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设计课程的立体化教学改革模式研究

2018-07-23梁燕敏

艺术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工科

摘 要:新工科建设旨在推动行业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重视创新型、综合化的工程教育理念,新人才的培养对环境设计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环境设计课程作为典型的设计宽口径专业,注重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理应跟上改革的步伐。由此,本文主要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对环境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改革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工科;环境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改革模式

新工科自提出以来,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巨大关注和研讨,随着“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国家战略措施的提出,“新工科”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和长远之策。环境设计课程包含范围较广,主要研究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与设计规律。目前,环境设计课程体系仍然沿用旧的基础课和专业课量大模块,难以满足新工科对环境设计技术的要求。因此,基于新工科背景对环境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改革模式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新工科与环境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改革

新工科建设是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问产业需求建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的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环境设计是新工科的重要技术支撑,我国环境设计专业起步较晚,历经20多年的发展,当下很多课程成了交叉学科,如城市规划学、人类工程学、环境生态学等。但目前受学制等因素的影响,原有的课程教学体系已经难以满足新工科的专业需求,必须设计环境设计立体化教学平台,建立有效的新工科课程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模式,才能满足新工科的新需求。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应推动课程的改革创新,主动设置和发展新兴环境设计专业,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入手,将环境设计专业的最新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实践教学过程中,最终真正打通实践教学的“最后一公里”。另外,在新工科背景下,為了促进环境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理念的转变,环境设计专业应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由课内到课外,由学校到企业,建立“教学空间”与“实践空间”合二为一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以满足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培养出大批环境设计高质量人才。

近些年来,大多数环境设计课程会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来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更突出地域文化或者地区岗位需求。在专业课程方面,除了强化基础课程内容外,增加了企业岗位技能锻炼。有些院校还通过校企共育共管、全程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法,展开了多角度校企合作,增加了“用”“鉴”“拓”三个环节,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教”“学”“做”出发,注重于“用”的实践教学探索。在课程上以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替代校内课程作业,逐步让学生体验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身份转变。但目前,国内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新工科建设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探索出适合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多元立体化教学改革模式,通过校校交流、校企合作等方式,不断促进其健康发展。

2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改革模式的实施

2.1 根据新工科要求,因地制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

新工科要求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构筑先发优势,根据国家战略需求,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环境设计专业立体化教学改革模式是以培养就业时能无缝对接和服务企业的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上需要充分考虑环境设计专业所处的环境及区位优势,以实际项目为导向,根据地域文化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比如,为了满足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对人才的需求,在具体课程设置上需要充分考虑该岗位知识结构的深浅层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快速胜任岗位工作,即高年级课程需要为学生考虑该岗位的发展前景、潜在知识与能力,低年级掌握的知识需基本胜任岗位工作。

2.2 实施层次化教学,满足新工科对人才的需求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立体化教学改革的实现路径还需要立足环境设计专业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内容和岗位要求,采用项目导向式的教学模式,将产学研用联合起来,从而满足新工科对人才的需求。课程的主体内容设定为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同时也可以将课程模块化,以真题实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工作岗位能力,一个模块由若干个子项目组成;授课过程要严格执行新工科要求与相关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规范。比如,高年级学生可以直接到企业实习,由教师和企业负责人共同指导,实行与企业对接的“产学研用”。

2.3 实现立体化和弹性化教学,提升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效果

新工科背景下,在实行课程立体化和弹性化教学模式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第一,不同水平的学生可选择不同层次的学习模块,课程设置要有弹性与可选择性;第二,课程设置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只是课堂授课的辅导者;第三,要丰富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小组讨论、团队协作式教学,如参与式、互动型教学方法等;第四,应允许学生在不同学习模块、专业、学校间做选择,建立学分互认与资源共享机制,使其能获得资源和相应学分;第五,引入工作室学习方式,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建立学生、教师工作室,强化企业工作模式;第六,应注重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及能力获得评价,建立合理、多样、弹性的评价制度。新工科背景下,立体化和弹性化的教学模式,可以集中训练学生的企业岗位能力,通过整合有限的教学资源,在主要项目课程外,辅助其他课程资源来培养学生该岗位应具备的其他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永华,李志慧,贾洪飞.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8(07).

[2] 朱志平.全媒体语境下的广告设计课立体化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初探[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8(05).

[3] 丁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8(05).

作者简介:梁燕敏(1979—),女,广西贵港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新工科
基于新工科形势下发动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中南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