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教学法在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2018-07-23张妍
摘 要:随着社会对全面型人才需求的增长,高校教学中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掌握高深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近几年,工作室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逐渐出现在高校的辅助教学中,并以灵活性和实用性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本文以高校服装设计为例,阐述工作室教学法的概念和意义,分析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探讨工作室教学法在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应用。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法;高校;服装设计专业
服装设计专业是很多高校都开设的一门实用型、综合型的专业。很多人认为服装设计就是在纸上涂涂画画,把服装的设计画出来就完成了,其实不然。服装设计不仅仅是画图,还包括结构、造型、工艺等,可以说是从创作到成品一个系统的过程。然而,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1 工作室教学法的概述和优势
工作室教学法是集教学、研究、生产、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互动式、开放式和项目式教学为主。工作室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法具有以下优势:其一,在教学内容上,工作室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将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变通解决实际问题;其二,在教学形式上,工作室教学主要以研究型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之,工作室教学法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
2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现状
2.1 教学内容滞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具有时代特征,在设计理念和流行方向上都具有引领潮流的作用,并随着时代的改变也逐渐发生变化。而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已经远远跟不上市场的发展和潮流的更替。在现代化的服装设计中急需一些现代元素和欧美流行元素,而高校服装设计的教学内容和社会发展严重脱节,导致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也无法跟上潮流,难以满足时代发展要求,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2 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服装设计专业除了具有时代特征外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大多数学生在毕业之后首先接触的就是技术性岗位,只有长期的实践动手操作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然而,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导致毕业季社会上出现大批“高分低能”的毕业生。在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为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学习,缺乏探索的积极性,磨灭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热情。
3 工作室教学法在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应用
3.1 合理分配工作室教学,教学任务项目化
工作室教学是集教学、科研、学生双创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全方位体验设计过程,通过服装设计的真实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专业水平。在工作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不同讲师的课程特点合理分配工作室教学,并明确每个工作室的教学方向和教学任务,将教学任务项目化。最终让学生在工作室教学法中体会到实际工作当中的真实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例如,导师工作室,教师可以在开展专业教学的同时命名品牌,发展品牌特色,从而引入企业项目,做好企业和工作室的无缝对接。如此一来,学生不但能够在工作室中锻炼自己,还能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为日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合理利用工作室教学,教学模式团队化
工作室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的是,工作室教学采用的是“团队教学”“团队合作”的模式,根据项目的类型、大小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按照自身的专业水平、兴趣爱好等选择不同阶段的项目进行操作。与此同时,教师要承担监督和指导的工作,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完成项目任务,并得到有效的提升和锻炼。例如,教师可以将整个项目从市场调研、设计分析、设计深化、选择面料,一直到成衣制作和后期宣传、销售分成不同的任务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小组,由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组织引导学生共同完成项目,也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3 合理评价工作室教学,教学评价多样化
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中,评价方式一般以卷面分数为主,也有一部分高校以学生的自主设计为评价标准,但是自主设计仅限于图纸设计,和真正满足市场需求还有很远的距离。工作室教学以学生的实践教学为基础,评价方式也是多元化的。教师可以从项目的不同阶段进行考核,考核学生在市场调研、设计分析、设计深化、成衣制作、后期宣传和销售等方面的展演与成果等,将其转化为考核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核。也可以在服装款式设计、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考核,让学生真正体验工作室教学带来的优势和多元化,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 结语
我国社会面临综合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于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来讲,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因此,要合理、充分地利用工作室教学法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珊.高职服装设计专业项目模块化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山东纺织经济,2011(01).
[2] 邹伯骏,周建忠.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新动向——以Y校“项目教学”为例[J].西部皮革,2016(07).
[3] 何婵.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7(02).
[4] 宋芝军.探析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建构[J].课程教育研究,2017(30).
[5] 张晓丹.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J].中外企业家,2016(30).
[6] 刘小梅.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地图建设——以应用型大学三明学院为例[J].普洱学院学报,2017(02).
作者简介:张妍(1991—),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工程大學服装艺术设计学院硕士,服装设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