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探讨

2018-07-24马小青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教育理念道德教育

马小青

摘要: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我们对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导也由过往单一的思想品德教导改为思想品德与法治知识并重。为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对初中生学习法治知识的相关要求,自2016年开始,将初中的“思想品德”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关键词:道德教育;法治教育;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1-0036-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社会对初中生的品德要求越來越高,这促使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促使学生不断学习思想道德相关知识。但目前社会内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法律意识淡薄,他们还不懂得法律的庄严,也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和约束自己。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教育部门响应政府关于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将传统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志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树立相应的法治观念、遵法守法的意识。

1.教师提高法律素养

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作为中学一线思想品德教师,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中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使其成为新一代知法、懂法、守法、尊法的合格公民。法治教育是一个抽象名词,其实践操作起来也是抽象又具体,究竟如何采取更好的教学措施以完成法治教育对中学生的熏陶和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呢?关键前提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自身要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掌握大量的法律知识。教师本是学生的行事为人的表率,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如果道德与法治思想上有缺陷又如何带领学生培养较高的法律素养?教师在业余时间应多涉猎法律方面的书籍,弥补在法律常识方面的空缺,在课堂上将所学所得的法律知识与学生一块讨论交流,此举不但能营造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氛围,而且也助于教师树立自身良好的个人形象,为学生做出优良的表率。所以,教师在苦思冥想如何进行法治教学的开展时一定不要忘记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拓宽对于法律的认知。

2.活用教材,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大都是教师依据教材“照本宣科”式地进行讲解,不易激发学生兴趣。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为学生“增效减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既要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渗透至学生心灵深处,又要增加课堂趣味性,其教学难度的增加不言而喻。活用教材的案例移景移情地将教案中的刻板知识化为鲜活的生活案例,这也是一种转变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途径的方法。例如,在新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中的《消费者的权益》时,教师可以首先询问学生是否有想过当买到劣质商品后应该如何处理。问题一经提出,学生马上集思广益,开动脑筋思量较好的解决办法,在征集了学生的答案后,教师可以活用教材中正确处理消费者与卖家纠纷的做法,告诉学生用正确合理的方式去解决此类问题。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老师最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让学生积极地学习。如果学生能在学习中有积极性,那他们的成绩自然不会有多差。老师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自觉的学习。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就是要让课堂更活跃一点,可以多在教学中举一些生动的例子,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要多让学生参与课堂的讨论中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要让学生能大胆地发言,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在学习中是否存在问题,老师也就能够帮助他们改正。在教学中也要时刻激励学生,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有信心,不要因为一点点的小错误就责骂学生,这样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与学生交流谈话,与学生之间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这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需要合理的使用情景教学,要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学习中,这样他们才能切身体会到学习的本质,而且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4.开展法治教育专题活动,普及法治相关知识

在我国11周岁至25周岁的犯罪行为都称为青少年犯罪,且就我国目前的受刑事处罚的年龄来看,年满十四周岁便可依法定罪量刑。根据有关科学研究表明:14―17周岁是走向犯罪的一个高峰期。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法律意识十分淡薄,倘若没有正确的法治知识的指导很有可能出现违法越轨等行为却不自知的情况,且极其容易陷入未满十八周岁不能被判死刑的漩涡,从而引发犯罪行。在防止学生走向违法犯罪与防止学生成为法盲的双重要求下,有必要开展相应的法治教育专题活动,传播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相应的法律认知。

对于学生的法治教育不是我们教师单方面的行为,需要我们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密切配合,不断向学生传播相应的法治知识,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法治氛围。例如学校可以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要求父母与学生共同出席,在帮助学生建立法治知识的同时也使家长意识到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性,从思想以及行为上防止学生走向违法犯罪。教师还应当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要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思想状况,教师也应当对学生在家的行为举止有所了解,这种配合就可以使得学生产生不正确想法时及时得到扼制,减少错误的发生。

总而言之,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作为学校的重点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思想素养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学生道德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指引性作用。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教育理念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