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启发式“毒品犯罪与社会”课程课堂教学实践
2018-07-24贾东明蒋吴昊
贾东明 蒋吴昊
摘要:“毒品犯罪与社会”是司法警察类高校的专业课,是培养司法行政系统警察专业人才的重要课程,但由于课程内容抽象,涉及知识点多,教学效果有待改善。本文阐述了研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何应用在“毒品犯罪与社会”课程授课过程中,并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实际效果证实了这种教学方法的优越性。
关键词:毒品犯罪;启发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4-0183-02
全球毒品形势严峻,毒品犯罪日益猖撅,打击毒品犯罪刻不容缓,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对毒品犯罪的预防,只有从基础、从根源抓好毒品犯罪的预防工作,才可以更好地为社会稳定做出贡献。近些年来,大量数据显示,在毒品犯罪的各个领域中,青少年已然成为毒品犯罪的主力军,更是毒品犯罪的高危人群。
“毒品犯罪与社会”作为我院刑事执行专业基础课程,除了发挥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作用之外,同时要适应高职高专类人才培养要求,培养专业技能,强化职业性,并要求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司法行政系统警察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专业要求上就更具特色。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授课方式,采用“研讨启发式”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简介
2016年7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通过一定的引导和启发手段,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启发式教学法强调的是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1]。
二、“研讨启发式”教学具体应用
启发式方式很多,如:讲练引导式、探究引导式、研讨引导式、情境引导式、目标引导式等等。“毒品犯罪与社会”以监管12、13、14级学生以及15级中试班为授课对象,课程内容一共七章,分别为毒品概述;吸毒原因分析;毒品犯罪的现状、原因和危害;毒品犯罪的概念、构成特征和类型;国际禁毒合作;涉毒违法行为;我国戒毒体制和戒毒模式。结合“毒品犯罪与社会”课程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课程内容的设置,我们采用“研讨启发式”进行教学探索,以下举例说明。
(一)“我国毒品史”章节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PPT展示从先秦到现代中国毒品的流行和演变历史,并配以图片和短视频说明,内容似流水,重难点不突出。而采用“研讨启发式”的方法,让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各抒己见,产生讨论后的结论。比如:“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毒品名称是什么?成分是什么?”“鸦片在中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并流行?”“毒品一词什么时候才出现的?”“中国‘无毒三十年的美誉,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基本掌握了我国毒品历史的节点,为以后的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毒品犯罪的种类”章节
毒品犯罪不同于涉毒犯罪,毒品犯罪是按照《刑法》的释义进行讲解的,十二种毒品犯罪按照法条逐一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课堂效果也不好。我们在以往进行案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研讨启发式教学,比如,通过案例视频,要求学生逐一对照犯罪的构成要件进行判定,是否属于毒品犯罪,应当承担怎样的刑事责任,并且要求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讨论如何避免卷入毒品犯罪活动当中,这样既能够牢固掌握法律知識,也学会了运用法律知识抵御和避免毒品犯罪的可能。
(三)“我国戒毒模式”章节
毒品问题是一大社会问题,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模式是我国的主要戒毒模式,但是授课内容比较抽象,制度化文件较多,学生没有进入一线戒毒所见习的经历,很难将学习内容消化。我们采取戒毒所图片与视频的方式进行讲解,同时对照课本的介绍进行讨论,分析理论和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哪些难题,对“戒毒难”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刻的认识,除了吸毒人员自身因素外,社会对吸毒人员的接纳包容度较低也是导致复吸的重要因素。
三、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
我们在近一个学年的研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授课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研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益处,学生教学反馈交流会上监管141-144四个区队,一致对《毒品犯罪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作出好评,获得学生的认可。在以往单纯的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活动中,案例的选取目的性较强,老师先入为主,认为教学内容应该如何展开,如何推进,学生的反馈是老师的授课很完整,但容易遗忘[2]。通过使用“研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很热烈,比如有学生在“关于对毒品的认识”中提问:“兴奋剂”是否是毒品?“犀牛角贩卖”也存在暴利,也是毒品吗?课堂上辩论激烈,刚入学的大一新生首次接触到全新的教学方式,毒品犯罪专业知识引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学会自主学习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每次课程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又要跳出课本,放眼周围社会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将主动思考和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更加深刻领会各个章节的知识原理,不仅对基础知识真正的掌握,而且举一反三,能力都有所提高,即使不提示,都能够快速回答出一些从未讲授过的相关知识点的提问[3]。“毒品犯罪与社会”这门课程,要求学生认清毒品的本质及毒品犯罪的相关问题,并要求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具有拒毒理念,杜绝毒品犯罪,另外我们还安排了毒品认知、所内缉毒、防止职业暴露等实训项目,以及禁毒主题讲演、专题作业等形式,用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兴趣和科研素养。
四、结语
本文通过结合各个章节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实际使用场景,介绍了研讨启发式方法在“毒品犯罪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近一年的教学活动实施中,成效较好。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以往我们都存在“灌输”的现象,学生很难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获得满满的存在感和成就感,自然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使出“洪荒之力”。高校教师需要在信息化时代的大潮中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要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教会学生怎么去学。我们在提出问题时,充分考虑到问题的“引入”和“发散”作用,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脱离课本内容,又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变了以往设问“脱离课本、剥离人本”的状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独特思维和体验,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本人[4]。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热烈”的课堂气氛是我们想要的,这会让教师误以为学生思维跟上了教师思路,但决定教学有效的关键因素并不是精彩热闹的形式,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才是教学的目标所在,“热烈”的氛围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网络资源给老师和学生的学习带来的诸多便利,同时我们不是模仿而是要借鉴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对于常识类问题,网络上的回答仅供参考,其严谨性和科学性有待商榷。课堂上多媒体以及幻灯片(PPT)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学生处于“审美疲劳”状态,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应当让学生感受到“思想冲击”,一节课的效果能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为佳。总之,与时俱进,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也应当不断学习和实践新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冉素娟,李廷玉,李秋,等.“案例导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7):720-721.
[2]王晓丽,宋娟,张雪玲,等.在药理学教学中构建“全程多元化启发式”教学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6,(30):117-118.
[3]万方,靳华中,雷光波.引导启发式的操作系统教学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6,(31):109-111.
[4]邵珠雷,王晔,罗书克.电气实训中关于大学生专业意识培养的启发式教学[J].科技视界,2013,(26):1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