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生成资源 构建高效课堂

2018-07-24黄明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课前准备

黄明

摘 要:狭义的课堂生成资源是指课堂中即时产生的、教师预想之外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它是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与教师、与同学互动时真实体验的一种反映,是转瞬即逝的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广义的课堂生成资源还应该包含数学课结束后,数学课堂上的方式、方法、活动、游戏、思维等对学生产生的持续影响,甚至还应包含学生对数学及数学学习即时产生的短暂的数学情感体验、波动及不同学生逐渐形成的千差万别的个人数学核心素养等。

关键词:课堂生成资源;课前准备;课中高效;课后延伸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5B-0107-02

没有生成的课堂是没有活力的课堂,这已是大家的共识。许多教师认为:生成资源是指课堂中即时产生的、教师预想之外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

优秀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一节课上的四十分钟,还有课后及课外更多的时间,要迅速、准确地把握和掌控这些课内外生成的资源,教师不仅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专业知识、开阔视野和思想、提高自身素质,更要持之以恒地从以下三个方面积累和尝试。

一、课前准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为课堂生成资源的产生提供良好的契机

1.课堂资源的生成随意性并不大,它生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预设。即时生成可能会出现在复习旧知、情景引入、学生提问或小组讨论的任何一个环节上。教师要在课堂设计上留有“伏笔”,而且学生一旦“中了埋伏”,就一定要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案例1】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比例尺》

教师在开课时设计了一个情景:

师: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笔记本上快速画出相应的线段。(孩子们准备好)请画出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孩子们很快就画好了)之后再画出5厘米、10厘米(本子横过来)长的线段。

师:还真难不住大家!现在画最后一条线段,请同学们马上画出一条1米长的线段!(学生一愣之后,开始小声议论,既而有学生举手发言)

生:老师,1米太长了,本子上画不下!

师:都试过了吗?确实画不下吗?(大部分学生回答“是”)

师:能想想办法画出来吗?(学生开始思考,不一会儿有学生举手回答)

生:我在本子上画了2厘米长的线段来代表1米,就画下了。

师:这种办法确实可以解决问题,用图上2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的1米(板书)。还有其他不同画法吗?

生:我在本子上画了5厘米长的线段来代表1米也画下了。

师:不错啊,你用图上5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距离的1米。其他同学有想法了吗?现在你能画出来了吗?(其他学生明白了思路,各自画好并标注)

师:画完了1米的线段,你有什么感想?如果再画10米、100米的线段呢?(生发言,主题在“缩小”)

师:在实际生活中你知道哪里能用到它?

生:地图、图纸、照片……

于是教师引入比例尺的概念。

在这里,我认为,教师有意识创设的活动非常好,但是还没有充分利用!

【建议】在教师教授过意义和计算方法后,不妨让孩子们根据刚才各自在本子上画出的线段图,求出自己所画线段的比例尺!这样既练习了怎样求比例尺,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练习的灵活性。

2.“有意识”不是每节都要如此刻意地预设。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当学生回答问题或是习题出现错误时,别忙着肯定或否定,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辨别、去争论,让他们不仅知道这样做“错了”,还要明白“为什么错了”,更重要的是找到“错在了哪里”!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时老师的动作要慢一点,再慢一点,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生成,长此以往,你的课堂生成资源会源源不断,永不枯竭。

二、课中高效——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关注学生,和学生一起去经历学习过程,才能发现可利用的生成资源

我一直认为,新课程理念并不是凭空生成的新内容。教育是一直存在的,学生是一直存在的,课堂也是一直存在的,新课程提出的很多理念原本就是教育的本源和实质,只是很久以来被大家忽视了,甚至是抛弃了。固有的知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关键是对教育对象、教育手段、教育方式等的理解和使用。

优秀的教师即使使用的是旧教材,他也会想方设法地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承载和传递这些知识。所以,我们不要挖空心思地刻意去创造“新”和“不同”,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们的身上,竭尽所能地让他们学懂、学会、学好,还要對学生的兴趣、情感、能力、品质发展等多方面进行培养。

【案例2】北师大版六年级(上)教材《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中,要求学生掌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相同的小正方体(不超过5个)搭出的不同立体图形,并能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三个方向画出看到的形状。

本节我设计了一个动手环节:让学生们以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先动手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本组的立体图形,然后去观察、在格子纸上画图(可用彩笔),最后全班交流,10分钟内完成。

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了活动。10分钟很快过去了,全班9个小组,最多的完成了3个(如下图)

展示时我却发现少了1个小组的作品。原来他们只完成了1个半,不愿意贴在黑板上。拿着他们的作品我在犹豫:怎样才能在不伤6个孩子的好胜心的同时,又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贴上作品呢?突然,一个想法冒了出来!

我走到黑板前,对着孩子们很神秘地说:“老师发现第8组的同学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思考题,还有点难度呢,想不想试着解一解?”

孩子们答:“想!”

“那就请第8组的同学把你们的思考题贴在黑板上吧”

在同学们的注视下,第8组的代表带着一丝疑惑又有些兴奋的表情把他们的答案纸贴在了黑板上(如下图)。

我很认真地说:“我来解释一下吧,请看答题纸的第二行,他们想问的问题是‘你能通过从正面和左面这两个方向看到的如下形状,知道他们搭成的这个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吗?”,转过头,我看向这个小组:“老师的理解是对的吗?”这时,如果你在现场,你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刚才还垂头丧气的那几个孩子,此刻眼睛里流露出的感情啊!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每天的数学课上有很多,只要你用心观察和留意,就能发现越来越多的资源,而孩子们的反应和回馈会激发更多、更好的课堂生成资源。

三、课后延伸——课堂生成资源不仅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课后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其培养的沃土

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努力程度。就如数学教育,绝不是简单的知识讲授,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都很重要,那些看不见的数学情感、数学品质和数学思维也不能忽视。如课后学生制作的数学手抄报、多媒体课件、小日历、家庭一周开支明细表等,甚至是数学测试后的学生自我分析。

往往四十分钟的数学课结束了,不久之后甚至有些知识都忘记了,但是总有些影响还存在,那可能才是孩子们真正学到的东西。充分挖掘并利用好课堂上即时生成的资源,并且不断延伸生成资源的影响,这样的生成才会更长久,更有价值和影响力,高效课堂目的的实现自然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课前准备
浅析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微
关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几点建议
对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思考
试论中英语言教学的异同
如何创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打准备充分的仗,上胸有成竹的课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点滴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