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筝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8-07-23白娟

艺术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摘 要:古筝是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也是现代音乐爱好者、收藏家关注的重要内容。古筝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被传承和发扬,且古筝的外延性和创新性,使其在时代变迁的过程中依旧深受人们喜爱。本文展开古筝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希望古筝这一特殊文化内容能够经久不衰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古筝文化;传承;发展

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乐器历来是音乐家、收藏家炙手可热的器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如古筝、琵琶一类的乐器不仅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也被西洋乐队所关注和追捧。[1]古筝属于弹拨乐器,又名汉筝、秦筝以及瑶筝,不仅乐器本身的名称古典、优雅,以古筝演奏的曲目音色优美,往往能够触动观众的思想和灵魂。古筝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非同一般的表现力,除了业余爱好者,我国众多的音乐培训机构、教育院校多数开设了古筝音乐课堂,让这一特殊的音乐艺术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1 古筝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1 古筝文化传承的问题

古筝艺术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一般为宫廷、贵族阶层才有资格欣赏的乐器,自古代开始就属于高雅音乐领域。近些年来,古筝的普及力度不断增大,尤其是随着古筝爱好者和古筝从业人员的不断增多,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古筝培训班,人们对古筝技法、曲目、历史文化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是值得欣慰的。[2]但同时也还伴随着一些问题,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大气候并不乐观。古筝随着时间的沉淀,积累了大量的传统曲目,而随着古筝的普及,其筝曲的创作也开始繁荣,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很多人并不清楚传统曲目和创作曲目的概念,对两者混淆不清,有的创作只是单纯地从旋律指法上进行,而没有重视古筝文化的传承,也没有从地域风格上加强创作,导致古筝文化传承受到了影响。

1.2 专业人才不足

古筝的专业人才不足是众所周知的问题,虽然古筝的喜爱者、学习者众多,但多数是自学或是业余爱好者,并没有完整、全面的了解、接触以及学习古筝。古筝的专场演奏在我国较为少见,也并非音乐演出中不可或缺的位置,古筝可为伴奏,但多数为独奏。由此整体来看,我国的古筝专业人才较少,不利于古筝的传承和发展。从我国教育领域、音乐私人培训机构的整体情况来看,古筝学习者的数量远不如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且古筝较为专业的人员多数为演奏人员或教师,只能通过专业的渠道去学习。社会上所开办的古筝学习班,若报名者和参与者较少,则会直接放弃开班授课,音乐院校多数也是选择较为知名的、大众化的乐器教授,这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古筝的传承和发展。

1.3 传播渠道窄

古筝文化的大众传播力量薄弱,基于对古筝的认知、了解较少,古筝的传承力度也并不可观。从传承实际效果来看,古筝表演是现今唯一规模较大、较有影响力的传承方式,但古筝表演的关注度较少,多数人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古筝,由此对古筝的兴趣也较为薄弱。现今新媒体崛起,各类信息传播渠道不断扩展,但从网络的实际搜索量来看,除了古筝的爱好者,很少有人关注和搜索古筝。在这一形势下,古筝的传承和发展将更为艰难。

2 古筝文化有效传承的发展对策

2.1 提升古筝文化的影响力

多角度文化传播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要想提升古筝文化的影响力,改变这一现象的唯一途径就是扩展古筝文化的传播媒介,让更多的人认识古筝,感受到古筝的魅力。现今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搜索引擎的功能也逐步开发,我们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接触古筝,感受到古筝曲的美好,体会古筝曲富含的情感韵味。由此,利用电视、网络、APP、移动终端等各类现代化传播媒介,制作专业、系统的古筝学习网站、知识数据库,针对古筝的特性制作宣传广告,在艺术音乐发展方面融入古筝文化元素,让古筝文化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加深人们对古筝的认知,从而实现古筝文化大众传播的目标。

2.2 培养古筝表演人才

古筝文化不仅要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加深人们的认知,更要与教育相融合,培养专业的古筝表演人才。除了专业的音乐教育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阶段也可以增加古筝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够接触和认知古筝,了解古筝的历史、发展以及作用。以教育为媒介普及古筝文化知识,能够循序渐进,从历史背景、基础理论入手,在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逐层次了解古筝文化,感受到古筝文化的魅力,产生对古筝文化的兴趣,从而自觉自发的养成古筝文化的传承意识,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履行传承古筝文化的任务。高校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除了在音乐类专业体系中开设古筝类专业课程、选修课程,还可以开设古筝社团,创办古典音乐表演赛,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

2.3 重视古筝文化的创新发展

紧跟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的脚步,应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优势传播古筝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古筝文化的创新发展。古筝作为一种传统音乐,传统的古筝曲目优雅、清淡,由此只符合部分受众的审美。若要争取更多的受众,古筝文化应该逐步从单纯的表演转型,向产业化发展进军。古筝文化传承不能仅仅依靠传统文化的遗留的精髓,而要汲取几千年以来传承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创新,融入现代音乐元素,使其符合更多受众的审美观,获得更多的关注。除了创作古筝新曲之外,将古筝与瑜伽、太极、书法、古诗词等众多元素相融合,与其他文化共同传承和推广,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传承方式。

3 结语

古筝是我国历史发展中著名的乐器,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古代传统手工艺品。古筝以及古筝曲目都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其不仅拥有丰厚的历史底蕴,更在多年的发展中深受人们的喜爱,潜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面对日益现代化的音乐形式,古筝文化传承已经被人们所重视。相信在未来发展中,古筝文化能够多元化传播和发展,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 钱晨音.论校外古筝教学中融入吴地音乐对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作用[J].时代教育,2017(16):37.

[2] 劉艺.古筝的区域文化研究——以河南传统筝派与山东传统筝派比较为例[J].文教资料,2012(11):79-81.

作者简介:白娟(1980—),女,山东济宁人,山东枣庄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古筝理论研究与演奏。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