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渗透
2018-07-23赵雪莲
摘 要:美术是文化发展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而美术教育也可以认为是艺术层面的文化教育。民族文化与教育的珠联璧合,必然能催发两者之间的联系,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因此,本文将以高校的美术教育为模板,探讨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增加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渗透,促进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为教育和民族文化赋予更鲜明的时代特色。
关键词:美术教育;民族文化;渗透
民族文化是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仅指的是汉族文化或者平原文化,还包括其他少数民族长期的智慧结晶。因地理环境、居民生活的不同,其在民族聚居区产生的语言、文字、艺术也都有着极大的差异,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高等学府,在文化传承、发扬优秀文化方面承担重要的责任。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融入我国各民族的极具差异性的文化元素,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教育和对学生审美认知的潜移默化的引导,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了解和实践,促进其在教育领域的发展。
1 政府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大力支持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民族政策一直都是平等、开放、兼容并包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的民族政策,对于文化发展主体来说,坚持各民族平等,就是坚持各民族的文化平等,就是要坚持各民族对自己的文化自信,促进本民族文化的觉醒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发展。在这样的政策支持下,各级教育部门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民族政策,不遗余力地推进本地区的文化繁荣。从现实意义来讲,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正是通过教育的手段,以口耳相传或以文字、图画等媒介进行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这样文化才能被人们记忆、弘扬。鉴于此,教育部门应积极响应国家促进文化发展的号召,在教育领域深耕细作,将教育与民族文化进行融合,集合教育界、文化艺术界的专家对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以高校美术教育大纲为准则,编写与本地区文化相关的美术教材。同时,还应定期组织民族文化发展为主题的教研活动,由相关人员探讨民族文化与美术教育的融合教学思路,从而有效提升民族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2 高校教育管理对民族文化政策的响应
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对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文化发展这一历史使命有足够的认识,但是大部分高校都将文化发展作为一项理论,而非真正投入到教育实践中。这样直接导致的后果是高校中从教师到学生,都没有将民族文化作为重要的课程来对待,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关理论混淆不清,民族文化在高校发展效果并不如预期。鉴于此,高校应该从教育管理的角度,重新对民族文化进行定义,加强对民族文化实践的重视。首先,高校应以区域人才发展为出发点,以本地区民族文化发展为落脚点,建立区域民族文化人才发展输送机制,让更多的学生学习民族文化、了解文化发展历史、服务于文化发展的未来。其次,高校可根据本地区文化发展的特点,建立特色民族文化相关的课程,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本地区的文化特点,提升地区文化的认知度。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民族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3 高校美术教育中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体现
在美术教育中,还应该有侧重地对民族文化进行实践应用。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讲,优秀的美术创作也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能够反映出某个时代的特点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因此,在高校的美术教育中,可适当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吸收和运用。而就目前的高校教学情况来看,美术教学对于民族文化的应用以理论阐述和观摩教学为主,对于民族文化应用实践的课程较少。笔者认為可借鉴民间美术教学的授课模式,在强化文化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实践。对此,可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将民族文化中的相关元素应用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并进行美术作品展览,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4 美术教师素养中民族文化的渗透
所谓师者,其主要的职能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作为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备专业的教学素质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将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并进行实践应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民族文化是一个宏观的概念,相对于社会群体而言,民族文化是独有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对此,教师应摒弃一成不变、因循守旧的思想,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民族文化的进步,并积极汲取文化中的有益成分融入美术课程的备课和授课中。鉴于此,学校应给予教师充分的权利去认识我们的民族文化,可以组织教师到文化发源地调研、取材,将文化发展成果融入教学中。此外,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秉承兼容并包的理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不能对东西方文化差异存在偏见,要尽可能从客观的角度看待文化的发展,并教会学生正确甄别优秀文化,教导学生提升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自信,提高民族文化的社会地位。
5 结语
在高校教育中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对于促进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艺术精粹也可以恰如其分地补充到高校美术教育中,对于美术教育体制和内容的完善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应加强对民族文化和文化艺术的渗透,从教师到学生,循序渐进地建立民族文化吸收秩序,从而全面提升高校美术教育人员的民族文化素养,提升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审美认知,促进他们对民族元素的吸收和实践,这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乐齐弘.浅谈在高校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本土文化的意义[J].美术大观,2016(2).
[2] 旭光.管窥高校美术教育对民族文化的传承[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4).
[3] 罗秋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与高校美术教育、实践创作研究[J].学园,2014(36).
作者简介:赵雪莲(1981—),女,内蒙古人,研究生,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