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教师指导契机

2018-07-24刘远交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主导高效主体

刘远交

摘要:课标指出,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长期以来早已被教师所熟知,并且不断地去探索。导学案教学、把课堂还给孩子等相关文章与实践很多很多。新基础教育”再次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课标精神的诠释与解读,并在策略上加以指导--促进师生有效互动。教师参与互动,实质上就是转变角色,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去引导、指导学生探索知识。实践中往往出现一些课例上矫枉过正,出现忽略了教师的作用,一味追求学生的课堂表现。我认为:主导与主体是有延续性与递进关系,并非并列关系。就是说——教师的指导应该建立在学生学习之后,在学生学习中随机生成问题时教师把握契机进行有效指导,教师的“导”完全是服务于学生的学。因此,教师的“导”不再理念上的编排教学过程,不全在于预设上的指导,而是着眼于学生的学,在动态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主体;主导;高效

中图分类号: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1-0222-01

1.教师的指导前提是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

近年来,在探索“高效课堂”路上,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不可或缺的指标之一。曾经一度把老师的主导作用边缘化,其实,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的永恒主要角色,陈旧的思想是过大突显了教师的作用,导致学生是知识的容器。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过大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度出现完全放手的偏急现象,所以新课标再次重点强调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我认为:要真正达成这一理念,就是把老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在学生主动学习之后形成共性问题之后。比如:教學《平行与垂直》时,教师导应该体现在“同一平面内”。对于一般的概念,同学们通过模仿操作、阅读理解,小组交流都能达成共识,教师只需给他们时间,通达他们的独立与交流就可以达成学习目标了。但是,在概念中的“同一平面内”孩子就很难理解了,它是立体几何的开始,大部份同学或许连这个词都忽略了。在他们的自学交流中很少人去交流。在汇报之后教师必须留出时间进行质疑问难。首先引导学生说出自已的困惑,如果学生提不出怎办?这时,教师可以说:同学们,教师这时也有一个疑问,能提吗?这时教师的角色转换不但能让课堂更加的平等,更能激发孩子的求胜欲望。这个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较为抽象,很难过自己的交流得出正确答案,教师这时就应因势利导,通过演示、解说让孩子知道:不再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是不会相交也不会平行,讨论“平行与相交”的前提是在一个平面内。

2.教师的指导关健是发现学情中共性问题

为了让课堂更多的时间给孩子,教师的讲必须浓缩。好钢用在刀刃上,什么时间讲,什么导?讲什么?导什么?这就考察教师的课堂洞察力,目前我们推崇学生问题记录本,把课堂中学生反映的个性与共性问题记录下来,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录这些日常数据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它是课后铺导及阶段性复习的重要素材,更是课堂中教师指导的核心内容。比如: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教师发现:多数同学会出现“除到某一位,不够除,就直接再除下一位,没有及时上商上写0。”它对用0占位或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的理解不到位。这时,教师就应及时指导,如果放任孩子交流,时间没了,效果也差!高效就无从谈起。

3.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组织协助学生进行学习

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孩子能充分的学习时间,在独立、互助中尽可能地学习。但这不是说孩子们就能完成学习任务,尤其是小学阶段,所谓放手是教师尽量不要去打断,去左右学生的思维。课堂还需由教师来组织及把握方向,主要流程,学习任务教师必须心中有数。比如:在教学研讨《百分数》时,我们备课组采用同课同构异上的形式。上课就开门见山: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知识——百分数。看着这个课题,你想学习什么知识?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怎么写?为什么在学习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用?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百分数是不是分母是100的分数?怎么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在听一位青年教师的课时,他很兴奋,大力表扬了孩子,说:你们真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它去解决这些问题。课后他还很兴奋,觉得这里处理得很好。我问他为什么好?他说:他尊重学生,把学习目标的确定由学生自己。我说:这些问题你这节课都解决了吗?让学生提问题是要了,但教师必须进行深加工,不然教师的作用是什么?第二天,我是这样上的:当孩子们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后:我也高兴地表扬了孩子,并说:综合刚才你们的问题,有几个是同一个问题,可以合并,如:为什么要学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用?可以合并。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百分数是不是分母是100的分数?也可以合并……剩下这些问题,教师给它们分个类,一部份是这节课我们马上要解决的问题,一部份是后几节课或以后我们才能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指着板书)开始学习……

4.教师的指导契机是学生无法合作解决时

学生有了学习的经历,问题也就随机生成,对于问题,老师必须把握:先独立、再合作、最后指导。也就是说:只有当孩子间的合作无法解决时,教师才是发挥指导作用的时机。比如:在教学《鸡免同笼》时,表格例举法、列方程方程解。这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来说,独立加合作已经基本上能解决了,在此环节,教师的指导应尽量控制。但这一教学任务的编排绝能解答出结果就可以了,这么简单!“替代、转化思想”是思维目标。在学生自学了课本,有极个别同学已经从书中发现了“算术解”后,教师应极力鼓励这位同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鼓励学生去质疑。课堂上发现,大部份同学都问不出问题,因为他们不理解,也不懂。此时教师的导就尤其重要了!老师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去把本该问学生的问题提出来,让这位“优生”试着解答!如果这位“优生”无法解决时,教师就应果断地用“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着孩子理解“把全部都看成鸡,结果总脚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反过来,全部看成是兔,又怎样呢?

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必须定好位,要彻底改变“牵着走”为“引着走”,尝试“试着走”。让我们的课堂给孩子“创造”平台,让我们课堂成为“学习方法”沃土。这也正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猜你喜欢

主导高效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中企“主导”肯尼亚基建项目遭非议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