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视角下的风亭设计研究
2018-07-23李曜池
摘 要:本文针对风亭设计的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公共艺术的视角下,从其特点、我国风亭设计的现状及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进而提出风亭精致化设计的实践方法,在南运河段综合管廊工程建设的项目上做了科学而有效的尝试,力求在风亭设计上起到开拓引领的研究方向,进行创新实践的作用。
关键词:风亭设计;公共艺术设计
1 风亭设计
1.1 风亭设计概念
风亭是建立在地下通风道的地面出入口位置上的建筑物,其主要的作用就是采集新鲜空气、排风、方便人员维修地下管道等。风亭包括天然气风亭、综合风亭、变电所风亭,吊装口。其设计原则为所有进风亭风口底距地均为0.5m;天然气舱排风亭排风口底距地不小于2.0m;排风口对行人风口底距地不小于2.0m。天然气风亭距离其他风亭最小间距10m。人员出入口及逃生入口兼顾方便携带检修器械进入管廊的空间条件,设计原则用地条件紧张区位采用高出地面300mm液压井盖形式的逃生口。吊装口设计原则盾构井处吊装口高出地面500mm,与周围景观相结合设计。其他节点井采用地面下覆土500mm的形式。
1.2 风亭设计的特点
风亭作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其建筑设计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工艺需求,保证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第二,降低对于城市空间的影响,避免对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的视线干扰;第三,体现人性化设计原则,与城市空间和景观融合;第四,为将来地块开发提供便利。因此,风亭的设计则需符合城市的审美性、功能性和社会性三方面特点。
1.3 我国风亭设计现状
在管廊的出室外构筑物中,风亭具有数量较多,体量较大,尺寸不好统一等特点。风亭(管廊的出室外构筑物)作为市政基础设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造型设计对于城市整体环境的影响会起到提升或降低的不同效果。在目前很多新城的管廊建设中,基本采用风亭与周边的建筑、绿化结合的原则,将其消隐起来。或者采用全线统一造型设计标准,独立存在于城市之中,造型单一,设计尊重常规风井风亭原始形态,基本以长方形、方形为主要造型,只能满足基本功能,无艺术形式,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历史人文、景观、艺术设计的需求。
2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
城市中的公共艺术设计主要是以面向人民群众为主,依附于城市公共空间,运用造型或建筑功能结构进行设计并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内涵的艺术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艺术的范围也在相应拓宽,其在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呈现多样化,主要有壁画、城市雕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信息传达设计以及带有一定功能的公共设施设计。[1]如今,随着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领域也不断拓宽,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公共艺术设计并不只是满足于单纯的装饰性公共艺术的存在,而是需要渗透到功能性建筑中去,并适当地加入精神内蕴的存在形态。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卓越的公共艺术设计应与该城市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对接,并书写出城市的精神文化追求从而体现城市的整体发展定位。
3 公共艺术设计理论指导下的风亭精致化设计
结合中共沈阳市委办公厅文件(沈委办发〔2017〕64号)《沈阳城市精致建设工作方案》的精神部署,为实现我市“以精准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为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彰显大沈阳的城市气质和提升城市品质”的总体目标。项目要充分利用南运河段综合管廊工程建设的契机和基础,结合南运河沿线的历史文脉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区域环境特点进行艺术设计,打造南运河段(风亭)的“一处一景一文化”。
3.1 审美性
沈阳市城市中的管网地面风亭设计现在基本是以白钢板穿孔,铝板穿孔和防腐木板材拼接为主要材质,造型基本尊重原始风井或者风亭造型,以方形和长方形为主。
因此,此次科研小组讨论决定打破原有形态使构筑物外立面富有律动化、节奏化特点。造型上在保障实用与预算的情况下将原有造型进行二次设计,利用材料特性打破原始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造型。就颜色和表面造型而言,所处场地属性特性进行设计,形成不同的表达语境,功能属性转化艺术功能。利用材料属性对各种材料进行切割、雕刻、拼接、穿插等,形成特殊的表面机理,形成一处一特色,一物一景的效果。进而在设计好的样式上结合灯光设计师形成夜间良好的灯光效果,在避免光污染的前提下对造型进行单一照明和编程照明,在照明上形成动静结合、冷暖对比,将传统造型纳入城市灯光亮化系统。
3.2 标准化
吊装口、液压井盖由设计总体提供标准化图纸,实现全线统一,可以采用涂真实漆方法与周围环境融合;风亭尺寸进行了统一,通过加快风机速度,缩小风亭百叶的尺寸,同时结合充满艺术感的表皮设计,将原本呆板的风亭进行美化处理。这样可以将天然气排风风口、排风口对行人风口底距地不小于2.0m的要求均降到距地0.5m,降低风亭体量。
将室外构筑物纳入夜景照明的一部分,利用不同灯源及编程实现小区域的城市亮化。控制室外构筑物的尺寸,保证最大限度的模数化,控制板材尺寸,保证施工安装方便。
4 结语
我国风亭设计虽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但随着人们物质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领域不断拓展,公共艺术设计一定会逐渐受到公众的重视,城市精致化的建设也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万彤.中小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现状与对策研究[J].设计,2005(11):148-149.
[2] 孙湘成.浅谈地铁车站地面附属建筑——风亭与城市景观的结合[J].中华民居,2011(11):721-722.
作者簡介:李曜池(1995—),女,辽宁铁岭人,鲁迅美术学院2017级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从事展示空间设计与手绘表现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