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合唱排练中声音的艺术处理

2018-07-23孙娜

艺术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声音处理

孙娜

摘 要:合唱排练是展示合唱艺术时演练的必经过程,它与其他艺术形式和训练有着相同的共性,但又时刻表现出合唱特有的个性和意义。合唱排练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工作,它体现着指挥和队员两者的艺术功能与两者的合作关系。如何使两者在艺术实践中形成协调、默契的合作关系,呈现较高的排练效率,达到艺术的最佳效果,是排练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合唱排练;声音;处理

良好的声乐基础是合唱的基本内容之一,为了达到各声部声音的和谐与统一,必须让合唱队员重视和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美妙、良好的歌唱,只有声带闭合得好,才能节约气息,增大音量,提高效率,如果不重视声音的质量,只是一味地强调轻声,非常容易出现沙哑、漏气的声音,这也是很多非专业合唱团存在的普遍问题。可能他们拥有宽广的音域、声音容易统一,但是这样的声音缺少音乐的表现力,很苍白,没有真正的“强”,从而限制了合唱团的整体表现。在训练中要求歌唱时差距尽量缩小,让大家对正确的声音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可以通过单母音练习,四个声部同时练,这样让大家可以很好地感受声音融合的效果。

1 混声合唱声音运用

合唱是众人参与演唱的声乐艺术,因此在力度变化上有很大的空间,强弱对比鲜明,有很强的艺术表力,可结合循环呼吸迕行力度的训练。注意引导学生区别不同力度的表现力。在力度训练中,要结合呼吸、共鸣及歌唱位置方法,要求合唱的力度变化要做到强而不噪,轻而不浮,高而不挤,低而不压。这种力度变化练习,是合唱艺术中独特的表现手法,在音乐表现中极具感染力。要注意特强时横膈膜的有力支持,突弱时除了注意气息外,还要注意声音的位置及共鸣运用,弱音时要使声音连贯,张度增大,扣人心弦。

以合唱队员每个个体为单位,根据自身气息量的长短作不同步的吸气、呼气、换气。循环呼吸是合唱的呼吸、歌唱特有的方式,个人根据实际情况循环呼吸换气,保证整体发音延续不断,只要指挥手不收拍,就要在特定的时间内保持连续发音状态。指挥可通过此训练结合各种力度作技巧性的变化。

2 合唱中的共鸣运用

正确运用人体的共鸣,是使声音音域拓寬、音量加大的重要手段。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往往忽视合唱的共鸣,盲目地追求苍白的音量,学生的声音不统一,严重影响了合唱的效果。歌唱时,除了要有正确的呼吸方法之外,还要打开人体所有相关的共鸣腔体,如头腔共鸣、鼻咽腔与口咽腔共鸣、胸腔共鸣。一个完美的声音必须是这三个共鸣区域的紧密合作而形成的,才能使各个音区的声音音色达到统一和平衡。经验告诉我们,对于未经过歌唱训练的大学生来讲,要让他们尽快感觉高音区的头腔共鸣,有了头腔共鸣,不仅能拓宽声音的音域、美化音色,而且能得到合唱中需要的高位置声音。

在训练中可以用哈哈大笑或打哈欠的状态,调动学生的兴奋度,充分打开腔体,高音时,用假声带出声音,即使进入低音区,声音仍要保持高位置,当歌唱的共鸣腔体被打开时,元音才能真正体现出独特的色彩以及温暖的感觉,即使用非常弱的声音发出,也是有共鸣的。随着合唱水平的提高,在学生声部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四声部的和声练习,使整体声音产生立体的共鸣,加强合唱声音的表现力。

3 咬字、吐字音质的规范性

合唱艺术是音乐和语言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合唱表现音乐的时候,最主要的是音乐线条,音乐线条要从头到尾是一个整体。由于一些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说话的口音有很多差异,首先就需要对他们的发音进行规范,否则在演唱歌曲时就会影响到音质以及腔体打开的程度,使声音难以统一,尤其是在演唱节奏较快的歌曲时,该问题越凸显。另外,在很多演出和比赛中发现,一些学校的合唱团整体的声音音质很美,但吐字咬字却不规范,尤其是在唱一字多音和较长时值音的时候,声母含混,韵母松散,发声部位不统一,喷吐不齐等问题层出不穷。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合唱声音质量的提高。所以,咬字、吐字在合唱方面是一个应予注意的很重要的问题。

首先应明确字的结构与发声过程的关系。只有做到字正腔圆,才能较为完整地完成作品,才能被欣赏者听清楚、听明白歌曲的意思,受到音乐感染。语言都是由一或是几个音素构成,如a,就是由一个音素构成,ma就是两个音素构成,guang,就是由四个音素构成。

其次应注意发声的时候,不管有几个音素,都有三个过程起声。鉴别一个合唱队的好坏,起声是一个最容易的方法。合唱的起声以“激起”为主,但激起的程度和分寸必须以作品内容的要求为依据。同时,在起声之前,必须有统一的准备气息的支持、声带的闭合、共鸣腔的打开等等。其中最需要解决好字头的问题,有的直接由元音起,如a、u这样没有辅音的阻挡,在非专业的合唱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直接由元音开始起的音更要考验合唱队员声带振荡的功夫,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很容易因为声带的闭合不好而导致声音发虚有的有辅音的阻挡,比如在《摇篮曲》的第一句“小宝宝”中,“xiao”如果指挥没有强调到位的话,会出现很多个“x”的现象,所以在练习中应强调字头要在音符出来了,再发音,这样经过不断的练习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保持这个过程应解决好字腹的问题。我们在平常的说话中字腹很短,但是在歌唱时字腹要唱得饱满,在合唱中要保证所有团员的字腹打开程度和声音位置统一,才能使合唱的声音统一得像一个人在歌唱。当然根据作品内容、情绪和风格,合唱队员咬字和吐字的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抒情性的作品咬字吐字就该清晰而柔和,雄伟壮阔的作品就应当强调声母等。

收声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归韵”,是字的发声的最后一部分,在独唱中,字的归韵是一个人的艺术处理,而在合唱中是多个人,因此要想收得整齐,收得到位,让所有的团员在一个时间完成,是需要格外练习的,尤其是前鼻音、后鼻音的收音时,更要准确。遇到有些不需要归韵的字,只是收声就结束了。

总之,在演唱合唱作品时,不能孤立地讲求咬、吐字的规律,它不过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手段之一,借着这些规律可以更完美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内容实质。

参考文献:

[1] 倪淑萍.高师合唱教学的曲目选择和技巧训练[D].浙江师范大学,2007.

[2] 赵浩然.杨鸿年童声合唱与指挥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声音处理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