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课资源在陶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应用

2018-07-23赵立刚黄海

艺术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微课应用

赵立刚 黄海

摘 要:微课是伴随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网络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教学形式,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针对微课资源在高职陶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促进微课教学的完善,落实我国教育改革相关政策,提高高职陶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充分实现我国教育事业与现代科技的融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微课;陶艺基础;应用

微课是基于网络和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视频或者音频将课程要点与课程核心融入其中,从而实现对课堂知识的补充,这种现代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高职类教育当中,尤其是针对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实现了知识直观的讲授和巩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微课资源在陶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1 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伴随时代的更迭,无论是教育概念还是教学方式,我国教育事业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面对新时期新形势,要时代发展的推动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是尤为重要的。微课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补充,是时代对于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微课的应用是大势所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1.2 教育改革落实的题中之意

根据新时期社会发展形势,我国教育改革要求现阶段我国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知识的传输的畅通。微课资源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正是践行我国教育改革政策之举,同时,也是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推动下而产生和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因此,不断推动微课资源在高职陶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题中之意,更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2 微课资源的特点

2.1 内容少

微课资源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内容以精简为主,微课内容来自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深入理解后整理的内容,因此,微课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内容少,一方面过多的内容会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内容少能够让教师在制作微课时更加精心,有利于微课质量的提升,能够将微课内容做到最精简,最有效,能够充分发挥微课在陶艺基础教学中的作用。

2.2 特點显著

微课时间短、内容少,这就要求教师在微课制作时要做到核心制作原则,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从中提取最核心、最精确的知识融入微课当中。微课制作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实际意义,能够实现现代科技与教学的融合,突出微课特点,实现微课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3 微课资源在陶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课程精准设计,构建完善课程体系

由于微课特点决定,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做到课程精准设计,努力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教师要抓住知识核心及要点,将关键所在融入微课视频当中,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高职陶艺基础课程教学中,对于没有任何陶艺基础的学生而言,“拉胚”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展示陶艺匠人手拉胚的过程,让学生明确了解什么叫拉胚,手拉胚的可贵之处以及其中的工艺特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陶艺的神奇。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亲自带领学生体验手拉胚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理解陶瓷这门艺术,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视野的开阔。

3.2 注重使用方式,提高微课效率

微课是结合网络科技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是对课程知识的补充,对教材抽象知识的直观转化,而并不是能够代替传统课堂的载体,因此,教师在使用微课过程中,要注重微课的使用方式,仍然要以课堂知识讲解和实际操作为主,微课作为课后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学习,正确认识微课的地位和意义,不断提升课堂效率,切不可主次不分,歪曲微课应用的意义,造成本末倒置,影响正常的基础教学。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微课的使用大多是利用课后时间,而不是在课堂中给学生播放微课,这样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丧失了微课教学意义。

3.3 明确微课使用目的,有的放矢

微课的使用是为了提升课堂效率,实现知识的补充和深入理解,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理解微课制作和使用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微课作用,明确微课地位,实现微课作用的有效发挥。微课不能代替传统课堂,更不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另外,陶艺基础课程不同于传统理论课程,这门课程更加注重于学生动手操作,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注重内容上减少理论讲授,而更换成场景和陶瓷制作的过程,减少语言表达,增加实际演示,通过对陶艺的解密吸引学生兴趣,不断将陶艺与微课融合,实现微课教学的根本目的。

4 结语

微课资源是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一种教学形式,对于高职技能型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就目前我国高职陶艺基础教学课程而言,微课资源仍有很大潜力需要挖掘,微课教学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教育工作者仍然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更为有效的微课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微课资源为教学服务,让微课资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意义,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带领学生多看、多做,领略陶艺魅力,不断为我国陶艺的发展培养实践性人才,为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范丽青.试谈高职听障生人文素养培养平台的建设——以陶艺课程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6 (5):20-21.

[2] 金婷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陶艺实训室实践教学的优势与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7(11):106-107.

[3] 向瑾.高校现代陶艺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134-135.

作者简介:赵立刚(1975—),男,山东诸城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雕塑与陶艺。

黄海(1983—),男,上海崇明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水彩与陶艺。

猜你喜欢

微课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