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临摹浅谈
2018-07-23张睿
摘 要:临摹是书法学习的关键方式,本文从临摹的要求、临摹字帖的选择、临摹工具的选择、临摹其他方式的选择以及临摹和创作的关系入手,对临摹做了浅析,以便书法学习者以正确的方式进行临摹学习。
关键词:书法;临摹;创作;书写工具;书法字帖
临摹是从古到今都有的方式。临摹可用于仿制书画品,也可以用来学习。本文的书法临摹方式浅谈以技法学习为主要方向展开探讨。临,是照着原作或原作印刷复制品模仿。摹,是指用双钩或直接描红的方式在原作或原作印刷复制品上进行精准度更高的模仿。南宋姜夔《续书谱》说道:“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书法强调的用笔、笔意的表达,是书法艺术的难点和核心,是由毛笔自身的弹性属性及弹性在书写过程中的不断转换、变化所决定的。临书对位置的关注不如笔形敏锐,故临写时更加关注毛笔的书写状态,以准确表达笔形;摹书的关注点主要在于结构的准确把握和线条的粗细、位置变化上,故容易把部件和笔画位置摆放准确,而失去了用笔的弹性及笔画的质感。临和摹都是重要的取法方式,临帖最重要的是学习原作者的思路,对于聚散、大小、轻重、疏密等阴阳关系的把握,摹帖最关键的是矫正自己的书写习惯,去掉书写上固有的笔形、转折习惯及手的运动幅度、运动轨迹,去更好地贴近自己的审美理想。临和摹应该结合运用在书写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对书写者的技法进行提高。
孙过庭书谱云:“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学而后能,学习是人类社会文明快速进步的方式。书法的临摹学习也是如此,直接从历代最经典碑帖中取法,是书法学习者的必经之途。临摹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学习书法的门径。对于临摹的理解、临摹方法的学习,能使我们在临摹时事半功倍。
1 临摹的要求
临摹的学习目的有深浅之分,对于初学者来说,准确的把握是第一要求,在把握结构准确性的基础上,再对笔形的准确度进行要求。在章法上,行间距、字间距都尽量和原帖保持一致,章法布局影响通篇的气息格调,也是临摹时要准确把握的。字法上,字形、笔形都要尽量准确。进一步学习的时候要把握原作者的书写思路,中国书法建立在阴阳变化的多种对比关系上,在临摹学习的过程中,要对作者的表现手法有系统、理性的认识,树立对字的方圆、大小、聚散、粗细、正侧、相背等,对用笔的提按、轻重、缓急,对用墨浓淡、枯湿、润燥等各种关系的认知,明晰作者采取的变化手段,丰富临摹储备,以便创作时转换运用。但真正临摹好一件作品还有着更高的要求,除了对形的准确把握,对方法技巧的学习储备也很重要,还需要透过一件作品去领会作者的精神状态,并取其意象。对笔墨运用及线条质感、通篇的气质,都要深入理解,做到不仅仅停留在基本理解上,常看常新,不断深入学习。
2 临摹字帖的选择
在字帖的选择上,学者本着由易到难,取法历代经典名帖的原则,经过历史淘汰后留下的精品之作代表了古人的智慧结晶,是取法的最普遍对象。临摹的对象要典型、有代表性、有历史高度。《易经》中说:“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治学需志存高远,向最经典的范本取法,对深厚的书法传统根基进行挖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是学习书法的捷径。启功先生谈临摹的时候讲 “不宜只临一家之帖”。临摹字帖,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过程,兼采众长虽是一种理想境界,但也是我们要前进的方向。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提出:“又谓学书须专学一碑数十字,如是一年数月,临写千数百过,然后易一碑,又一年数月,临写千数百过,然后易碑亦如是。”即可以取法諸长,但要在下过苦功夫,学到一家所长后再更换字帖,不能轻易随喜好改变,若朝秦暮楚,往往学不到一家精髓。
在临摹字帖资源充足的今天,还要对字帖的刻本、拓本、影印本进行选择,临摹的版本不同,对结果也有较大影响,要多进行比较选择。
3 临摹工具的选择
《论语·卫灵公》中提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笔、墨、纸、等工具接近古人的状态下,才能临写出与古人近似的作品,手的运动状态才能贴近古人。手的状态和笔、墨、纸的状态契合,决定了最终的书写效果。其他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用狼毫、羊毫、兼毫等弹性不同的毛笔书写时,书写的效果会有所差异,弹性弱的羊毫类毛笔,回弹时间长,回弹力量趋绵柔,狼毫则反之,回弹韧性足,两种的表达是完全不同的。清代何绍基用羊毫临摹《张迁碑》,写得方整劲挺,棱角分明,笔法十分凝练,也是工具选择的典范,工具的选择也是个人风格的组成要素。生熟度、厚薄、软硬不同的宣纸,书写效果也不同。材料之间还要讲究搭配,王羲之《书论》提出:“若书虚纸,用强笔;若书强纸,用弱笔。强弱不等,则蹉跌不入。”强调的就是书写工具间搭配的重要性。墨、浓墨和加水后墨分子的状态不同,和纸接触后的表现效果也不同。因此,需要在书写过程中不断实践,才能得到具体的经验。在临摹之初,最好选用最适合的书写工具,有余力再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挖掘。
4 临摹其他方式的选择
临摹字帖还有背临、意临、创临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有不同的作用效果,适合不同的书写阶段。背临是在充分熟悉字帖的情况下,依靠记忆里的字帖形象对其进行临写,可以提高记忆的强度,对理性的关系进行梳理,对背临结果和原帖进行对比,可知道学习的不足。意临是对照字帖,但主动放弃对字形结构精准度的要求,把对关系的把握、气质的追求放在临摹的首位,试图得“意”而忘“形”,使通篇流畅,气息自然,这和被动的、临摹不准确的书写状态是有着本质的差异的。创临,是一种高级的临摹,是在书写者积累了大量的书写经验和书写技法,并融合自我表达的方式的创造性临摹。结合了创作的思想方法,可以作为创作的过渡练习。比如,清代的草书家王铎就在临摹的方式上进行了突破性的创造,他临写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等的作品,如《临王献之省前书帖轴》《临张芝帖》《临冠军帖》等等,这些临摹作品改变了原来均采用高大章法的立轴式,对字进行了放大书写,相较原帖做了很多章法、字形、体势上的变形、夸张,但都极具跌宕之势,将大字草书书写引领到一个巅峰。启功先生在临摹怀素《自叙帖》的时候也不拘泥于原帖,把个人风格带入临摹,在临摹中进行再创造,用粗细相对均匀、清劲爽利的线条,表现奔放而跌宕的气势韵律,启功的用笔取法怀素,又有很大不同,有古有我,并对一些《自叙帖》里因书写原因发生变异的字形做了一一校正,临帖不只是技法学习,也体现了书写者的审美趣味,更蕴涵了其历史视野和人文关怀。
5 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艺术是舟,渡我们到达自我的彼岸。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是自我的表达和呈现,能真实表达自我也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书法的临摹和创作并不是具有过渡作用的衔接关系,更不是集字照抄;临摹应该得其道,深入领会原作者的书写技法,以作品中映照出的美的元素、美的气质,熏染书写者的灵魂,去捕捉、感受书写者的心境及意境。中国的书法和诗是相同的,技法的追求、形式的构成、元素的选择,最后都是为了营造出一种“境”,以这种“境”去打动欣赏者。学习者在临摹的时候要下足功夫,把技法烂熟于胸,把对关系变化的理解内化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中,不断积累笔墨的运用经验,并不断提升审美眼光,追求自我的审美理想,可在创作的时候娴熟地运用临摹时积累的手段、方法进行自我表达。临摹不是束缚创作的壁垒,而是创作的基石。创作是在临摹的基础上发掘自我,进行艺术化的自我表达的方式。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的创作方式,使他深深扎根于书法传统,深入二王堂庙,深得古法,同时又突破二王书风,把雄强的表现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面貌。沈尹默说过:“写字不是临帖,然而不从临帖入手又不知写字之道。”临帖就是为了了解写字之道,为了找到创作的基本方法、门径。
临摹是我们对先人智慧和知识的挖掘,要保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使书法内在精神文化存在于当下,并不断延续下去。书法传统是不绝的宝贵资源,如今出土的碑帖远多于古时,临摹版本全面,印刷条件也超越了之前,我们要善于选择,善于发掘,以正确的方法在临摹中不断积累,准确、深入地理解原作,把创新的理念融入在其中,为在创作中展现自我和新时代风貌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张睿(1996—),女,重庆人,北京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书法,艺术教育,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