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研究
2018-07-24豆强红
豆强红
摘 要:基于生物课程微观性、抽象性和客观性等特征,教师将微课导入生物课堂,在不同环节发挥其教学辅助功能,能够为教师的生物教学发挥有效的辅助作用,为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探究形成有效引导。鉴于此,高中生物教师在平时要重视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与应用,提高微课教学的实用性,以便拓宽学生的生物学习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微课设计;微课制作;微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5B-0126-02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代教育的信息化特征日趋明显,传统的知识获取途径、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模式等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资源也开始呈现多元化、信息化等特征,教学过程也开始更加开放,教学与学习资源的共享也拥有了更大的便利。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微课是以“碎片化、微型化、主题化”为主要特点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以微视频为核心载体,是基于一个知识点或具体教学要素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可视化微型优质学习资源,微课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应用,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
一、高中生物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一)微课的设计原则
微课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教学设计、制作与应用,应当遵循针对性、目的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等原则。针对性的原则就是要确保微课设计与教学目标的统一,做到主题明确、针对性强,避免微课的机械应用和无效应用。目的性原则是要确保高中生物微课设计的指向明确和目标突出,微课内容要短小精悍、内容精炼,做到问题教学的有效聚焦,明确學生的课堂学习目标。趣味性原则是要求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时,要多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心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便于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实用性原则是要保证微课的设计要服务于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在生物课堂上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执行力,避免微课的无效设计、制作和不当应用。
(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微课的设计会涉及选题、分析、设计等环节,所以,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先选择一个适合制作微课的主题,然后,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再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选择有针对性的微课教学形式。微课的表现形式多样,可选择图片、动画、视频、HTML网页等多种媒体形式,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探究性学习欲望的激发。高中生物教师在制作微课时,需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DV、摄像机、智能手机、电脑及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录制,对于制作技术的选择,要科学、合理,避免盲目选择和应用,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分别制作成讲授型、模拟实验型、教师演示型等微课资源,也可以制作成微动画、微视频。制作好的微课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直接导入,服务于教学过程,也可以上传校园微课平台,或者通过QQ、微信等平台进行共享,服务于学生的课前预期和课后自学,以促进微课教学资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和推广。
二、微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课前的微课应用
微课在生物课堂上的课前应用,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这样,便于学生在课堂上明确学习目标、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等,也有助于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学情,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课前微课的制作和应用,应当突出启发性功能,所以,教师可以对教材知识点提前进行梳理、筛选,选择需要供学生预习的重点内容,并依此作为微课制作的参考依据。由于是微课的制作,所以,长度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关键是借助其启发性,对学生的课前学习起到导向作用,形成对教材内容的初步认知,督促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同时,高中生物教师要把握好微课投放的时机,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一般情况下,教师要在新课的前一天投放微视频,这样,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观看视频,也便于学生在微视频的引导下及时开展预习活动,实现与第二天正课听讲与学习的有效对接。例如,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的前一天,教师就可以将微课资源投放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借助微课提前了解细胞中的元素种类和数量,以及所占比重等知识,形成对相关知识结构的初步认知,从而,为接下来的深入、全面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微课的课上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导入,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辅助功能,生物教师可以借此创设多元化的生物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生物科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一方面,生物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展开或解答,或者让学生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回顾,促进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直观感知,实现有效理解、记忆和巩固;另一方面,生物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突破课堂上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借助微课的展示、导学、互动等教学功能,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促使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比对、整合、归结、探究等,以减少学生在课堂上可能遭遇的思维障碍。此外,在课堂教学环节执行微课教学时,教师要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对微课投放时机和微课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设计,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集中到课堂之上。例如,在《细胞的癌变》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细胞的癌变的过程,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个Flash动画,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直观地感受细胞癌变的过程,形成较为完善的学习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可以以微课为载体,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和监控。
(三)微课的课后应用
课后的微课设计与应用,可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拓宽学生的学习维度和学习视野,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课后的微课设计与制作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的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认知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和能力。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形式,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或者一定课外拓展任务,让学生实现学习认知内化,做到温故而知新。此外,生物教师也可以借助微课,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的整合,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学习视角,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的教学之后,生物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视频导入一个生物性污染的生活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生物科学知识,在课下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案,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的知识反思与应用,又能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精神,加快对所学知识的整合与应用,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高中生物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对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授课效率、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等大有裨益,所以,能够成为高中生物教师的有效教学手段。但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坚持正确的微课设计原则,注重微课教学资源的科学制作,并将其应用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科学知识,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的有效培养。
课题: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优化策略研究,编号:GS[2016]GHB0725。
参考文献:
[1]陈云.“互联网+”时代下的微课设计[J].信息化建设,2015,(12) .
[2]郑小军.微课设计与创作常见误区与对策[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2).
[3]陈光海,韩晋川,汪应.网络教学中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应用[J].科技展望,2015,(3) .
[4]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