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园文化的高校雕塑作品建设
2018-07-23贾琦
贾琦
摘 要:校园雕塑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作为外在的物质景观,内在精神和文化的承载,对大学形象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以校园文化为切入点,结合实地调研和社会调查,从题材选择、结构等级、空间布局和个体创作四个方面分析校园雕塑的现状及问题,探索相应的建设对策,创作与校园环境相辅相成的校园雕塑,以展示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魅力。
关键词:校园雕塑;文化环境;安徽财经大学;作品建设
1 高校雕塑作品创作现状
1.1 现状概述
高校雕塑类型多样,主要分为人物主题类、寓意类、纪念类、装饰类和指示类五种,位于高校不同功能区域,传播校园文化精神。例如蚌埠学院校园内,在教学区有人物主题类雕塑“爱因斯坦”,观景塘区有寓意类雕塑“若即若离”,体育运动区有寓意类雕塑“举重”,艺术楼区有指示类雕塑“艺术设计系”等。
但是,目前高校雕塑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雕塑主题较为雷同,主题不突出或缺乏地域特色,雕塑与周围环境不相符,配套设施不完善等。
1.2 高校雕塑作品发展趋势
随着高校不断建设和发展,校园景观不断开拓和创新,雕塑作为校园景观建构的重要部分,逐步走向绿色环保、人性化设计、多学科领域综合性、地域特色性和创新性设计发展方向。
(1)绿色环保设计。现代设计更加注重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校园雕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与环境的协调互补性,而绿色设计则更多体现在雕塑体量、材料的选取上,需考虑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
(2)人性化设计。校园雕塑应该考虑加强与观赏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情感共鸣,设计时要注重强化与人的互动参与性,减少距离感,保证雕塑可观赏、可触摸。
(3)多学科领域综合性。现各高校包含各种不同学科,各学科既有自己的特色,又有跨学科组合发展的趋势,雕塑设计应增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体现校园文化的丰富性。
(4)地域特色性。不同高校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校园雕塑应当展现和传承校园所处的地域文化和人文历史特色,这样才能更好地贴近校园生活,融入师生多元化生活。
(5)创新性设计。创新发展日益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焦点,校园雕塑的发展也不例外。雕塑在建设过程中,应在继承传统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多汲取外来文化,成为新兴文化的载体。
2 安财校园雕塑的建设研究
2.1 安财校园文化建设背景
校园雕塑是为特定的院校设计制作的雕塑作品,能体现院校的校园文化形象。校园文化内涵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1)物质文化。安徽财经大学位于素有“珍珠城”之称的淮河流域中心城市蚌埠,拥有完善的教学、体育和生活设施。龙湖东校区于2004年新建,建筑设施较为新式,充满活力。
(2)精神文化。安徽财经大学秉承“诚信博学,知行统一”的校训精神,汲取传统商业文化的精髓,承接徽商文化和淮河文化的底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3)制度文化。学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从更新教育理念入手,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把安徽财经大学建设成为经济、管理类学科优势突出,在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2.2 安财校园雕塑现状
(1)题材选择。第一,校园雕塑的选题类型。题材类型较为单一,人物纪念性题材为主要题材,例如孔子雕塑。相对来说,缺乏一定的时代和地域特色,校园文化的营造较为弱化。第二,校园雕塑的选题分布。校园雕塑类型较少,布局较为混乱,没有与不同院系的学科特点相呼应,缺乏连续性,难以满足以学科院系特色为依托的空间对应性和合理性。
(2)结构等级。第一,校园雕塑等级的规模分布。等级结构不均衡,雕塑的重点多偏重单体级雕塑的创作,其中校级雕塑最多,院系级较少,组群级雕塑更容易忽略。第二,校园雕塑等级的空间分布。等级体系较为明确,并且大部分能与相应的校园空间相结合,强化了空间特色。例如西门和南门的校园雕塑,较好地呼应和美化了入口空间。
(3)空间布局。第一,校园雕塑的类型分布。校园雕塑分布符合当下大部分高校校园雕塑多元化分布特征,即室外空间以绿化浮雕雕塑为主,室内空间以建筑门厅雕塑为主。第二,校园雕塑的空间分布。目前较偏重个体创作的局部思维,缺乏较为宏观的视角和系统连续性,也缺乏与校园空间结构的重要节点如轴线、广场等的整体关联和互动。
(4)个体创作。第一,材料和色彩。校园雕塑采用花岗岩、铸铁、不锈钢、石材等材料,其中以花岗岩和石材为主,受材料的特性限制,雕塑色彩也较为淳朴,多为银白色、灰黑色,略显黯淡。第二,体量和尺度。大部分的雕塑的体量和尺度较为适宜,多为2米以下的中小型雕塑,少数较为高大的雕塑也多是倚靠墙壁,与整体较为协调。第三,艺术手法。雕塑题材有多种艺术手法,例如人物主题类雕塑多采用具象性手法,而寓意类则多采用抽象性手法。校园的雕塑艺术手法呈现出以具象性为主,抽象性不足,具象和抽象兼具更为缺乏的特点。第四,组合方式。组合方式过于单一,以单体雕塑为主,偶有组合雕塑,群体雕塑匮乏,缺乏感染力。
2.3 建设对策
(1)拓展题材选择范畴。首先,丰富校园雕塑的题材类型。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师生反映安财校园雕塑应该更多地体现校园文化、校园特色、地域文化和学科特色,期望增加校园雕塑的文化性、时代性和前瞻性。其次,校园雕塑选题可依据所在区域功能来定。高校一般有四大基本功能区,即教学区、生活区、办公区和运动区。每个片区的功能特色不同,相应的雕塑主题可有所呼应(如表1)。
(2)增加建设组群级雕塑。相邻或相近的院系之间,如果存在与某种学科相关或跨学科组合发展的趋势,则可以在建筑间的围合空间,增设组群级雕塑,增强不同院系之间的交流互动。当然,组群级雕塑建设花费不菲,需妥善解决资金来源,可有条件地协商多方共同投资,如相关院系捐赠和社会商家赞助。
(3)明晰雕塑系統整体布局。校园雕塑建设要加强雕塑位置与校园轴线、重要公共空间的关联性,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等级明晰的校园雕塑系统,呼应及强化校园整体空间格局,丰富校园景观环境。
(4)丰富个体雕塑创作手法。可以从体量、材料、色彩、艺术手法、组合方式、工艺技术等方面丰富校园雕塑的个体创作。部分公共空间采用鲜艳多彩的色彩,例如生活区和运动区。在用地较为紧张的区域,可以选用组雕方式,或者将雕塑与公共景观设计相结合,增加一定的观赏趣味性。
3 结语
校园雕塑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表现高校自身文化特色,增强师生的校园归属感。目前,安财校园雕塑的建设力度较小,题材类型较为单一,布局随意且混乱,等级结构不均衡,空间布局较为局限,个体创作手法及感染力不足,这都需要学校重视并加大建设的力度。以校园文化为切入点,将学校自身的文化背景与独特的地域文化相结合,拓展题材选择范畴,均衡等级结构,增加建设组群级雕塑,明晰雕塑系统整体布局,丰富个体雕塑创作手法,从而设计出与校园环境相辅相成且彼此强化的雕塑,展示出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 黄圆圆,张云彬.合肥市高校校园环境雕塑文化性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1.
[2] 孙静,谢泉,吴晓.基于文化环境建构的校园雕塑建设研究——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为例[J].规划师,2008(6):28-32.
[3] 马宇威.论大学校园景观雕塑的价值与运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1(10):35-36.
[4] 王国荣,王克风.基于地域性文化定位的校园雕塑设计研究——以甘肃兰州高校为例[J].雕塑,2012 (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