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
2018-07-23黄越
摘 要:博物馆儿童艺术教育在全球如火如荼地展开,它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与课堂教育有着本质区别,颠覆了我们过去“参观——聆听——接受”的博物馆教育模式,强调体验、感知、参与,调动每一个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笔者考察了美国与欧洲各大博物馆,采访了大英博物馆馆长欧文·芬克儿和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郑勤砚,总结了西方博物馆在儿童美育方面作出的各种有趣的可借鉴的尝试,以便为中国儿童博物馆艺术教育提供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儿童博物馆艺术教育;儿童艺术体验;儿童艺术创造力
0 前言
如今,在周末各大博物馆,我们经常会看到成群结队的孩子,有的还坐在婴儿车里吮着手指懵懂地四处张望,有的已俨然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认真地听讲做着笔记……博物馆,一个连接了过去与未来的地方,如今是孩子们感知美、体验历史与文明,激发想象力的场所。如何让孩子真正爱上博物馆,使博物馆成为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 博物馆儿童艺术教育与传统课堂教育在形式、内容上都有本质区别
1990年,美国博物馆协会在定义博物馆时,将“教育”与“为公众服务”并列视为博物馆的核心要素。美国绝大部分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是力量强大的教育部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古根海姆博物馆专门为不同年龄段的孩童提供不同的美育课程体系,甚至校内一部分课程也会直接在博物馆中进行,博物馆与学校互通有无,为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博物馆艺术教育抛弃课堂教育的那套刻板模式,让孩子体验、探索甚至质疑,最终理解展品背后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
2 如何让儿童爱上博物馆,西方博物馆作出了很多可借鉴的尝试
在美国的博物馆,教育人员会根据孩子年龄段的不同,展品与主题的不同,调整讲解方式,并在教授过程中融入自身的风格。每个人都风格迥异,有的带领孩子有顺序地参观每一件展品,启发孩子用自己的眼睛感受和描绘作品,有的则引导孩子观察特定几件作品的相同特征,让孩子自己发现课程主题、探寻根源,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博物馆艺术教育,没有冷冰冰的教条可以依据,它是订制化的,妙趣横生的,充满了天马行空。大英博物馆馆长欧文·芬克儿介绍,在大英博物馆,每当举行大型绘画展览时,主办方会把纸铺在大厅地上,来参观的孩子或坐或躺,在上面创作自己的绘画,用这种方式鼓励孩子认真观察每一件展品,这比列出一大堆问题让孩子们回答有效得多。在向孩子介绍古代文字时,教育人员会鼓励孩子们用刚了解过的楔形文字、巴比伦象形文字和中国甲骨文等文字来代替英文单词,或用自创的密码给家人或好朋友写一封信。这个充满创意的想法让孩子们激动不已,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一下,这让孩子们能亲身感受文字的起源与书写系统的不同。面对拉斯特洞窟岩画时,孩子们可以用油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看到中国传统绘画时,孩子们可以运用现代色彩手法来进行再创作。他们可以在博物馆发挥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创作出的作品让我们成年人眼前一亮,惊叹于孩子们的创造,既像大师,又超越了大师的某些想法。
对于成人而言,博物馆是汇聚着古往今来人类智慧结晶的地方,而对于孩子们来说,博物馆是一个奇妙的盒子,它有着长长的电梯、奇妙的展厅、传奇的展品、神奇的故事等等。让孩子真正爱上博物馆,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意,让博物馆成为孩子成长路途中的重要伙伴,西方各大博物馆作出了种种尝试。还是以大英博物馆为例,其有自己的APP,手机可以直接下载,随时了解明天以及这个周末将要举办的公开课堂和免费活动,其中很多都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它还设有“家庭日”,以家庭为单位邀请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博物馆活动。在博物馆体验爱、亲情与家庭温暖。同时,还有为学校研发订制的公众项目。在大英博物馆那天,笔者浏览了那一周的活动安排,范围之广、项目之多让人瞠目结舌,仅一周讲解的主题大概就有20~30个,并且针对不同的展馆和作品有不同的活动。例如,“关于石头的诗歌”探讨的话题丰富多彩,有些甚至可以说天马行空,仅看主题就让孩子们激动不已。
3 中国儿童博物馆艺术教育起步晚,但发展前景广阔
2010年,中央美术学院创立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室,是国内第一个开设在专业美术院校的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室,重点研究3~18岁青少年儿童的艺术发展,拓展适合他们的以审美素养和创造力为核心的艺术教育新课程,而博物馆艺术教育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的儿童博物馆艺术教育起步较晚,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个人、学校、校外艺术机构等参与到儿童博物馆美育中来。但儿童博物馆教育并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它是感知、想象、理解的过程。中国博物馆教育从传统单一的“传导式”导赏方式转变为“体验式”“浸入式”的观展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点、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灌输知识点,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好在我们看到包括很多博物馆在内的各个机构都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他们会在布展初期就根據儿童的理解与认知,对展品进行选择、编排和解释,并在展出期间组织各种活动,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描绘和感受每件展品,探索展品背后的故事。而依托博物馆的各种儿童艺术教育机构也应运而生。以北京的涂思美育为例,这家以博物馆儿童艺术教育为特点的机构,成立2年来,在4个城市,与30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建立合作,组织了700多场博物馆课程,研发了50多个展览的公共教育活动。
当代的博物馆不仅是收藏中心、学术中心、文化中心,也是教育中心。美国博物馆协会会长爱德华·埃博认为:“博物馆第一重要是教育,事实上教育已然成为博物馆服务的基石。”如今,博物馆教育的内涵已大大扩充,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让人感受、思考、创意的世界……孩子们作为人类的希望,他们对这个世界保有最新颖纯真的好奇,博物馆就像一把钥匙,为他们打开了通向美与未来的大门。
4 结语
美育是“审美教育”,培养孩子对美的感知,而非对作品的简单背诵或复制。儿童博物馆艺术教育让孩子们体验、感知、探索古今中外的作品,通过这种“互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博物馆艺术教育已成为当今儿童美育的新方式。
作者简介:黄越(1978—),女,江苏苏州人,本科,研究方向: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