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进竞争,减轻小学生心理负担

2018-07-24张泽祥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竞争途径心理

张泽祥

摘要:当前,全国的中小学都在进行“减负”的活动,“减负”不仅包括“学业减负”,也包括“心理减负”。“心理减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学生的知、情、意、行都是快乐的,从而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为目的。引进竞争,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体验成功的愉悦,释放心理的压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竞争不仅是学生的心理需求,更是一种教学艺术。

关键词:小学语文;竞争;心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1-0098-01

竞争是学生的心理需求。竞争是努力的超越自我、超越别人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荀子认为::“竞争产生于人们过大的心理需求”,可见,竞争原初动力是心理需求的满足。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中强调“赏比罚更重要更有力”。现代教育实践证明:竞争有利于小学生个体的发展,竞争意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使个体不断求索和进取,是个体发展的不竭的动力。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个体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竞争,使个体不断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调整自己。许多老师都有亲身的经历,上课刚打响之后,学生课间的兴奋状态还没有停歇下来,教室里乱哄哄的一片,老师走进教室扫视一下学生,然后洪亮地说:“现在,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做好课前准备。”转眼间,所有的学生马上就安静了,迅速地进入课前准备。可见,小学生都有好胜的心理,竞争是学生的心理需求。

课堂引入竞争的争必要性。现在,许多小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差。学习行为是被迫的、被动的、勉强的,有的甚至是抵触的,导致课堂的有效性差,学生的心理负担较重,出现厌学、逃学现象。究其原因,教育专家认为:在单调情绪中,学习者知觉到的对系统的“控制”程度减至最低水平,因而产生不愉快、不合、缺乏兴趣和挑战、压抑以及觉得学习永无止境等消极情绪,从而产生心理疲劳。有的小学生在课堂上提心吊胆,极度恐惧教师对他的提问与检查,而课后与同学活动时意气风发,神采飞扬。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反差呢?笔者通过调查,他们与同学在活动的竞争中,他们会不断地调整自己,以自己最佳的状态参与到竞争,取得了胜利,心理得到了满足。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需要“鲶鱼效应”,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加直接推动着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这种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以体现。在竞争中调整学习状态,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竞争中学会更多的技能,从而享受快乐学习,减轻心理负担。

实施竞争的有效途径。一个单调平板的课堂是一个低效的课堂。好胜心不仅仅是成年人才会有,小学生的好胜心更强,如果能够正确引导他们的好胜心就能够使教学有效性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语文课堂引进竞争机制,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小组竞赛

在小组竞赛中,会激发每个学生为小组争光的强烈荣誉感而努力加倍学习,同时也获得更多的知识,在识字教学在“开火车”的游戏使用较为普遍。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开火车”时,每个小组学生精力饱满,跃跃欲试,如果得到老师的欣赏,学生的心理无比欢愉。既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又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2.比一比谁是最强大脑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好词佳句需要背诵积累,平时只有少部分学生会主动背诵,许多学生觉得背诵特难,不愿意去背。班上有许多学生喜欢最强大脑节目。有一次,我教学《花之咏》之后,我们大家比比谁是最强大脑,三天内能背诵,就奖励平时操行集分5分,结果85‰,学生在快乐中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读一读,谁是最佳播音员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叶圣陶先生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由此可见,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培养语言能力,实际上是培养语感能力。但很多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只能正确流利地读,甚至个别后进生断句都困难。怎么能理解课文,培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无从谈起,学生根本无法品尝学习语文的快乐,心理是被动的,压抑的。自从课堂中开展“你喜欢的段落,请你美美地读,做一个播音员”的活动。有许多学生踊跃范读,不仅战胜朗读时害羞的心理,还带动了其他学生阅读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对理解课文起到了满意的效果。

4.个人竞争,我是智多星

许多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准备有智多星的印章。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精彩时,老师就会奖励学生一颗“智多星”,让语文课堂变得活泼热烈,学生学习兴趣浓烈,许多学生脸上洋溢在幸福的笑容。学习后进生也艳羡那些“智多星”同学,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学习的好胜心也被激发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竞争,既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 吴俊霞.“让学生在竞争中识字”《考试周刊》,2011(48):58.

[2] 刘泽.“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2006.11.3.

猜你喜欢

竞争途径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感谢竞争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