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对比视角下的中医药跨文化交流
2018-07-24李倩倩耿珺泽屠金莉
李倩倩 耿珺泽 屠金莉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不同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目前,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医药文化备受各国关注,前往中国学习中医药知识的留学生日益增多,中医药的跨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本文对比了中西医文化起源、发展和传播过程,分析中西医文化的异同点,以此延伸至中医药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并对中医药的跨文化传播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跨文化交流;中西医对比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4-0213-02
国际社会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与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是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的一系列活动,也涉及到各种文化要素在国际社会中扩散与迁移的过程。古老的中医药学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两大派别——医经派和经方派;三大体系——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体系。其内涵博大精深,为世人所研究与探询。伴随着世界各国的文化渗透,西方医药文化渐渐扩散到国内来,同时,中医药学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之中迁移到世界各国,引起不少西方医者的重视。作为两种相异的思想,中西医也正需要彼此间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把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人群的思想连接在一起,从而促进人类医药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1.中西医文化的渊源。我国的中医药学知识起源于中国的古代哲学,中医药与中华文化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它与传统儒学相适应,与道学伦理相互渗透,与变易会通之学相互为用。中国古代早期哲学主要围绕着天人之间的关系来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其中的阴阳五行说,也正是中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后来也被用来阐述人体中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为中医药的跨文化交流奠定了物质基础。
同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基础起源于中国的哲学一样,古老的西方医学理论基础也起源于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家通过追问世界的本源提出并解决了西方哲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四元素”说直接推进了西方医学的发展,它与中国阴阳五行说是不谋而合的,其功用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上文分析可知,中西医药文化,在各自不同的环境中发展起来,正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才形成了中西医学之间的差别,两种思维各异的文化体系,也就促进了中西医学向不同方向的发展。
2.西医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文艺复兴之后,近代自然科学开始发展起来,由于这些自然科学技术的引进,西医渐渐发扬壮大起来。西方医学将伦琴发现的x射线以及放射性现象引进临床医学;詹森发明的显微镜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使西方医学的发展深入到微观世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展促进西方医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由此可见,自然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医学向更深更远层面的发展。
西方医学最初传到中国是在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带来了西方近代科学与医药学。由于当时中医思想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影响深刻,而且传入的西方医学仅仅停留于解释浅显易懂的生理关系,所以在当时西医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但在19世纪初西学东渐的背景下,西医中接种牛痘的方法以及外科、眼科等相关治疗手段相继传入中国。此时此刻,西医在中国的影响力便逐步扩大起来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慢慢接受西医的理论知识。
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后,由于通商口岸的开设,外国人创建的教会医院从沿海向内地渗透,其影响力日益增强。由于战乱时期很多人离家避难,而且中国人口众多,社会流动性较强。在这一背景下,西方医学的信息随着人口的迁移逐渐传播到中国各个地方。在西方医学理论传播的同时,西医医院也在中国很多地方建立起来,也就进一步扩大了西医的影响力。
3.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发展与传播。步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以及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逐渐增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也在更为开放的环境中发展,中医药的海外传播也逐渐兴盛起來,渐渐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从教育科研角度来说:随着“中医热”现象的逐渐升温,我国大陆与国外的中医药合作也不断增多,中医药教育在国外的发展十分迅速。不仅有大量留学生涌入中国进修中医药常识及其文化,海外也有多所正规大学设有中医系或中医专业,例如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英国的伦敦中医药大学。在中国古代传统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中医学是最能体现传统思维特色的一个门类。在这一前提条件下孔子中医学院也就应运而生。孔子中医学院以中医药文化为切入点,以开展中医养生宣讲会、举办中医书展以及专家巡讲等方式来推广中医药文化,广受世界各地欢迎。
从国际社会认可方面来说: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已经在中医药服务贸易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其中,中医针灸服务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录。在澳大利亚、美国、奥地利、加拿大等国都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中医针灸的合法地位。
从市场流通方面来说:根据《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显示“中医”已经成为海外受访者眼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多年以来,每年都有大量的海外人士通过旅游观光等渠道来华接受中医药服务,购买中医药产品,其中亚洲、北美和欧洲是中药出口的主要城市,它们也成为中医药及其制品在海外流通的庞大市场。
4.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前景。具有几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医学在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辨识人体状况;中医药材大多都是大自然中的天然药物,对人体的损害较少;针灸、推拿以及拔罐等中医中常见的治疗手段对人体的伤害与刺激也是极小的。中西医学虽然有许多诸如诊查方法、基础理论等方面的差异,但是同样作为医学,本着求同存异的思想,我们应该充分研究两者的异同,从而促进中医药的跨文化传播,使世界能够更好地接受中医药文化。我们也更应充分重视发展传统中医药安全性高、对诸多疑难杂症有较好疗效等优势,深入研究适当的传播途径和形式,通过国际医学交流、各种国际文化交流途径推动中医药的跨文化传播,使中医药“走出去”,并做大做强。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各种文化之间的传播与融合也不断加强。中医药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更应取其精华,让中医药文化能够在现代化的国际社会得到更多认可,促进中医药的跨文化交流,加快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使其在全球领域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陶林,张宗明.论中医文化传播的困境与突围[J].理论月刊,2015,(3):70-73.
[2]刘阳.我国本土化跨文化传播研究现状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31(7):130.
[3]何明举.中药名与中医药文化[J].中医学报,2014,29(10):1482.
[4]朱祥仁.从中西医比较泛论中医药发展[J].内蒙古中医药,2002,(5):3334.
[5]李景强.论跨文化传播的性质[J].新闻界,2010,(6):2627.
[6]王键,黄辉.中医学与中华传统文化[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1):1-13.
[7]刘国伟.浅析中医跨文化传播[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5):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