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吕弗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及两性关系

2018-07-23闫泓琪

艺术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

摘 要:弗朗索瓦·特吕弗是法国电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位电影导演,他不幸的童年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母爱的缺失让他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爱情和被爱的感觉,但始终无法填补他心灵深处母爱的空缺。他将这种感情寄托在电影的幻想世界之中,塑造了大量的美丽、迷人、独立却又难以捉摸的女性形象,本文即研究他在影片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以及其在女性形象塑造中所展示出的两性关系观念。

关键词:特吕弗;女性形象;两性关系

弗朗索瓦·特吕弗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1959年由他拍摄的自传体影片《四百击》标志着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诞生。纵观特吕弗一生中所创作的电影,其主题离不开“儿童、女性、死亡”这三大主题,尤其是对“女性”的探讨,几乎贯穿了他整个电影的创作。特吕弗影片中对女性的探讨展示了他的矛盾复杂的“两性观念”,这与他的童年生活和人生经历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特吕弗的母亲是一位美丽却又无情的巴黎少女,她在不满20岁时未婚先孕生下了特吕弗。这对严肃、古板的天主教家庭来说是一件十分“羞耻”的事情,于是,母亲狠心地抛下了他,将他托付给外祖母领养。外祖母去世后,特吕弗又回到了母亲的身边,此时母亲已经嫁与他人,好心的继父将他留在身边给了他一些关怀疼爱,但他的亲生母亲却从未接受他,对他避之不及。母爱的缺失对特吕弗的影响十分深远,其中包括他对两性关系的看法,他将自己对母爱的追寻这一现实的想法寄托在了电影之中,企图在幻想的世界来弥补现实世界中母爱的缺失。影片中通过他对女性形象“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的流露,展现了其内心深处对两性关系的矛盾看法。

1 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由于母爱的缺失,现实中特吕弗一直缺乏安全感,终其一生一直从其他女性那里寻求被爱的感觉。他14岁从一个妓女那里初尝男女之情,成名之后更是和众多影坛中的女演员有过情史,但他没有为其中任何一个女人驻足,一直不停地寻找其他的女性,渴望获得来自女性的更多的爱来抚平他内心的创伤。“特吕弗的妻子玛德莱娜·摩根斯特恩(Madeleine Morgenstern)曾如是评价特吕弗:‘极度的不忠诚,不是出于别的需求才去爱,而是因为他需要被爱的感觉,需要勾引女人,需要与女人调情。”[1]特吕弗的影片中充斥着大量与女性相关的镜头:透明的丝袜、黑色高跟鞋、完美的小腿、丝绸的内衣,无不显示着特吕弗从男性视角出发对女性的渴望。

劳拉·穆尔维在《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中提出:“在一个被性别不平等所支配的世界里,看的快感已经分裂为两个方面,主动的/男性的和被动的/女性的。具有决定性的男性的凝视把她的幻想投射在依据其需要而类型化的女性影像上。”[2]特吕弗影片的镜头中充斥着男性幻想视角下的美丽、性感的女性形象。在其影片《爱女人的男人》中,男主人公贝朗特是一位年过40的工程师,和特吕弗一样,他一生中都在追逐他喜爱的女性,影片开始他的葬礼中出现的几十个女性是他人生不同阶段爱慕过的对象。在这部影片中,女性的身体在镜头下被分割,大量面部、腰部和腿部的镜头在影片中出现,女性形象犹如物品一样用于满足男性观众的“窥视癖”,这部电影在法国公映时也曾引起女性主义者的反抗,他们认为这部影片对女性极其不尊重,这种不停地更换追求对象,把女性当作炫耀品的男性不会真正地去爱别人。

在塑造美丽、性感的女性形象时,特吕弗十分钟意于对女性小腿的镜头的捕捉。《婚姻生活》中影片开头前30秒钟,镜头一直跟拍着女主角克里斯蒂娜的小腿,《情杀案中案》中主题虽为一起凶杀案,但影片中仍然会有男主人公朱利安在橱窗中注意穿着高跟鞋走路的模糊的女性小腿线条的镜头。《爱女人的男人》中每个女人出现之前,镜头都先给一个女性背影露出小腿的情景。镜头中女性的小腿都十分纤细,线条优美,传递着导演对女性身体的迷恋。影片中不停追逐女性的男性形象,其实是现实中特吕弗的形象。在男女两性关系中,一方面,影片中男性对女性是仰慕的,另一方面,影片之外的男性观众又以绝对性的性别优势通过观看影片中的女性得到快感。

2 时代新女性形象

特吕弗的母亲是一位信仰天主教的传统保守的女性,正是由于此,对待作为“私生子”的特吕弗十分冷漠,将其视为年轻时犯下的“羞耻”的错误,不愿去面对。特吕弗对这种旧有的思想深恶痛绝,而新浪潮电影兴起之时也正值西方个思潮流派迅速传播之时,越来越多的女性站出来反对二战时期封建父权的枷锁和天主教传统道德对女性的束缚,越来越多追求自由、思想解放的现代女性出现。特吕弗的影片中大多塑造的都是此类新时代的女性,在影片中他也表达了对时代新女性的推崇和赞赏。她们美丽迷人,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两性关系之中,她们看似被动,往往占据控制男性、控制一切的地位。

影片《朱尔与吉姆》讲述的是两名男性同时爱上一位神秘美丽的新女性的三角恋的故事。影片中的凯瑟琳美丽迷人,又让人捉摸不透,她是时代的新女性,追求自由、追求性解放,她的脑海中有着千奇百怪的想法,你永远不知道她下一秒将会作出什么举动。一对好朋友朱尔和吉姆同时爱上了这个神秘莫测的女人,两人虽然都爱慕凯瑟琳,但他们对女性所持的观点代表的是两种極端。朱尔将凯瑟琳视为“完美的女神”,认为他是“所有男人都渴望的女人”。而吉姆是一个具有大男子主义思想的男人,他虽然爱慕凯瑟琳,但潜意识里仍然会惊讶于“女性竟然能进教堂”这种事情。后来,凯瑟琳嫁给了视她为女神的朱尔,婚后的凯瑟琳将婚姻看作是一种束缚,继续追求性自由,而朱尔为了挽留凯瑟琳,对她言听计从,甚至包容她的不忠,原谅她去找别的情人。相比朱尔,吉姆比较有自己的想法,凯瑟琳感觉到自己控制不住吉姆,为了可以掌控一切,最后凯瑟琳让吉姆坐上自己开的车,和他一同冲出断桥,走向最终的毁灭。有学者曾在文章中指出:“女主人公凯瑟琳既是导演特吕弗幻想的母亲形象,又是特吕弗本身。”[3]凯瑟琳是特吕弗对母亲形象的幻想,他将现实中对神秘莫测的母亲爱而不得的感情在影片中用爱情得以表现。作为特吕弗形象的象征,凯瑟琳极具有控制力,只有所有人都以她为中心,始终爱她她才会有安全感,这和从小缺乏母爱,一直寻求被爱的特吕弗是一致的。

影片《黑衣新娘》中讲述的是一个在举行婚礼期间丈夫被人杀死的妻子,为了给丈夫报仇,将自己伪装成不同类型的女人,谋杀杀害她丈夫的5个醉汉的故事。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朱莉·柯勒痴情而又英勇。不论是朱莉·柯勒还是凯瑟琳,特吕弗塑造的这一类女性形象都是聪明能干,有勇有谋的女性形象,她们神秘美丽,但却十分危险,在两性关系之中,看似是男性追逐女性,实则女性具有控制地位,掌控着男性,决定着共同的命运,极具毁灭性。

3 特吕弗的婚姻观

特吕弗22岁结婚,嫁给他的是当时法国著名制片商人摩根斯科恩的女儿,他们一起度过了两年的婚姻生活,随后离婚。离婚之后的特吕弗虽然一直在追求女性,追求爱情,但他始终没有再婚,或许受到母亲的影响,他相信爱情,却不相信婚姻。在访谈录中,他谈到过他的婚姻观:“以前,影片的幸福结尾是结婚。然而,萨夏·居特里说过:‘一个以结婚为结局的喜剧,是一个悲剧的开始。对我来说,一个幸福的结尾并不一定是皆大欢喜的大团圆。”[4]

不相信婚姻的特吕弗也拍过一些看似喜剧结局的电影,比如《激烈的星期天》讲述的是一对结了婚的老板朱利安因友人和妻子的离世而受牵连被警察局当作通缉犯,一直暗恋他的女秘书挺身而出,机智英勇的调查案件的真相,为他洗脱冤情,最终赢得了他的爱情,和朱利安一同迈向了婚姻的殿堂。《最后一班地铁》中已婚女主人公玛丽翁爱上了和她合作的男演员格朗惹,她的丈夫卢卡斯因当时自己处境危险,成全了他们,影片的最后,女主人公玛丽翁一手牵着丈夫卢卡斯,一手牵着情人格朗惹走上舞台谢幕,与她一生挚爱的两个男人和谐共处的故事。但这些影片其实并不能代表特吕弗内心深处的婚姻观念。

唯爱情至上的特吕弗实际上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的大部分影片均已死亡来结尾,对他来说,毁灭即为爱情永恒保鲜的标志。《朱尔与吉姆》中的凯瑟琳在步入婚姻之后感到自由受到束缚;《黑衣新娘》中朱莉的老公在没有和她步入婚姻时便提前死亡,逝去的老公让朱莉一直对他忠心耿耿,怀恨谋杀了害死她丈夫的五个醉汉。《隔壁房间的女人》讲述的是一对昔日的玛蒂尔德和贝尔纳多,再都以组建家庭后相逢成为邻居,再次相逢让两人昔日的恋情重新燃起。两人频频的幽会,最终恋情暴露,玛蒂尔德的丈夫随即搬家离开了贝尔纳多,玛蒂尔德饱尝相思之苦在月色朦胧之下携带手枪再次重返小屋和贝尔纳多私会,在两人亲密之际,玛蒂尔德扣动扳机和贝尔纳多携手走向死亡。影片《柔肤》讲述的是中年作家陷入了婚外恋情,爱上了一个性感多情的空姐,他的出轨被妻子发现,怒火中烧的妻子拿着手枪冲到他的办公室击毙他的故事。但在特吕弗看来,对这个妻子来讲,这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他在访谈录中曾讲道:“在《柔肤》一片中,我曾要求当时在片中刚刚杀死自己丈夫的演员内莉。贝内德蒂脸上要稍稍露出微笑。我是想表现这个女人是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了。尽管等待她的是多年的监牢生活,但她现在毕竟是自由了。”[4]不只是《柔肤》一片中的结局,在特吕弗看来,死亡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影片中的死亡元素并不消极与恐惧,仅仅是作为生命过程中的一种常态而呈现而已。”[5]正如《隔壁房间的女人》和《朱尔与吉姆》影片中两对情人共赴死亡一样,这种结局才是爱情的永恒的最好结局。

4 结语

特吕弗影片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他影片中两性关系的结局和他的性格与人生经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他思想的矛盾性。一方面,他塑造的这些女性形象都是朝气蓬勃、美丽迷人、聪明能干的,对他来说极具吸引力;另一方面,她們又十分危险,水性杨花、控制欲强、行事极端,具有毁灭性和杀伤力。这种对女性形象矛盾的塑造也体现了他在两性关系中的复杂矛盾的思想。就像《朱尔与吉姆》影片中的朱尔和吉姆一样,一方面,特吕弗像朱尔一样,认为女性是大自然的力量,是美的化身,是以一种仰慕的态度对待女性,甘愿被女性所俘获和控制,将女性“神化”;另一方面,在仰慕女性的同时,他又像吉姆一样,有着大男子主义的思想,认为在两性关系之中,男性占主导地位,女性从属于男性,将女性“魔化”。这种矛盾的思想让特吕弗一生都在追逐女性和失望离开中循环往复度过。而对两性的幸福归宿,特吕弗不同意传统的走向婚姻的结局,他认为:“热恋中的男女只有在死的交融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只有死亡才能使激情的火花永恒不灭。”[1]

参考文献:

[1] 徐怀静.特吕弗的女性观[J].书城,2011(04).

[2] 劳拉·穆尔维(英).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M].转引自:周宪.视觉文化读本[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268.

[3] 郑亚博.将生命和电影相融,对爱情进行释义——以特吕弗影片《朱尔与吉姆》为例[J].世界文化,2016(01).

[4] 特吕弗(法).眼之快感:弗朗索瓦·特吕弗访谈录[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185.

[5] 赵一心.弗朗索瓦·特吕弗电影的视听语言研究[D].云南艺术研究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13.

作者简介:闫泓琪(1994—),女,山东枣庄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电影史。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
唐传奇中男性书写下的女性形象
韩国现代文学作品《土豆》和《水碾》中女性形象研究
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及女性悲剧的思考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