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探究

2018-07-24林桂源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分层差异

林桂源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办渠道,要全面推进家质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在由不同学生组成的班集体中,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如何对待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就是解决这一差异的一种教学策略。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备课时分层次备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根据不同层次进行评价,实现教育、学习、发展协调进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分层

中图分类号: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1-0070-01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即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即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呢?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我以为可以在以下方面努力:

1.以人为本合理分层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差异。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等都各自不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把他们以分层方式地契区分开来,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并结合教材的要求把他们分成若干组、若干层面分别上课,分别指导,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一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分层教学。一是按学生现有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二是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三是按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等。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课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不可能一致的,还有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我们必须要提高对分层教育、教学的认识,把它作为一种理念,并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使每个层次,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所谓的隐形,是因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每个学生心中感受不是很明显。他们认为都是同学,都一样的接受教师的教学,之间没有区别。但是作为教师,居高临下地看待这些学生,发现他们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智力因素都有明显的区别。教师如果大张旗鼓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那么势必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个分层是在教师的心中进行分层,是为个性化教学做准备的分层,所以称为隐性分层。这一步的实施,要教师做很好的准备工作,然后把学生分出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是基础较好的,有一定潜力的;B层是学习成绩比较稳定,上下滑动不大的;C层是所谓的学困生。学生的层次确定可以通过考核,通过几次小测验,通过课堂教学的表现等,判断学生的差异;还可以通过对以往的测试成绩进行回顾,判断学生的进步和退后。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要充分做好准备,力求正确和科学,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出发点和归宿。

3.多层互动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里都能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面对着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这是绝大多数老师所认可的,对他们实行分层教学也是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可是课堂分层教学的模式是什么呢?我想分层教学不可能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如果教学有什么模式,那么教育教学又有什么可研究的呢?所谓“教学模式”其實是某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而教育、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把某种教育、教学方法当作一种模式硬套在一堂课上,我想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不可能不分层次、层面进行教学。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互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例如在朗读方面,先请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朗读,让同学们进行评议,再请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同学朗读,还可以请同学边朗读边表演。

4.因人而异分层评价

每个学生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还是文化知识方面各自都有不同之处。因此,我们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也应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法、形式和标准,在应试教育中,人们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学生,即文化知识考试成绩好,一切都好;文化成绩差,那就一文不值。结果造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大量的学生被迫厌学、弃学,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给社会带来了极为消极的负面影响。它的最大弊病就是忽视了学生客观存在的着差异,直接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而酿成恶果。课程的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与当今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局面。可见,评价学生的改革,是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分层激励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从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保护自尊心、建立自信心出发的,它的实施是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好的开发、个性得到最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分层差异
相似与差异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找句子差异
雨林的分层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有趣的分层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