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探究
2018-07-24曾俊
曾俊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贯彻和执行,在各学科教学中有着不同的内容体现,就高中数学教学而言,首先是作为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转变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其次要注意更新教学方法,运用更加灵活生动的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要注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高中数学教学做到与时俱进,从形式到内容、从现象到本质,推动数学教学改革的进行。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改革
新课标提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一教学改革主旨,高中数学教学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首先是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其次是师生角色定位的变化,再有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目的,高中数学难度大、抽象性强、运算量大,其教学难度相对较大,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和探究,争取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在研究和借鉴的基础上,寻找更加适合高中数学教学的途径和方式,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改革策略发表了一些个人的见解,仅供同仁参考。
一、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理念,加强师生交流互动
新课标倡导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针对这一要求,教师首先应当注意营造和谐、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站在与教师平等的位置上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对待学生的态度,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利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的发挥,比如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是数学史上的著名问题,比如斐波拉契兔子问题,实践表明,学生是很感兴趣的;再比如开展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安排学习任务,请学生合作交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巩固,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密切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设置出有价值、有意义、值得探讨的课堂问题;还可以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制成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课前或是课后通过观看视频进行自学,然后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互动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惑,一方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展示自己,发挥自己;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教学实践的考验,可见,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注重的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并非只注重最后的教学结果,针对这一要求,教师要注意创新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意识入手,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的,开展教学实践改革。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巩固进行较为细致的要求和训练,长期坚持,就会使学生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本,将自己作业练习中所出现的错误随时随地记录下来,不定时地翻看,这一习惯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还应当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高中数学的解题方式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善于总结和使用规律,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使学生具备更多适合数学学习的特质。
三、教学评价多元化开展,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依据考试分数展开的,学生考得好或者考试成绩有进步往往就会受到奖励和表扬,相反则会被批评或者受到惩罚,这种评价方式对于实施应试教育的我们国家的教学制度来说,是最为有效的评价方式,但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高,却缺乏积极的肯定效能,因此,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应当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要在考虑学生成绩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以及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能力。例如,综合评价可以采用平时表现与单元测验成绩和实践探究活动的成绩各占一定比例,然后进行综合计算的形式,其中平时表现的分数可以采用教师评学以及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而实践和探究的分数可以结合小组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情况以及课上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或者学生自主完成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情况进行评定,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加全面的训练。
总之,“教无定法”,但新课标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方向和途径,作为教学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秉承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又继续实践,如此反复,充分调动自己的工作热情和教学智慧,助力课程改革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尚志.数学的神韵[M].科学出版社,2010.
[2]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陈永平.对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和建议[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报,2008,14(2).
[4]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刘萍.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