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组织的地位和价值诉求再思考
2018-07-24宋岩
宋岩
摘 要:少先队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的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织部分。少先队组织依校而建,依校而存,然而,现阶段其在学校教育体系的地位缺乏准确定位,其教育价值的诉求不够清晰,影响其组织任务的达成与组织建设。反思得失,才能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感知和把握未来少先队组织发展的方向,有助于更理智地展望与期待,使少先队组织与学校发展相互促进,相互统一。
关键词:少先队组织;学校教育;地位;价值诉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5B-0035-03
少先队组织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属性是政治性与儿童性,是儿童发展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相统一的组织。少先队组织在学校教育中的定位与价值诉求关乎其能否最大限度地坚持以队员为中心,能否满足儿童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坚定不移地教育引导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关乎组织的发展与学校的教育。
一、明确少先队组织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价值诉求的必要性
(一)少先队组织的地位缺乏明确定位
少先队组织的教育意义显然易见,然而现阶段对于少先队组织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价值并没有明确定位,致使少先队组织建设在实施中未能深入到实处,充分发挥作用。1983年10月30日,共青团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小学少先队工作几个问题的补充规定》的文件,提出“少先队组织是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长期以来,少先队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育实践活动,把少先队员培养成有理想、有担当、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形式多样,其中少先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其活动课的重要性更是不必言说。对于少先队组织的地位认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得力助手,没有进一步具体说明,缺乏明确地位的论述,少先队活动课及组织建设难以得到制度上的保障和思想上的高度认识,致使教育目标与组织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二)少先队组织层次分明的价值诉求的必要性
价值是凝聚在事物中的积极作用,价值的诉求有着需求指导与方向动机的作用。少先队的性质和任务特征决定了少先队的价值诉求,其基本属性是儿童性,其本质属性是政治性。现階段关于少先队的性质及任务的论述较多,而价值诉求缺乏层次化的导向。总体而言,少先队组织的价值体现在其思想先进性、组织集体性和活动自主性。少先队体现了德育教育的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主要路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组织层面的价值追求以集体教育为途径,培养儿童作为少先队员的组织荣誉感和责任感,创建快乐的集体活动促进儿童的社会适应性的发展;活动自主性层面诉求一方面创建儿童自主自动的少先队组织;另一方面为儿童创建一支快乐的学习队伍。层次分明的价值诉求指引与导向作用有利于少先队组织在队建过程中形成层次分明、各方协调的实施体系,反之,则工作冗余且组织目标达成不鲜明。
二、 新时期少先队组织的学校教育体系的地位建构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少先队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先队活动课程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通过其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及实践能力的教育。
(一)从管理体系讲:学校是团教齐抓共管双主体之一
少先队是党领导的儿童组织,党是先锋队,团是生力军,少先队是预备军,党委托共青团直接领导少先队,而各级少工委是全国与地方少先队的领导机构。少先队在党团的带领下,首先,依托学校开展与实施少先队活动,依学校而建,依学校而存,学校辅导员是学校教师兼职担任;其次,学校少先队工作接受学校校长、书记的领导,其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管理能力是少先队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再次,大队辅导员在学校也接受统一管理,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等工作汇报也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最后,少先队活动经费和辅导员工资奖金也属于学校管理范畴,这也是建立少先队辅导员长效机制的有力保障。
学校教育与少先队组织在教育目标上保持着一致性,少工委起着思想与工作上宏观指导的作用,学校则是活动实施与组织建设的有力保障,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少先队组织建设。团教齐抓共管,学校发挥管理的主体作用,因此,是双主体之一。
(二)从性质任务讲:少先队组织是学校教育的思想先导
少先队组织同其他教育均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少先队组织的教育目标是注重儿童思想引领,且通过经验活动培养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儿童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上,两者保持一致性。但学校教育目标更偏重系统知识的传授,课程设置上更偏重学科课程体系的系统安排;少先队组织作为党领导的学习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组织,在教育培养目标上更侧重政治性与思想性,以唤起少先队员对组织的荣誉感,并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儿童的国家意识和组织意识与责任及理想信念导向。
国家意识和组织意识及责任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建设者与接班人,培养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国民是学校教育的思想指引。
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凝聚社会、激发动力、指导行为。树立理想,规范行为,这是学校教育全面发展之首“德育”的基本要求,培养有理想、行为规范的学生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因此,少先队组织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所占的地位是思想引领之位。
(三)从课程形式讲:少先队组织是素质教育的根基
从组织上看,少先队教育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系统的儿童组织 ;从方法上看,少先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和途径。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少先队的组织要求和纪律等,是少先队独有的教育模式。
少先队组织与德育课程相比,少先队组织重在队建,激发小队活力,通过集体激发个体活力与理想信念,通过集体规范个体行为与纪律。达到个体与集体相统一,这是德育课程无法实现的教育效果。少先队组织与综合实践课程相比,课程形式均为体验教育活动,其独特性体现在,一方面,少先队组织有自身的组织阵地、组织标识、组织仪式、独立的评价机制,完整而又有层次性的活动与仪式是综合活动课所无法替代的;另一方面,少先队小队是少先队的基层组织,自主教育和自主管理能够促进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少先队组织的课程形式充分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养成,这正是素养教育的扎实根基。
三、 新时期少先队组织的学校教育价值诉求
少先队组织作为学校必修活动课,少先队组织的价值在于通过组织仪式教育、小队活动载体、组织标识培养少先队员的组织荣誉感与责任感。在教育体系中其独特的价值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向。
(一)以思想引领为先,有利于学校教育方针的落实
1.少先队组织的领导层次决定了少先队组织深入落实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建设者。
少先队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预备军”,少先队组织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主力军。少先队组织的仪式教育、口号、队旗和队标均为红色革命的标志,牢记使命,时刻准备着,是少先队员学习党的思想精神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具体过程。在党与团的领导下,亿万儿童从小牢记使命,为成为一名少先队员而感到荣耀,并努力学习成为一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2.有温度而具情感的榜样教育决定了少先队组织培养兼具政治素养和思想素质的接班人。
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对于深刻的大道理一般不能深入思考与落实,应采取有温度、有情感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榜样教育,激发儿童从小思考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从哪里来及我们少先队组织的发展变革,还有曾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前辈榜样。“上所教,下所效”,榜样的影响、思想深处的价值思考及良好行为的模仿养成,有助于少年儿童形成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从小立志成为一名有理想、热爱祖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综上所述,思想引领、价值形成,正是少先队组织有效地落实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二)以儿童发展为重,有利于做实儿童的成长服务工作
服务少年儿童,代表少先队员,维护合法权益,做实儿童的成长服务工作是少先队的本职工作;少先队的主体是全体儿童,少先队是儿童的队伍,是儿童成长的组织,以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重也是少先队组织的工作信念。
1.活动自主,形式多样,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
组织建设是少先队组织的血液,活动开展是组织的骨肉,没有少先队活动,组织就会失去鲜泽与光彩。少先队的主体是儿童,通过活动開展满足主体发展的需要,这正是活动的价值。在开展少先队活动中,首先在形式上应满足儿童的心理,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适应儿童的接受性;其次,活动系统化与层次化,可满足少先队员8~13岁的不同年龄跨度,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认知与发展的需求;最后,体现儿童自主性,建设快乐的小队,满足儿童发展的天性,在组织中成长,在活动中感受快乐。
2.组织完善,建成与维护少年儿童的各方合法权益。
发展和服务儿童是少先队组织儿童性的基本表现。一方面,积极建设组织,开展小干部轮换制、少代会提议制,争取给每个儿童锻炼与发展的机会并尽量听取儿童的心声和满足儿童需求,维护儿童各方权益;另一方面,少先队组织的主体是儿童,儿童属于未成年人,辅导员作为少先队员的大朋友,有责任义务保护、监督与教育少先队员。
3.集体教育,促进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发展。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任务就是要培养集体主义者。”马卡连柯指出,前景教育在人的教育和儿童集体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应不断向集体展示一个又一个前景,提出新任务,引导集体为实现新任务而努力,鼓舞集体在追求美好前景中不断前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社会人均需要积极适应群体生活,从小能够把握自己与集体其他成员的关系,树立积极的群体价值观念,对于儿童适应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少先队组织是儿童自己的组织,少先队活动是组织的活动。通过集体教育充分发挥组织教育的优势,少先队员通过组织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活动,培养儿童从小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
(三)以经验活动为基,有利于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善
1.经验活动是素质教育的良好体现。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力,少先队组织以活动开展为主,活动不仅丰富了儿童的学校生活,也为儿童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少先队活动包括德育、体育、美育、心育和群育各方面,儿童在不同的活动中体验感受,培养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素质教育强调到课堂之外,走出完全的知识灌输,学习与经验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终身教育的理念,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与自主教育。少先队组织的个体教育功能强调个体在实践过程中反思,在实践结果中自我教育,是素质教育创新力与实践力的培养诉求,是树立21世纪终身教育理念的需要。
2.与教育教学课程差异化互补发展。
学校课程是一切对学生进行影响的经验之和,课程包括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两部分。现阶段虽然我们已经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不免存在各学校为应试教育将重心放在以系统知识传授为主的学科课程上,而经验活动课相对匮乏的情况。美国教育家提出的经验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即生活”,杜威强调“我们使用的‘生活这个词表示个体的和种族的全部经验。” 他又指出“生活是一种机能,一种无所不包的活动,其中包括机体,也包括环境”,他认为学校教育应该与儿童生活相融合,主观的经验增长,促进儿童的主体性感受,达到认知的增长。因此,为达到学校教育对儿童全面发展的培养,学校课程体系应该使各门类学科比例平衡,经验活动与知识传授相统一,达到全方面一致的发展。少先队组织作为学校的必修活动课,正满足了与学科课程的差异化互补发展。
参考文献:
[1]段镇.少先队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2]钱金明.对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想[J].浙江教学研究,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