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优秀辅导员基本素质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2018-07-24覃吉春王静萍
覃吉春 王静萍
摘 要:高校优秀辅导员是辅导员队伍的标杆,其基本素质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高校优秀辅导员基本素质形成机理的运行是一个长期、动态和反复的复杂过程,应从“内因”和“外因”多个维度进行研究,把握内在规律,进一步探索提升路径,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优秀辅导员;基本素质;形成机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5B-0038-02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历史机遇期,高校辅导员必将作为一支主力军发挥其重要作用。选拔和培养一大批优秀辅导员,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基本素质,让辅导员切实担当起大学生成长道路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高校优秀辅导员基本素质作为核心切入点,通过分析优秀辅导员的基本素质,从“内因”和“外因”多个维度研究形成机理,进一步探索提升路径,不仅有利于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发展,也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基本概况
(一)研究对象
高校优秀辅导员的界定并没有统一标准,目前较为认可的优秀辅导员是从每年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以及各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产生的。2015年以来,四川省连续评选了三届全省辅导员年度人物,本文将以四川省评选的三届30名辅导员年度人物为对象,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二)指标分析
本文在详细搜集相关数据基础上,主要从性别、年龄、高校类型、学历、职务、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
(1)从性别和工作年限看,男性辅导员16人,占53.33%,女性辅导员14人,占46.67%。工作1~3年的1人,占3.33%,4~6年的2人,占6.67%,7~10年的12人,占40.00%,11~15年的8人,占26.67%,16年以上的7人,占23.33%。
(2)从民族和政治面貌看,蒙古族的1人,占3.33%,土家族的1人,占3.33%,汉族的28人,占93.33%。政治信仰方面,他们都是中共党员。
(3)从毕业学校和专业看,他们中毕业于“985高校”的有10人,占33.33%,“211高校”的有5人,占16.67%,普通本科学校的有14人,占46.67%,高职高专院校1人,占3.33%。他们的专业方面,理工类有5人,占16.67%,文史类有22人,占73.33%,其他类有3人,占10.00%。
(4)从受教育程度看,他们中拥有博士学位的3人,占10.00%,有硕士学位的22人,占66.67%,拥有学士学位的7人,占23.33%。
(5)从就职学校看,在“985高校”的有4人,占13.34%,“211高校”的有6人,占20.00%,普通本科学校的有16人,占53.33%,高职高专院校4人,13.33%。
(6)从职称和职务看,他们中副高职称9人,占30.00%,中级职称19人,占63.33%,初级职称2人,占6.67%。院系副书记(副处)1人,占3.33%,分团委书记(科级)8人,占26.67%,普通辅导员21人,占70.00%。
二、高校优秀辅导员基本素质的主要特征
高校优秀辅导员基本素质的核心内涵可以理解为:“个体从事劳动活动需要具备相应的态度、知识与能力,在一定的环境中加以内化和迁移,形成相对稳定的综合素质”。优秀辅导员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的标杆,除了具备胜任辅导员岗位所需的基础要求,还必须具备特有的优良品质,走在辅导员队伍前列,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正确的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就是辅导员对待工作的态度,“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是这些优秀辅导员的口头禅,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度的政治觉悟、鲜明的政治态度、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扎实的马列主义理论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这样朴素的认识:“世界上所有的职业都需要用心完成,这是真理,辅导员作为千万岗位中的一个,也不例外。辅导员是学生踏入大学校门后接触的第一位大学老师,是陪伴学生四年大学美好时光的大学老师,辅导员的电话号码是学生手机通讯录中保存时间最长的一个号码。我们有幸成为如此重要的角色,必须全心全意地爱我们的学生。”他们用自己党性原则践行党的教育方针,用自己的满腔热血投入工作,用自己的良好师德感染学生。
(二)宽广的职业知识
职业知识强调的是学习和积累,这些优秀辅导员广泛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不仅学习掌握了思想教育的专业知识,也主动学习所带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他们注重总结提炼,通过撰写论文、申报项目、参加学术沙龙等,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他们中有2018年來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5篇),主持参研课题30多项的教师。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工作对象复杂化、社会化、个性化,他们深感工作的压力和学习的紧迫性。为与学生接轨,与时代接轨,有的辅导员攻读博士学位,有的辅导员还在全校开设公共课,如“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等。有的辅导员利用寒暑假,到各类企业顶岗实习,与企业家交流,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员工的必备素质。有的辅导员与学生一起参加暑期创业市场调研、创业项目模拟等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了调查报告。
(三)独特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素质的外化体现,这些优秀辅导员不仅是优秀的组织者、管理者,还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为了提高职业能力,他们自费学习职业规划师(GCDF)、“SYB(START YOUR BUSINESS)”、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等课程,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书。他们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善于发现新情况,善于运用新方法,及时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同。有的辅导员建立了“个性化学生就业档案” “全角度就业指导” “针对性就业推荐”和“创业我帮你”四位一体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服务。有的辅导员给学生建立了“成长账户”,以积分的形式记录学生参加活动的情况。他们也积极参与全省、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其中获得全省第一名、区赛一等奖、全国决赛三等奖者不乏其人。
三、高校优秀辅导员基本素质的形成机理
高校优秀辅导员基本素质的形成是个长期、动态和反复的复杂过程,受国家人才培养要求、工作对象诉求、辅导员个人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成为其基本素质形成不可或缺的条件。由此分析可以得出,高校优秀辅导员基本素质存在一定的形成机理。根据生涯发展理论,高校优秀辅导员基本素质的形成从职业认知到对职业的选择,最终发展为成熟的职业认同。基于此,提出高校优秀辅导员基本素质形成机理,如下图所示。
在职业认知阶段,早期会因为家庭或者辅导员、任课教师的影响,对辅导员职业充满向往,由此奠定了初步的职业态度。这种美好的愿望还仅仅停留在抽象水平,会促使个体主动了解该职业的要求,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职前准备。面临职业选择时,由于有前期充分的职业准备,个体知识、能力的效能感均会得到明显的提高,也将增强更为具体的职业兴趣。走上辅导员岗位后,积极的职业价值观使个体不断实践、锻炼,开始深刻地意识到自己足够的职业胜任力适合从事辅导员,热爱教育事业就会形成对辅导员职业成熟的职业认同,并且充分确定自己的志向水平就是当一名高校优秀辅导员。优秀辅导员基本素质形成过程中,其内因是崇高的个人价值追求,可以转化为积极的职业态度。外因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满足学生发展的诉求,需要辅导员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优秀辅导员是辅导员队伍中的先进典型,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积累了有别于普通辅导员的优良素质,研究以四川省高校輔导员年度人物为样本的高校优秀辅导员基本素质,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更加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优秀辅导员成长历程与发展规律,全面和准确地把握他们的群体特点,关心他们的成长。重视辅导员的入职教育,基于需求和岗位要求设计培训内容,提高其职业认知和认同感。完善辅导员管理办法,提升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提供政策保障。优化舆论认识,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持,让辅导员付出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被爱。希望有更多的优秀辅导员来引领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为培养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奋斗。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课题“高校优秀辅导员基本素质调查研究——以近10年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为视角”(项目批准号:CSZ1701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王志华,苗红霞,李建律.高校优秀辅导员评价标准研究[J].教育研究,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