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小学语文中的朗读价值及引导策略

2018-07-24温红丽

魅力中国 2018年1期
关键词:邱少云范读语言

温红丽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朗读的总要求。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语言又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价值

一、审视阅读教学现状 认识朗读的重要性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存在着忽视学生实际而随意训练,忽视文本实际而盲目训练和忽视技能指导而无效训练的现象。必然导致学生逐渐对书面语言感到生疏,未能掌握和灵活运用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有不少困难。为了克服这种问题,阅读教学中应重视朗读并加强朗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朗读有助于有利于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语言

唯有朗读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提高朗读兴趣,有助于学生培养自觉朗读的习惯。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是不言而喻的。其次朗读融“内化”与“表达”于一体。内化是吸收,表达是运用。朗读训练到位了,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二)朗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朗读语言里包含着朗读者深刻的体味,独特的感受。而朗诵者熟练的技巧和声音的魅力,自然就会使听者动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表现深厚友谊、亲情、爱国情感的文章。如《再见了,亲人》文中作者将中朝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友谊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情感的的共鸣,深刻地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激发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党的思想感情。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绝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我”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学生能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坚强的意志,严守纪律和无畏的献身精神。学生对邱少云崇高精神的赞美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发展思维。

二、适度训练 朗读得法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一)范读、领读、跟读样样得法

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大声地朗读。练好朗读,最重要的是老师的范读、领读和学生的跟读。这也是防止唱读比较有效的办法。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如果老师读得声情并茂,经常范读、领读,让学生跟读,学生就会从听读、跟读中纠正自己的发音、语气及停顿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朗读技能,习得朗读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学生读不好,老师多范读、领读,学生多跟读。难读的地方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跟读将句子读顺。例如,碰到长句子、生字多的段落、拗口的句子等就需要老师多做示范;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学生读不好时,要让其多跟读;学生朗读水平较差的尤其要让其多跟读。例如,我教《小竹排在画中游》一课时,是这样范读和领读的,先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范读“小竹排,顺水流”,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欢快地范读“鸟儿唱,鱼儿游”,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对景物喜爱之情;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江南鱼米乡,小竹排在画中游”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跟随老师的范读,学生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一个个犹如置身于美丽的江南鱼米之乡,亲身感受着那里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的动人美景。实践证明: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快。

(二)处理好“一多两少”的关系

“一多两少”即多读少讲少评价。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本,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掰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时获得,如同赋予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朗读比讲解更重要。

朗读是传声的艺术,而非评价的艺术。评价朗读比朗读本身的难度更高,因为评价不但要判断出某人读得好或不好,还要用语言表达出其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一般情况下,学生连读好都有困难,又该怎样去评别人呢?可见让学生去评价读得怎样,不大符合学生实际,显得有些盲目。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也评不出什么,白白浪费了时间,挫伤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三)适时渗透朗读技巧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和方法。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摒弃讲授式教学,该讲的时候老师还是要讲,该授的地方还是要授。对于低年级段的学生应以范读、跟读为主;个别指导时,指向要明确,如“读慢一点点,声音再轻些”“笑着读会更好些”,到了中高段再逐渐渗透一些朗读技巧,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枯燥了,当他們一次比一次读得有进步时,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当然,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找出适合学生的,科学有效的朗读训练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猜你喜欢

邱少云范读语言
邱少云和他守望的城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邱少云:烈火金刚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邱少云成名的前前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