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现代古彩人物画的创作

2018-07-23傅玉婷

艺术科技 2018年9期

摘 要:古彩艺术在陶瓷艺术史上独具美学特征,而古彩人物画更呈现出与其他陶瓷装饰形式截然不同且个性鲜明的艺术特色。传统古彩人物画固然值得研究和学习,但对于古彩人物画的传承和创新更值得探究。本文在分析传统古彩艺术特点及传统古彩人物画艺术性的基础上,对现代古彩人物画的创作提出一些思考,并对如何突破其传统艺术性,加入现当代艺术意识和理念进行探讨。

关键词:古彩艺术;现代古彩人物画;传承和创新

0 前言

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在河北、河南、山西等北方地区发现的宋代时釉上红绿彩器物,可谓最早的釉上彩装饰,也被后人称为“古彩”的前身。在中国陶瓷发展史及研究史料中,“古彩”一词之“古”为传统、古老之意,亦指出现时期相对“古”,区别于粉彩及新彩这两种釉上彩装饰品种。另外,“古彩”也被称为“硬彩”,是就其装饰效果上,相对于粉彩的粉润细致的风格,古彩呈现的是色彩鲜艳、对比明快、线条挺拔硬朗的独特风格。也有些研究文献中,古彩指在已烧成的瓷器上,施以红、绿、黄、蓝、紫等多种二次烧成的釉上彩的类型,还有些陶瓷艺术研究者指出,我们现在所说的“古彩”多指“康熙古彩”(“康熙五彩”),专门针对康熙时期对釉上五彩的叫法,不仅因为康熙釉上五彩最能代表康熙五彩典型特征和独特风格(另还有“青花五彩”),更因为在清康熙时期,人们研发了能取代以前明代五彩时釉下青花的蓝色的釉上蓝彩(古翠),故现人对于大明时期的五彩,习惯直接称之为“大明五彩”或“大明彩”,用以划分概念。

然“古彩”之“古”,并不指古老之意,也不可能只是字面上能理解及解释清楚的。我们探究古彩的创作之路,探究其名称的演变,对于我们了解其发展渊源及风格衍变都有很大的必要。

1 传统古彩人物画的特点

陶瓷装饰形式涉及繪画的很多,题材内容甚至是艺术特点多少都受同时代的其他艺术、文化、思想发展的影响,比如中国绘画、戏曲、宗教等。纵观历代五彩题材的发展和演变,人物题材在五彩瓷上的出现最早可上推至元代,当时人物纹样相对较少,受元杂曲发展繁荣的影响,一般为戏曲中人物故事及绘画艺术中常有的婴戏纹饰;到明代五彩瓷上,人物题材有所增加,比如仕女、童子图,更有大量仙佛道人的神话故事画;而到清代,尤其是康熙这一最具代表性的时期,当时思想文化大背景开明,其题材达到空前繁荣,有仕女图、婴戏图、高士图、神话人物故事、历史人物、戏曲小说人物等等,而在人物题材的刻画上,也由以前较局限、大概到而后的精细入微。

“美在大红大绿,妙于古色古香”,这句话绝妙地概括了传统古彩的艺术特色。“大红大绿”指其红与绿的强烈对比带给人们一种鲜艳、明快、质朴、浓郁的民间意趣;而“古色古香”体现的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沉稳厚重的铁划银钩般的线条,充满喜庆吉祥的色调感,装饰味十足的形象及丰满讲究的构图。故传统的古彩人物画呈现出与其他陶瓷装饰形式截然不同且个性鲜明的艺术特色。

2 现代古彩人物画的创作

因古彩与众不同的艺术特点、工艺材料的特殊性质,及其工艺技法上的复杂性等多方面问题,如今人们更容易被技法相对简单且表现力丰富多变的新彩所吸引,且古彩颜料的创新也非易事,这也多少限定了古彩创作的空间。但因此也让我们有了更多探究的可能性。

2.1 线描的艺术

谈及传统古彩,首先便是“铁划银钩”的线条,指生料所勾线描透过玻璃质感的古彩颜料呈现出的乌黑晶亮,传统古彩线描刚劲雄健、古朴典雅。大多技法介绍中,都要求笔需打足料、中锋勾线、线条要厚重。一些古彩从事者也说古彩勾线跟粉彩中生料勾线不一样,不能有浓淡区分,不然罩了古彩颜料之后,线条就不够乌黑晶亮,对于这点笔者也有一定的感受。

而在人物造型的塑造上,我们经常要区分浓淡墨,从而刻画不同人物造型结构。且在中国画中,人物画有十八描的变化线条来表现人物造型,从而能形成多种人物形象的意趣性。而古彩的“铁划银钩”,其实就类似中国人物画的铁线描,其直、硬的线条在表达人物形象上不如粉彩、新彩中那么自然生动,这跟生料的性质有很大关系,我们可以尝试往现有的生料中添加,使古彩中的线描也有浓淡的表现,让古彩不只是“硬”彩。

2.2 造型的意象美

在国画中,讲究“以形写神”、意境美。古彩作品中也讲究意象造型,传统古彩作品中大多为装饰性绘画,其意象造型即是对物象简化概括所表现的装饰性、意趣感。

不过,这与古彩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元代五彩时期受元杂曲影响而取材,多为戏曲人物故事图,人物造型多简练概括,且物大于人。在最具代表的清康熙时期,古彩人物受当时文化艺术氛围的感染,明末清初陈洪绶等人的铁线描人物插图、人物故事图等,从形象到衣纹,从配景到构图,都是古彩人物画的创作范本。再者,明清以来的天津地区的杨柳青年画、东北的剪纸窗花、安徽的新安木刻兴旺发达,其中讨彩头的吉祥观念、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富有情趣的构图形式及明确奔放的表现手法都极大地影响了古彩人物画艺术的发展。

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的古彩人物画作品深入人心,也似乎界定了古彩人物画的题材及造型都得符合这些审美特点。然而,每件艺术品都有它独特的时代烙印,透露特有的时代特征。如果说传统古彩人物画之造型意象化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的影响下而呈现的,那么对于新古彩人物画的创作,我们也应结合时代特点、如今的艺术意识等方面,创作符合时代特点的作品,不然,永远都在“仿古”,无法超越。

2.3 题材

自古以来,传统古彩人物画的题材多选用祥瑞图案,通过同音谐音、借物寓意、缘物寄情,寄托美好寓意,在当代的陶瓷古彩创作上,依然如此。

另外,传统古彩人物画创作上,有些作品引用历史题材、典故人物、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来记述表达一种传统美德,揭示人生哲理等,通常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题材,比如四雅图、四乐图、四美图、四季图等等,此类题材在现代陶瓷创作上同样值得继承和借鉴。

还有不少反映当时民风民俗和宫廷仕女闲情逸致的仕女画,内容丰富,构图形式多变,神态刻画精细,这些题材内容对我们进行新古彩人物画创作有很大的研究学习价值。

2.4 古色古香

古彩设色上,讲究随类赋彩,色彩有泽。古彩颜料大多为水料,设色填料难度大,因其烧前烧后呈现不一样,设色需要技巧和经验。再者,因不同颜料的构成都有差别,在设色要求及烧成温度上也略有差別,也因为颜料的性质特点,可能一有疏忽,便可能发裂或混浊,这些都是在古彩创作中容易遇到的难题。

传统古彩作品中,要求“大红大绿”和“古色古香”,无疑是对工艺材料、配色及审美等方面的高要求。我们要研究古彩艺术,必须从它的工艺材料入手,既要充分了解其性质,保持其特有的艺术特质,又要寻找颜料的创新之道。

2.5 器型

在陶瓷诞生之初,器型便多种多样,有些器型到如今都是不可超越的经典样式。中国画艺术的载体是平面的,陶瓷艺术的载体是立体、三维的。可以说,一件陶瓷品的价值便体现在其器型上,同时,器型的不同也造就了不同陶瓷装饰纹样的发展变化,这从根本上也明确区别了中国绘画艺术。传统古彩作品的器型很多,其纹样色彩、画面装饰等都离不开器物的造型。用于古彩人物画的造型式样也很丰富,有的平稳、挺拔(如康熙五彩中经典的棒槌瓶),有的浑厚、宏大(如清凤尾尊、元代的将军罐),有的小巧、玲珑(如盖碗、钵类),有的娟秀、婀娜(如梅瓶,鱼尾瓶等)。根据其造型的线型美、空间感、体量感等等来安排画面的题材内容、构图取势、空白经营、色彩分布,还有装饰纹样的边饰等等。

简言之,传统的陶瓷器型多讲究和谐、对称、均衡、稳定,因此,传统古彩作品的造型也多采用传统审美特征的正统造型。在新古彩人物的创作上,我们也可以从传统造型上寻求突破,加入现当代的审美意识、情趣(陶艺的异形造型、不同材质的结合运用),运用现有的造型技术水平,使其既符合古彩装饰的自由发挥,又能产生新的审美。

3 结语

每一类创作都不是件易事,尤其是有着悠久发展历史和鲜明特点的艺术形式,如果我们不对它进行从头到脚的了解、研究,要凭空完成所谓的“创作”,很有可能会呈现出“不三不四”的现象,从而误入艺术创作的“歧途”。在现代古彩人物画的创新上,首先得寻古,思考如何去继承其传统,而在传统古彩艺术的很多方面依然存在一些疑问,这也就说明我们的创新有很大空间,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慢慢推敲,深入研究,定能寻找出创新之道。

参考文献:

[1] 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文物出版社,1982.

[2] 方复,陈雨前.景德镇陶瓷古彩装饰[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3] 宁钢,刘芳.康熙古彩艺术[M].学林出版社,2008.

[4] 罗时武.陶瓷研究——从技术到艺术的探究[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

[5] 铁源.明清五彩瓷器[M].华龄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傅玉婷,女,江西丰城人,硕士,助教,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研究方向:陶瓷装饰绘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