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视域下吴昌硕引书入画的必然性研究
2018-07-23唐云靳小水
唐云 靳小水
摘 要:纵观中国美术史,明清绘画是极具创新性和多样性的,一方面,恢复了南宋时代画院的绘画风格,被称为院派和浙派的画家处于最显著的地位。另一方面,受元代画家的影响,出现了形式主义绘画理论。清朝初期还产生了与这种理论所支配的画风相对立的崇尚个人性格表现的画风,这种风格开辟了花鸟画新领域。在19世纪初叶,花鸟画更是汇合了书法上提倡碑学的新风气,形成了极具特色、富有生命力的新风格。吴昌硕①便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人物,本文就对吴昌硕引书入画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吴昌硕;引书入画
1 吴昌硕“引书入画”的必然性
1.1 深厚的书法功底
吴昌硕1844年出生于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一个读书人家。幼时随父读书,后就学于邻村私塾。10余岁时喜刻印章,其父加以指点,初入门径。吴昌硕受父亲的熏陶和指导,喜欢书法和篆刻。吴昌硕从事篆刻的时间最长,在篆刻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他的篆刻是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的影响。他把三种钟鼎陶器文字的体势杂糅其间,他的篆书个性极强,印中的字饶有笔意,刀融于笔。他的篆刻作品在秀丽处显苍劲,流畅处见厚朴,往往在不经意中见功力。楷书临摹颜真卿,笔力丰厚扎实,运笔严谨,通篇匀整。隶书广泛地观摩了大量的汉代石刻,同时也受到了杨见山、邓石如、吴让之诸家笔法的影响,运笔端庄浑厚、古朴持重、雄健老练。吴昌硕的篆书学习石鼓文,笔意气势之雄勃表现了雄迈的气魄。吴昌硕的行书也别具风貌,老练苍劲,气息创达,自创一格。老年时行草到达了更深的境界,以篆隶书法作狂草,笔势起伏,潇洒而又奔放。晚年以篆隶笔法做草书,笔势奔腾,苍劲雄浑,不拘一格。这种深厚的书法功底也为以后的绘画创新作了极好的铺垫。
1.2 绘画创新的引路人——任伯年
绘画上吴昌硕主要受任伯年的影响比较大,孙登成在《“引书入画”的吴昌硕》中写道:“吴昌硕学画于伯年,时昌硕年仅五十矣。伯年为写梅竹,寥寥数笔以示之,昌硕携归,日夕临摹,积若干纸,请伯年改定。视之,则竹差的形似,梅则臃肿大不类。伯年曰:子工书,不妨以篆籀写花。草书作杆,变化贯通,不难其奥诀也。吴昌硕从此作画甚勤,每日必至伯年处谈画理。”不难看出吴昌硕引书入画的来源,他在绘画上的创新很大一方面是得益于任伯年的指点,因此,任伯年是吴昌硕绘画道路上很重要的人物,他们既是师生也是朋友。
1.3 “引書入画”自成一家
梅墨生在《吴昌硕》一书中这样评价吴昌硕的写意花卉:“吴昌硕的写意花卉,一是重气尚势,以浑厚豪放为宗,二是‘值从书法演画法(吴诗句),以书入画,以印入画,以金石气入画,如写如拓,高古凝重。比之于白阳,更显得磅礴;比之于徐渭,更厚重苍茫;比之于八大山人,显得烂漫;比之于李复堂,更沉雄;比之于赵之谦,更老辣。”吴昌硕不仅高扬了文人写意尚气的大气,“不似之似聊象形”(吴诗句)的观念,他的价值还在于他用绘画实践印证了这一理论,拓宽了审美领域,有独特的美感创造。
通过梅墨生对吴昌硕绘画的高度而凝练的评价,我们充分了解了吴昌硕绘画的精髓,也说明了书法篆刻修养对吴昌硕绘画的重要帮助,使他能在中国画坛独领风骚。当然,吴昌硕“引书入画”不仅仅是简单地把书法的用笔用于绘画,而是全面地把书法与绘画融合在一起,并结合得恰到好处。《吴昌硕及黄宾虹书画同源观研究》一文中徐海东指出:“除了对书法笔法和气势的借鉴,吴昌硕在绘画的布局上也成功的借鉴了自己书法的章法,他的绘画构图往往与书法有暗合之处,对角线的构图,上下纵横的气势无不折射着其对书法作品的影子。既引笔法,又引章法。这就使得其作品独树一帜、特点鲜明。”
2 结语
吴昌硕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绘画大师,其对绘画、书法、篆刻、诗文均有精深的造诣,尤其绘画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特别是引书入画,将诗、书、画、印完美结合,对近代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将20世纪文人绘画推向了新的高峰。同时,吴昌硕的绘画艺术在日本、韩国、朝鲜等亚洲国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释:①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第二代海派的领袖人物,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石尊者等。1844年出生于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一个读书人家。幼时随父读书,后就学于邻村私塾。10余岁时喜刻印章,其父加以指点,初入门径。吴昌硕受父亲的熏陶和指导,喜欢书法和篆刻,后师从赵之谦、任伯年等艺术大师,后又受任伯年指点,将书法篆刻引入绘画,创造独特的作画风格。
作者简介:唐云(1988—),女,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非遗传承保护。
靳小水(1988—),男,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