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韧性提高训练效果分析报告

2018-07-2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毕业班条目韧性

□ 李 华

一、引言

心理韧性,也有学者译为复原力、抗逆力,或者心理弹性,是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威胁及其他生活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压力和挫折的恢复能力[1]。

心理韧性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学毕业班学生,即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小学里是一个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群体,他们处于十二三岁的年纪,即将告别熟悉的小学生活,迈向他们感到陌生的中学校园,正一步一步地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他们身心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出现了其他年级学生所没有的新特点和新问题。而个体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挫折或逆境,当一些负性事件出现时就会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冲击甚至会导致一些不可挽回的意外事件发生。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韧性进行调查与研究,了解他们的心理韧性现状,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针对性地设计系列心理韧性主题教学,并在进一步的实践中分析该系列教学对于学生心理韧性的提高效果如何。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以广东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590份,回收有效问卷551分,回收率93.4%,其中男生285人,占51.7%,女生266人,占48.3%;独生子女253人,占45.9%,非独生子女298人,占54.1%;单亲家庭子女20人,占3.6%,完整家庭子女531人,占96.4%。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胡月琴、甘怡群等2008年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该量表共27个题项,包括个人力和支持力两个维度。个人力维度又分为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3个因子,支持力维度又分为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2个因子。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对其中的12个反向计分项目(题目1、2、5、6、9、12、15、16、17、21、26、27) 进 行 处理后,1~5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通过27个项目之和来计算心理韧性水平,得分越高,说明心理韧性水平越好。该量表已经被证实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

(三)研究步骤

第一,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前测,了解香洲区实验学校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心理韧性的整体现状(见表2)。

第二,结合现状调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了8次心理韧性主题教学,10个班级同期教学,每周1次,每次1个课时(40分钟)。课题设置如(表1):

第三,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后测(见表2)。由于考虑完全抽样,前后测数据比较大,统计工作过于繁重,本研究采随机抽样处理,每个班随机抽取25名学生,与他们的前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他们的前后测心理韧性水平是否有差异。

表1 心理韧性教学主题设计

表2 前后测心理韧性的差异分析(N=250)

(四)统计处理

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

三、研究数据与分析

由表2可知,香洲区实验学校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韧性总分在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在5个因子中,有2个因子即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在前后测得分上有显著差异。

为了进一步细致了解学生心理韧性前后测的变化,进行各条目的前后测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目标专注因子中条目20、24,情感控制因子中条目1、2、5、21、27,积极认知因子中条目10、13、14、25,家庭支持因子中条目17、22,人际协助因子中条目6、7、9、18,在学生的前后测得分上有显著差异,这些条目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

四、结果与讨论

(一)学生的心理韧性总水平没有显著提高,但在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两方面有显著提高

从表2的数据分析结果中发现,香洲区实验学校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没有得到显著提高,但在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两个方面有显著提高。这个结果表明,8次连续的心理韧性主题教学对学生心理韧性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可能与这8次心理训练的主题设置有关,“当我生气的时候”“谈谈依赖”“面对父母的批评”“面对嘲笑”“面对传言”“面对失去”,这些主题的教学设计中有很多对学生认知的积极引导和情绪调控的练习,例如,消极情绪调控上,引导学生通过合理地将情绪表达或宣泄出来,并通过调整认知发现事物的积极一面。这和席居哲[3]等人对高中生心理韧性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即“可以通过对那些低心理韧性高中生进行针对性的情绪调节方式训练,以提升其积极情绪水平和情绪平衡度,降低消极情绪水平,从而提高其心理韧性。”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心理韧性主题训练的次数不多,持续时间不长,对人际协助和家庭支持因子没有专门的教学设计等,导致学生在目标专注、人际协助、家庭支持方面没有明显提高。

(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来促进学生的心理韧性发展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

从表3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后测中各因子各条目的得分均值普遍高于前测,虽然还没有达到显著差异,但毕竟也有小步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通过心理韧性主题教学去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是有可操作性的。

表3 香洲区实验学校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韧性各因子及各条目得分均值情况(N=25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为:“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我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纲要》的指导下,由专职心理老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案,采用多种活动形式,与学生一起交流、探讨,引导学生发现认知、情感和行为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性,促使学生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和社会,用新的方式去体验生活,形成新的思维方式,改善生活适应性,在促进学生的心理韧性发展上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也是符合《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要求的。

猜你喜欢

毕业班条目韧性
精神病患者暴力降阶技术专家共识与形成方法探讨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尴尬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小学毕业班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优秀教师“留级”弥补不了师资短板
户外课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