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秦腔艺术博物馆的一些设想

2018-07-23白志刚高爱香

艺术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化艺术秦腔

白志刚 高爱香

摘 要:秦腔艺术作为我国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越来越多开始被社会和历史所遗忘,甚至是遗弃,在人们迫切呼吁传统文化回归的大背景下,为什么没有试图是拯救秦腔这一历史的活化石呢?鉴于此,本文从秦腔艺术博物馆建设的必要性出发,就秦腔艺术博物馆建设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设想,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秦腔;艺术博物馆;文化艺术

1 秦腔艺术博物馆建设的必要性

秦腔是中国戏剧开山之祖这一说法其实是很有根据的。作为中国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渭河流域,也是秦腔的发源地。若将秦腔的发展渊源进行追溯,也可以确认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随着时间的变迁以及文化的发展,秦腔这一古老戏剧种类却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调查显示,在新一代人中很多孩子对秦腔都兴趣缺乏、知之甚少,甚至毫无所知。很多学生都认为秦腔应该是老年人才看的,自己从未看过秦腔表演。所以说秦腔逐渐被年轻人所遗弃并非夸大其词。著名秦腔演员李小锋老师曾将开设过秦腔的艺术赏析课,他表示:不要总是试图要求孩子会唱秦腔,在社会多元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这实在是显得强人所难,笔者认为,让孩子懂得欣赏秦腔艺术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秦腔的发展与传承情况目前显得较为悲观,但其市场还是有的。在陕西地区,有近一半的陕西人是很喜欢看秦腔的。此外,一些外国友人也表达出了对秦腔的浓厚兴趣。秦腔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国家与社会都需要对其进行更多的关注和扶持,否则,当有一天秦腔这一遗珠无法再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无论我们再做怎样的努力也难以挽回失去的遗恨。

2 关于秦腔艺术博物馆的一些设想

人们一直都乐于展示自己的物质或精神世界。在文字还没有被发明前,原始人一直都是用图像或是图形来对日常生活进行记录,而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其记录的方式也在逐渐的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化的趋势。博物馆展示与舞台演出一样,都同属于同一动机的两种展示方法,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就舞台艺术而言,其通过肢体与语言的表达,向人们传递着精神和文化,这无疑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就舞台本身而言,其很难对自身的历史演变进行记录,故而,舞台艺术就必要通过其他媒介来展示自己,而这是展览。

博物馆展览可以在展示空间压缩时空,运用实物陈列、版面、道具、音响、色彩等综合要素来表达和传递信息,其能够有效地结合现代手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比起沉甸甸的教科书来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欣赏方式。博物馆突破了时间的约束,能够让观展者就自己的喜欢的内容反复观看,同时也能更好地将秦腔的魅力进行传播。

在某次秦腔展览上,西安易俗社创始人孙仁玉的孙子将其祖父的暖手炉及铜水烟袋带来展出,面对这些少见的文物,很多人都表示出了很大的兴趣。而孙老也表示,会在成熟的时机将这些物品交给博物馆。如果秦腔博物馆能够对其进行收藏,则无疑是很宝贵的文物。

除秦腔外,眉户、皮影、碗碗腔等与其具有紧密联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被博物馆所重视。故而我们必须要加快秦腔艺术博物馆的成立步伐,传承先人历史文化遗存。一个戏曲艺术博物馆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其功能不仅仅是展出,更是一种文化的承载和传承,具有传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任务。

3 如何将秦腔艺术博物馆展示出来

笔者认为秦腔博物馆最好走古今结合、文物与演艺结合、研究与实践结合、展示与旅游结合的政府立项、民间资本介入的产业化之路。具体来说就是在“秦腔博物馆”里分别建立戏剧文物陈列馆、古今戏剧演艺馆、现代戏剧音像馆、秦腔艺术研究馆等不同風格的馆室。

此外,专家们还提出建议,如果要建秦腔博物馆,要立足于陕西所有地方剧种,可考虑命为“大秦腔”,因为陕西秦腔在西北五省是挑头的,且无论是资源还是现状,只有称为大秦腔,才能把我们秦地的其他剧种涵括进来,产生文化的向心力与归属感。同时,秦腔博物馆的成立也可以为其他高雅艺术提供可以展出的场地,并逐渐的培养当地人们观展的习惯,进而提升市民对艺术的赏析能力。

通常,博物馆不仅仅是只有主展馆,还会设有配套的艺术品拍卖、宾馆,餐厅或是一些联销、展销场地。我们可以将秦腔博物馆与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协会进行积极合作,将博物馆打造成为一处既具有文物收藏展示、艺术表现,同时还能进行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的文化中心。当观展者一旦驻足这里,陕西文化的艺术气息就扑面而来。

博物馆的观众群可以划分为很多类,而在所有的观众群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艺术家和工匠。但在历史上,这一群体却与博物馆的教育使命紧密相连。例如,法国的卢浮宫以及一些更早一些的欧洲博物馆,其最开始建设及成立的目的就是进行艺术家的培养,英国的阿尔伯特博物馆也是致力于培养工匠及设计师。所以我们应该对博物馆的这种实用性及功能性进行注意与加强。

有专家认为,西方的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更为完善,其一直在不断地创新形式、且实践经验也很丰富,但我国与其相比,教育功能就明显存在短板。具体而言,主要为以下几点:

第一,博物馆进行教育的条件难以满足不同观展群体的要求,无法为受教育者提供良好感知、体验与互动的场所。第二,博物院的教育能力欠缺,缺乏专业的教育人员,也没有就不同观展群体进行特殊的观展辅导和服务。第三,缺乏家庭活动项目。第四,为观众提供的讲座无系统化,缺乏规模。

4 结语

博物院的意义不在今天而在未来,而秦腔博物馆也不例外。所以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加强对其教育功能及实用性的重视,以此来充分地发挥出其文化展出、文化传播与人才培养的关键性意义。

参考文献:

[1] 樊凤爱.分析秦腔艺术的继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1(01).

[2] 李锦航.浅议秦腔艺术的出路与创新[J].当代戏剧,2008(02).

作者简介:白志刚(198—),男,陕西府谷人,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16级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指导老师:高爱香,西安工程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文化艺术秦腔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宁夏现代秦腔“三部曲”的实践意义
“反思”中的自由践行——我排秦腔《狗儿爷涅槃》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