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钢轨剥落掉块分析与防治措施

2018-07-24何继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轨底光带轮缘

何继平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215006, 苏州//工程师)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不含延伸线)共有16处小半径曲线。该线自2013年12月28日开通以来,陆续发现小半径曲线上股钢轨出现不同程度的剥落掉块现象。其中,在苏州火车站站—山塘街站上行方向里程为K14+252.621附近的曲线段,该现象尤为明显。钢轨剥落掉块如图1所示。本文针对小半径曲线上股钢轨出现的剥落掉块现象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防治措施建议。

图1 钢轨剥落掉块现场照片

1 钢轨与轮对接触分析

通过对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钢轨剥落掉块处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掉块均出现在小半径曲线的上股。检查轨道几何尺寸,发现各项尺寸皆正常。经初步研究认为,钢轨剥落掉块是由于钢轨与轮对的接触关系引起的。因为钢轨在列车的横向荷载、纵向荷载及竖向荷载的复杂作用下,所受到的冲击与破坏较大,同时在列车不间断的快速碾压下,钢轨轨头内侧受到疲劳伤害会持续发展。尤其在小半径曲线地段,由于超高、离心力及轨底坡等原因使车轮踏面与钢轨轨面未做到较好贴合,可能导致偏载等复杂情况,对钢轨受力面影响较大,从而导致钢轨磨耗与剥落掉块。钢轨发生磨耗与剥落掉块后,轮轨关系会进一步恶化,再加上列车的蛇形运动冲击,导致钢轨剥落掉块现象愈加严重。

为了真实地模拟钢轨和车轮的接触状况,工务专业以苏州轨道交通所采用的电客车轮缘(LM型)为参考,制作了1∶1的轮缘模型,并在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小半径曲线区域做现场试验,如图2所示。

a) 上股钢轨

b) 下股钢轨

由图2现场车轮碾磨形成的光带来看,上股光带偏离钢轨轨顶中心靠向钢轨内侧,且剥落掉块较多,而下股基本无剥落掉块;上股钢轨内侧光带与轮缘内侧接触,下股钢轨与轮对接触面位于轮缘1∶20位置处。轮缘踏面的具体尺寸如图3所示。

注:R代表半径;单位mm

图3 轮缘踏面图

2 轨底坡调整现场试验分析

经现场研究得知,可通过修正钢轨轨底坡来调整轮对与钢轨的接触面。当增大轨底坡时,可使光带趋于钢轨中心,以此消除偏载作用。为此苏州轨道交通工务专业人员采取了在曲线上、下股钢轨外侧各垫半块高度为3 mm胶垫的措施;经轨底坡测量仪测量此时的轨底坡为1∶20,目的在于使车轮在轨底坡为1∶20的一段踏面与钢轨顶面接触。轨底坡调整后,对上股钢轨剥落掉块数据、光带变化进行监控,如图4及表1所示。

图4 调整轨底坡3个月后上股钢轨光带变化图

轨底坡调整时间掉块深度/mm掉块长度/mm轨底坡调整时间掉块深度/mm掉块长度/mm1个月前001个月后003个月前003个月后00半年前00半年后001年前0.2~0.53~61年后002年前约1.0约10

由图4和表1可知,轨底坡调整后光带趋于钢轨顶部中间区域,且调整后钢轨剥落掉块发展速度明显降低。因此调整轨底坡确实对钢轨剥落掉块有一定的延缓作用。

3 不同轨底坡情况下钢轨受力分析

3.1 计算模型

为模拟轨底坡取值不同时的钢轨受力情况,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钢轨受力分析有限元模型,如图5所示。模型中,钢轨采用SOLID45实体单元模拟,轨下橡胶垫板采用SOLID45实体单元模拟。上述两者的接触采取刚体-柔体的接触分析,该分析中,将钢轨设置为刚体,将轨下橡胶垫板设置为柔体;将钢轨与橡胶垫板的接触面设置为目标面,用TARGE170单元模拟,摩擦系数定义为0.3;将橡胶垫板与钢轨的接触面设置为接触面,用CONTA173单元模拟。

a) 俯视图

b) 侧视图

3.2 计算结果

本文针对轨底坡调整前(即偏荷载作用下)和轨底坡调整后(即正荷载作用下)钢轨的受力情况进行了计算。经计算,不同荷载作用下,钢轨受力情况如图6及表2所示。

由图6及表2可知:轨底坡调整后钢轨应力及变形量均明显降低。轨底坡调整前钢轨应力集中在钢轨内侧轨头弧度处,与现场剥落掉块位置相吻合;轨底坡调整后钢轨应力基本均匀分布于整个轨头,避开了现场剥落掉块位置。

4 防治措施建议

钢轨剥落掉块若持续发展,会造成剥落掉块的尺寸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同时该现象对母材的伤损越来越大,其裂纹可能会向钢轨内部发展,一定程度时会引起断轨;另外剥落掉块会影响轨道几何尺寸,尤其是轨面平顺度,进而使钢轨受力恶化,从而引起附加病害,例如零部件破损、轨枕失效等。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针对钢轨剥落块现象普遍采用打磨、焊补、上下股钢轨调换或者整段钢轨更换等措施。这些措施维修成本较大,劳力投入较多,因此需引入新理念进行预防性维修,以此来节约维修成本以及延缓钢轨伤损发展。

a) 轨底坡调整前

b) 轨底坡调整后

(1) 合理设置轨底坡。根据以上现场实验结果以及计算结果可知,在小半径曲线地段将轨底坡由1∶40调至1∶20后,曲线上股钢轨光带由内侧转移至钢轨顶部中间区域;轨底坡调整后,钢轨受力情况由偏荷载变成正荷载,其应力与变形量均减小;轨底坡调整前钢轨应力集中在钢轨内侧轨头弧度处,与现场剥落掉块处相吻合,轨底坡调整后钢轨应力基本均匀分布于整个轨头,避开了现场剥落掉块处。因此在小半径(半径小于400 m)曲线地段,轨底坡可设置成1∶20,从此减少轮轨非正常接触。

(2) 钢轨预打磨。在新线开通前,对钢轨进行预打磨,尤其针对小半径曲线区域。该措施可消除钢轨表面毛刺,改良轮轨关系,延长钢轨剥落掉块发展周期;另外,钢轨预打磨在很大程度上可消除钢轨制造的公差以及施工铺设、焊接的误差,使轮轨接触面较为顺滑,缩短其磨合期,亦可延长钢轨及轮对的使用寿命。

(3) 车辆轮对及时镟修。由于钢轨剥落掉块对车轮轮缘踏面易造成不均匀磨耗,严重时亦会产生剥离,此隐患如不及时消除,会加剧钢轨剥落掉块发展速度,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在轮轨之间复杂荷载的持续作用下,与钢轨接触的轮对踏面将会发生磨耗与变形,而通过车辆轮对及时镟修可以修复轮对尺寸、改善轮轨关系、延长钢轨及轮对使用寿命。

(4) 加强养护、消灭偏差处所。保持轨道几何尺寸(例如正失、轨距递减率、水平、高低、方向、三角坑等)优良,尤其是小半径曲线地段,可大大减少车轮对钢轨的冲击力,减少钢轨疲劳伤害,进而延缓钢轨剥落掉块的发展。

猜你喜欢

轨底光带轮缘
非凡尘的光
地铁轨道小半径曲线钢轨侧磨规律研究★
轨底坡变化对高速车辆运行行为的影响
浅谈液态和固态轮缘润滑装置的差异性
地铁车辆轮缘厚度偏磨问题研究
飞利浦Hue Play渐变光带发布
复杂环境下结构光中心线提取算法
关于优化四方平台动车组轮对踏面旋修的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铁钢轨轨底坡调整技术研究
旋转三棱镜寻找色散光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有趣现象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