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艺术设计类课程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2018-07-23牛冬玲邹妮娜

艺术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习成果

牛冬玲 邹妮娜

摘 要: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内容设计及考核方法都有其独有的特点,课程评价体系的科学设计,对促进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目标达成,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项目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试图建立客观且符合艺术设计类课程特性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学习成果;艺术设计课程;课程评价体系

艺术设计是一项发展迅速的系统产业工程,在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设计新颖的课题,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视野观察和认识事物,注重差异化的授课方式与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全面的艺术观念,改造和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是课程建设考虑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匹配课程的评价体系,以落实以上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是本课题的思考出处以及意义所在: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并形成合理的监督机制,以促进课程和教学的持续改进。

1 课程评价体系研究的思路

传统的课程评价主要从教师授课质量及课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入手,观测点更趋重于教师的“教”。而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对人的学习行为提供更多新的模式,高校的教与学的方式也在快速变化,在多种学习模式(如慕课、微课等)层出不尽的形势下,课程的评价,以及应对学生学习模式需求改变、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建设,尤其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课程课评价体系,现有的课程评价体系就难于满足基于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理念的课程教学。

我们着力于思考和解决:在新的教与学的行为模式下,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点如何设定;如何設计基于(以及落地)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的课程设计评价体系和反馈体系;同时尝试基于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的理念,基于复杂的设计问题,尽量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细化为可观测、可评价的指标点,以达到促进课程教学,培养出适合企业岗位胜任力的合适人才。

2 艺术设计类课程评价观测指标的设计过程

根据艺术设计类课程体系特征和教学过程及成果,我们将主要观测指标聚焦在教学目标设置、教学体系设置、课程教学管理与教学效果、教学成果特色。

2.1 课程教学目标观测点的评价设计

课程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其设计必须能充分支撑人才培养的目标,能清楚地阐释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和重点。

2.2 课程教学体系观测点的评价设计

课程教学体系观测包含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条件、课程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教学内容必须有清晰的框架,且每个模块目标设计明确,模块之间有密切的承接关系,并且与前置、后续课程关系处理得当,并能及时将专业发展最新成果引入教学设计。艺术设计类专业对课程中实践教学的要求比较高,是否能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并能组织实施,体现在设计作品(实践成果)中,也是课程教学体系设置必修考评的。

教学资源条件包含教学团队建设和课程资源库两方面的内容。教学团队的建设主要考量是否有结构合理的课程设计团队,且团队成员能全部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知识更新能力强,能定期开展课程建设研讨并能将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建设有配套的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库体系,并能体现对学习者学习能力提升的关注,符合培养目标和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内容先进充实,结构完整合理,更新及时,学生应用度高则是课程资源库的评价标准。

课程教学方法的观测主要是看在授课中注重网络资源的利用,运用翻转课堂或其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且执行效果显著。

考核评价方式则主要是看是否和课程教学大纲,是否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内容,且考评方式科学合理。依据艺术类课程的特点,我们在推行艺术类课程践行全过程考核。

2.3 课程教学管理与教学效果观测点评价设计

课程教学管理与教学效果的观测点包含课程管理、授课效果评价和教学档案管理。

课程管理观测细化到课程管理是否有详细的计划,能否采取多样的方法进行过程监控,达到质量优秀的效果,而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管理。

授课效果评价包含学生评价、过程评价和课程结果评价。其中,学生评价仅作为参考,过程评价指教研室主管、同事通过说课、听课的方式,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的评价,课程结果评价则依托我们在实践中推行的课程会看(评委团对学生学期过程中所有作品进行会诊评价)的结果。

教学档案管理是使优秀课程发挥快速推广作用的快速通达,教学档案不仅限于课程大纲,还包含其具有可视化的教学成果档案,如课程册子或者课程展览。

2.4 教学成果特色观测点设计

艺术设计类课程会直接产生一些可视化的教学成果,主要从两方面的考评:以课程教学成果为依托,组织、策划、辅导学生参加相应专业比赛学生获得高级别奖励的情况和课程展览等专业媒体的报道推广。

3 艺术设计类课程评价观测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观测

课程评价体系要建立,首先必须记性考量评价观测指标的思考,其次还有思考评评价指标的承重和联系,我们给个指标进行了权重赋分:教学目标设计权重10%,课程教学体系设计权重50%,教学管理与教学效果权重20%,教学成果特色项权重20%。

课程评价体系观测的落实,还必须有结构合理的评价委员,在委员组成上我们选用高水平、跨界型的多元团队。

此套评价体系致力于在艺术设计类课程建设与教学领域促进课程建设,建立其独有的品牌效应。我们结合实际,已经选取了几门课程开展了两轮课程评价工作,不断对方案进行再设计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Z].

[2] 罗伯特·M·戴尔蒙德.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实用指南[M].黄小苹,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 毕菁华.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性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2007.

[4] 唐弘容,刘杰.学校课程质量评价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7.

[5] 胡中锋.论新课程评价中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整合[J].课程·教材·教法,2006.

[6] 张莉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职业,2014.

作者简介:牛冬玲(1976—),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课程设计等。

邹妮娜(1984—),女,陕西西安人,学士,助教,研究方向:教学管理、课程评价等。

猜你喜欢

学习成果
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研究
自学考试学习成果评价多元化研究
关于高中英语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的微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