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工作策略

2018-07-24张若婷

魅力中国 2018年1期
关键词:工作策略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不尽相同,而且自身的心理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屡见不鲜。由于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心理发展起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本文对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各方面原因进行了充分探討,并结合自身班主任工作经验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引起相关领域同仁重视,为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

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况,是一项复杂而意义深刻的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成长环境日趋多元化,造成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在此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缺失。

拥有一个结构完整的家庭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笔者调查了任教年级350名学生,其中单亲家庭或由祖(外)父母抚养的孩子占到了10%的比例。缺少母爱的孩子性格中缺少温和、友善的一面,他们在和同伴相处时大多会表现出不合群、攻击性强、脾气暴躁等行为特征。缺少父爱的孩子往往不够果敢,遇事容易退缩,不愿独立承担责任。而那些由隔代老人抚养长大的孩子更多地表现为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缺少冲造型、不愿接触社会。

同时笔者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孩子的父母工作地点距离家庭较远,上下班的时间不固定。这些客观因素导致他们很难有机会真正地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发现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而且当今社会发展更加多元,家长也同时承担着较多的社会角色,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学生家长他们由于欠缺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指导,所以对孩子的教养和沟通往往是低效的。尽管他们对孩子也有较高的期待但是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他们的成功感较少。

(二)学校教育失衡。

尽管我们一直倡导素质教育,提倡不唯分数评价学生发展水平。但是事实上大多数中小学还是把学生的成绩看作教师和学校排位的首要参考。心理学家加德纳曾经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学生的天赋会在不同方面得到体现。因此班主任在日常教育中应鼓励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找到自信,并把这种自信进行合理的泛化,让他们认识到尽管目前在某些科目上还没有做到最好。但是如果把这些擅长领域内的好经验好做法迁移到其他领域,加上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指导,同样能收获满满。

二、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工作建议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

高雅的艺术可以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情趣。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可倡导学生利用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学习艺术,欣赏艺术。例如,学生大多有强烈的意愿欣赏音乐会、戏剧表演等艺术形式,但往往缺少相关的信息和指导。班主任老师可借助网络资源了解本地区的艺术团体及演出信息,培养学生定期观摩艺术演出的良好习惯。同时,可利用班会、班级博客、微信群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身艺术特长。

良好的体质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保障。开展适合学生年龄层次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体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如,团队合作能力、自信心水平、抗挫折能力等等。班主任教师可以联合体育老师开展体育竞赛,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赛场上找回勇气,帮助不善于交际的学生能在集体合作中体会到与人交流的方法。

(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现代班主任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技能。接受一定的相关培训,对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否有帮助。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如何倾听,如何提问,如何给出指导建议都不是简简单单的事。学生倾诉时,教师轻轻地点头示意,会让学生感到自身的感受得到了老师的理解和同情。学生沉默时,教师一个微笑的神情,也许会帮助学生打开心结,放下戒备的包袱。

由于班主任工作压力大,面对的学生人数众多,学生情况复杂。因此,班主任老师可以学习如何进行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具备效率高,参与性强,学生乐于接受等优势。同时,可以结合一对一或小组式心理咨询,对情况特殊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三)平等而有针对性地对待学生。

班主任应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万万不可用贴标签的方式看待学困生和学优生要坚持严格和慈爱相结合的原则。用一颗大爱之心引领学生的成长。

优秀生尊师守纪,成绩优良,比较自觉,是班级骨干积极分子,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倾向。他们往往自尊心较强,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不能正确面对。毕竟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突然遭遇失败往往会无从是处。因此教师应让他们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发展。

学困生的问题大多不是天生的,他们的行为问题和思想观念大多可以在家庭环境中寻找到根源。同时,由于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地看待和处理,导致他们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班主要热爱、尊重、关心、体贴他们,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心理成因,和学生家长一起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不断地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

中间层次学生因为不像优等生和后进生在班级中那么突出,往往是最容易让班主任忽视的群体。但是他们是班中的大多数,同样应该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这部分学生不够稳定,易两极分化,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争上游,既向优等生靠拢,又要去帮助学困生共同进步。

(四)加强学科育人的教育功能。

学校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活动。每一个具体的学科都有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功能。例如语文学科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体会丰富的人文情感;数学学科可以培养的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养成缜密的思维习惯;美术和音乐学科则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熏陶帮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

因此,班主任完全可以充当组织者,在短时间内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或现象,联合各科老师对学生进行立体式全方位的指导和引领。如学生在考试前夕往往精神压力偏大,需要树立较强的自信心。班主任可以联合体育老师开展小型多样,趣味盎然的活动帮助学生减轻压力。也可以联合语文老师一起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如:向英雄人物学习,不怕困难,永攀高峰。

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中最直接干预学生心理发展的人群,理应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这个领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时代赋予教师的职责再也不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教书匠,而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领路人。

作者简介:张若婷,女,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桑园镇桑园中心校,职称:二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班主任工作研究,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工作策略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提高博物馆宣教工作的策略分析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关于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