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高职日语翻译教学出现的问题和建议

2018-07-24王世鹏

魅力中国 2018年3期
关键词:翻译教学课程改革

王世鹏

摘要:日语翻译作为日语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各级各类日语培训与教育的必修课程,但是日语翻译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所分配的课时却很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教学效果普遍不高,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都差强人意,本文将结合自身本科四年的日语学习以及在江苏高职走访过程中的所看想思,对于未来高职日语翻译教学提出一些相对直接的建议,以期日语翻译课程的改革进行地更加深入与彻底。

关键词:高职日语;翻译教学;课程改革

一、日语翻译课程的意义

日语翻译作为一门极强的实践性课程,这里所指的日语翻译主要指的是文字的笔译,口译在日语范畴里,一般将其归于日语口语类别。日语翻译一般分为中译日和日译中,一般而言,中文翻译成日文难度相对较高,因为牵扯了简体的转换等方面,语法句型的掌握需要很明晰,对于未来基本走向实际操作岗的高职日语系学生来说,翻译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一方面,它为日后学生在实际日语的使用提供可供操作的模板,另一方面,它对于学生本身运用日语感悟日语也是极其重要的。总而言之,日语翻译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日语文字的使用的状况。

二、目前高职日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局局限于翻译练习的简单循环。

很多高职日语翻译的课堂教学计划与安排极其简单,先讲解一些固定句型,然后开始练习,套用句型进行简单的模拟,而整学期的日语翻译课都在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唯一的区别就是每节课学习的翻译内容模块不同,但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一样,这就造成了这样的翻译课极其枯燥,学生学习兴趣始终无法提高,积极性有待提高。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跟上时代和日语本身的发展的实际需求,很多时候,学生翻译的手法和套路都过于刻板,甚至在日本人眼里已经淘汰的文法模式,学生还在使用,并乐此不疲地应用于各种语境时态中,这样就造成了教学和实践严重脱节,也造成了学生在日语翻译学习上很难有实质性地提高,只能用来应付考试的提醒,而当到了真正的语言情境中,显得十分乏力,因为他们没有良好的储备和实际训练。所以,从教学模式上来看,日语翻译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了。

(二)课后作业与学习过于依赖电子词典。

作為课堂的延伸,翻译的作业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教师检测自己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学生也通过课后作业,再次对自己的翻译水平进行回顾,归纳相关翻译的知识点,但是根据现在对学生的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坦言课后作业基本用电子辞典来进行,虽然不是全部句子都用电子词典,但是大部分的语法和单词,都是通过电子词典。这样的状况令人痛心,同时也为日语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在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的今天,如果让人的翻译更具人文色彩,而区别于机械化的机器翻译,这十分重要,而学生的翻译如果过多依赖电子辞典,后果显而易见,学生的手工翻译更加趋近于机器翻译,甚至不如翻译机器。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应该更多关注学生如何进行翻译,翻译的自主性,而不设标准答案,对于明显错误进行相关指导和讲解即可,在翻译作业的问题上,越是追求正确,越容易造成刻板化、机械化。

(三)教材更新慢,脱离实际。

目前的高职日语教材很多翻译的例句已经严重脱离了实际需求,语音和经济发展的变化使得学生对于翻译理论和基本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正是这样的原因,导致学生很难引发共鸣,兴趣低迷,甚至很多同学对于这种陈旧的教材产生了反感,虽然目前的高职日语教材体系依旧可以称得上完备,但是,从内容角度来看,从与时俱进的理念来看,依旧是落后的,陈旧的,难以跟上时代步伐的,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开阔的眼界和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

(四)课时少,重视程度低。

近几年,有关语言类的很多调查报告和研究,都将语言类的学习的核心总结为:“说”,这无可厚非,因为语言是用来交流的,但是我们依旧要注意的是,语言的表达,相较于书面化的表达,仍然是不够规范化的,随意性更大,而对于很多商贸沟通过程中,需要更加书面化的日语翻译,所以日语翻译重视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同时高职日语开设相对较少的翻译课程,也影响了日语翻译的教学,一方面是因为日本语国际能力考试对于翻译不进行实质性考察,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学效果始终低迷,课时安排倾向于基础的日语课程。

三、有关高职日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改革建议

(一)课程目标应当更加明确和实际。

针对目前教材的一系列问题,和翻译教学实际过程中的弊端,在设置翻译课程目标时,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情感感悟能力,这样才能使得翻译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符合社会和企业预期,在设置目标的同时,更要注意锻炼学生运用日语,操作日语的能力,学生即将走向专业化的日语企业,他们需要的是更多关于社会现状相关日语翻译的素材积累。要明确目标,不仅仅是教师要教些什么,更重要的是,目标要包含学生实际应该掌握哪些,除了掌握的内容要进行一系列设计与安排,同时,更要对于学生应该掌握的日语翻译技巧和能力也有突出的指明和规划。这样的日语翻译课程目标才能更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二)增强教师实际翻译操作能力,加大教师再培训。

长久以来,日语翻译的重点落在了教师怎么教和学生如何学上,而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本身的日语翻译能力,诚然,现在高职的日语老师基本都是日语系的佼佼者,甚至博士学历的教师也大批量进入高职日语系,但是,科班出身的他们鲜少有实际的日语企业工作经历,换而言之,教师本身可以将翻译本身的内容搞得清楚透彻,但是对于最新的日语翻译前沿资讯和当下的翻译状况有一个明晰的认知,这样就造成了,他们教出来的学生很可能只是一名优秀的翻译者,而不是一名优秀的翻译工作者,这其中的却别就在于学生是否能够胜任各种情境和主题的翻译任务和工作。这要求教师需要再培训,再学习,增强实际的翻译工作经历和体会,这样才能带给学生更加深层次宽领域的日语翻译教学。

参考文献:

[1]朱徽.具开拓意义的翻译文学研究新著———评谢天振著《译介学》[J]. 中国翻译,2000,(1) : 59.

[2]苟丽梅.论翻译教学的人文化[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6,(1) : 21.

猜你喜欢

翻译教学课程改革
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