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思政教育”推动高校艺术概论课程建设研究

2018-07-23吴娜

艺术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校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新时代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我国新时代教育体系中的课程建设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在新时代教学观念中,广大教育研究工作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各个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广大教育研究工作者应当对“思政教育”对高校艺术概论课程的推动作用拥有足够清晰的认识,不断对“思政教育”进行探索和研究,为高校艺术概论课程的建设提供助力。本文重点对“思政教育”推动高校艺术概论课程建设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供广大教育研究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校;艺术概论课程;研究

1 以“思政教育”推动高校艺术概论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思政教育”在高校艺术概论课程的实际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艺术概论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标志着高校艺术概论课程中的德育普及。应当通过“思政教育”使学生通过社会主义思想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认知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使学生对于各种艺术风格拥有创造性的掌握能力,提高学生在艺术方面的修养,使学生拥有正确的艺术思想和审美观念。在艺术概论课堂加入思政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说在其中加入艺术与道德的关系和影响。道德对艺术的影响还体现在对艺术家的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影响。艺术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因而艺术家在创作时必然会在表现作品的道德面貌与道德标准时表现自己的道德评价、道德判断,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艺术作品本身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上。由于艺术与普通的道德说教不同,艺术作品首先能够引起人的兴趣,艺术的灵魂是创新,从心理学上讲,新奇的事物能够让人记住并回味。

2 以“思政教育”推动高校艺术概论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高校艺术概论课程理论学习方面面临巨大困难

高校艺术概论课程是一门纯理论性的课程,缺少实践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缺少课堂活力,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因此难以得到有效提高。高校艺术概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打好艺术专业的理论课程学习基础,但学生对于实际的高校艺术概论课程理论知识的认知不够强,并且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感到举步维艰。那么在高校艺术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就变得十分困难,使“思政教育”难以找到切入时机。

2.2 学生具体情况不同,使课程教学难以进行协调

在实际的高校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中,很多相关教育工作者都会发现学生由于基础的艺术素养和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尽相同,最终基础艺术水平不同就会直接导致实际学习过程中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相关教育工作者难以对学生的具体课程内容掌握和教学进度进行有效协调。这为“思政教育”在高校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融合制造了困难,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2.3 课程内容死板,“思政教育”融入较为生硬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除了需要艺术家具有一定的技艺和艺术才能外,还需要艺术家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包括深刻的思想修养、深厚的艺术修养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广博知识。同艺术才能的培养一样,艺术家深厚的文化修养需要从勤奋学习、艰苦探索和不懈实践中得到。高校艺术概论课程本身作为纯理论课程就极其枯燥,有一些教师教学观念较为陈旧老套,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并且虽然有一些教师尝试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之中,但是太过生硬,学生很难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

3 对以“思政教育”推动高校艺术概论课程建设的具体建议

3.1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高校艺术概论课程的实际课程内容涉及广、容量大,繁重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思政教育”自然难以有效融入。面对这一情况,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探索,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教育部门也应当削减多余的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为“思政教育”提供充分的切入时机,使“思政教育”能够与实际高校艺术概论课程有效结合。

3.2 因材施教,运用计划性教学进行协调

教师难以有效协调学生在实际高校艺术概论课程教学的学习进度,“思政教育”在高校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将进一步提高相关教育工作者对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程度的协调难度,这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进程安排的难度。教师应当在实际的高校艺术概论课程中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學。同时,还应当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内容有效协调,让“思政教育”在实际的高校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中从融合到完善和协调,使“思政教育”为高校艺术概论课程建设切实提供助力。

3.3 改进教学模式,强化学习效果

现阶段,很多教师虽然也正在尝试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之中,但是在融入过程中对于“思政教育”的代入太过生硬。很多教师的教学形式还停留在传统阶段,教学观念较为陈旧老套,教学方法生硬死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为高校艺术概论课程的实际课程建设提供助力。因此,教师应当改变自身陈旧的教学观念,积极探求先进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改善学习效果,使“思政教育”进一步推动高校艺术概论课程建设和发展。

4 结语

随着我国新时代教学模式的不断推进,我国对于以“思政教育”推动高校艺术概论课程建设这一做法进行了积极探索,相关教育工作者对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使“思政教育”对高校艺术概论课程建设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 谭亚群.红色教育融入艺术专业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下),2018(11):17-18.

[2] 杜卫.论美育的内在德育功能——当代中国美育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之二[J].社会科学辑刊,2018(06):48-58+213.

作者简介:吴娜(1982—),女,吉林乾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高校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