的复杂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层进整合是把单元知识点按照递进的规律进行排列整合,这样的整合符合由浅入深、由概念到操作、由全局到个体的思维模式。

第三单元是文艺评论和随笔,都阐述了诗歌的欣赏。我觉得应该调整三篇文章的顺序。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中国是诗的国度,要读中国诗,先得揭开面纱,洞察它的美好,有一种文化认同,达到以心映心,所以先阅读《谈中国诗》。有了整体印象,明晰其特点之后,要明白读诗的方法和态度。诗是一种成熟的艺术,审美手段、艺术技巧都十分完备。因为文字与思想情感有密切的关系,诗人会“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所以我们要有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文字,方法即《咬文嚼字》。光有理论不行,还得能实践,得通过一个审美现象来触类旁通,所以就阅读范例《说“木叶”》。通过意象的特定形象和意蕴来揣摩情趣意境,从而读懂诗歌。由概念到方法,由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学生不仅学习了三篇文艺评论和随笔,也明白了一种很重要的议论文的写作结构——纵深法。

选点整合和层进整合准备工作繁冗辛苦,但是这两种方法运用于语文单元课程整合中,学生的视野会更开阔。以读代讲,以整合代割裂,以评议促阅读,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把握文章整体,掌握更有效的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阅读和写作能力。所以这两种学习方法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够“授之以渔”,何乐而不为。

作者简介:朱萍,重庆市十八中学语文高中教师,从教21年,桃李芬芳。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