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空间”与“笔势”的解读

2018-07-23张克

艺术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笔势艺术形式空间

摘 要:把握空间的节奏及对黑白空间布置的理解是书法创作中非常关键的问题,而笔势的角度、力度、速度也是体现一幅作品精神风韵的表现方式。书法的“空间”与“笔势”作为书法创作中重要的两个词语被人们所重视,本文试图从这两个角度对《苦笋帖》和《冠军帖》的艺术形式美进行解读。

关键词:空间;笔势;艺术形式

1 书法的空间意识及《苦笋帖》中的空间解读

书法艺术以点、线构形,形成结构空间。书法在构架过程中形成笔势,具有时间性,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结构布白又形成空间,两者是互相联系的。宗白华先生在《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一文中说:“书法中所谓气势,所谓结构,所谓力透纸背,都是表现这书法的空间意境。一件表现生动的艺术品,必然地同时表现空间感。”[1]钟繇语:“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毛笔蘸着黑色的墨汁在白色的纸上画上笔迹,便创造了一个新天地,一个新的更抽象、更富哲理、更无限、更广阔的伟大空间。中国书法是以黑的线条和白的空间为主的,书法家邓石如提出了“计白当黑”的说法,白为虚,黑为实,这种黑白虚实赋予中国人空间意识最为鲜明的表现力。

在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中,篆、隶、楷书体空间分布以均匀为主,其中,在楷书实践中,笔者认为大楷和中楷在一定程度上比小楷的空间分布难一些,因为从视觉上感受小楷没有大楷和中楷的空间大,要表现和表达的内容也就没有它们丰富。空间分布表现得最为丰富的是行、草书体。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很多人都以大空间、大的变化表现其视觉冲击力,反而没有关注揣摩字帖里那种细微又丰富的空间变化,字帖里的空间变化是把空间放大,让人看起来变化很大,但是缩小后就会发现很简单,例如怀素《苦笋帖》。

《苦笋帖》仅有14个字,作者用笔圆转灵活,笔势连绵,字体空间结构安排如一首节奏跌宕、旋律多变的交响曲,气势磅礴。仔细看其空间变化,可谓丰富多端,第一个“苦”字第一横偏直,竖折则变为曲的,直曲对比显得不那么呆板,“苦”字与下面“笋”字的上部连接,显得流畅,“笋”下面的“句”字外部呈半圆势,里面的小口则破圆,“及”字上紧下松,左放右收,这三个字主要是以线构成的空间,下面的“茗”字则用六个点来表达空间,如交响乐中节奏短、力量足的音响,使空间画面变得生动起来,“异常佳”三字笔势连贯,一气呵成,“常”字下部分左边空间较大,重心在右,“佳”字左右空间略大,避免了与“常”字下部空间紧凑过度,左边一列空间分布更是丰富,“乃”字空间较大较疏朗,下部呈平行四边形,“可”字一个点、一个弧节奏加快,下部呈圆状,“径来怀素”四字一组,“径”字上部分张开,中间部分形成了几个空间大小不一的圆状,这是此帖最美妙的空间结构,形状不一、空间大小不一,而且是一笔完成的,“来”字呈纵势,“怀”字则变为横势,点画空间紧密,把节奏推向高潮,“上”字收尾,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完成了。整体上看,结字疏放,姿态纵逸、俏拔、欹正,随势而变,空间变化丰富多彩,短短14个字如此精彩,令人折服。

當我们对这些细致的空间变化非常敏感的时候,书写大字、大的空间时才能得心应手,反之,则是失掉细腻、敏锐,欲速则不达。笔者认为一幅打动人的行、草书作品会有笔锋的舞蹈和美妙的空间。

2 对笔势的理解及《冠军帖》笔势关系的解读

笔势早见于传蔡邕的《九势》:“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生既,形势出矣。”[2]就书法来讲,“肇于自然”的笔法形成后,就必然会产生运笔过程中的动态和静止、刚强和柔软、舒展和敛收、质实的点画形态和来往流动的笔势和气势,以及缓急、方圆、粗细、大小等的有机组合。

如果说笔法是书写过程中不变的规则,那么笔势就是书写过程中动态和变化的规则。沈尹默先生曾为它下过一个简明而又精确的定义:“‘笔势乃是一种单行规则,是每一种点画各自顺从着,各具的特殊姿势的写法。另外,笔势产生基础上的笔法是不能丢的,笔势必须服从笔法大原则,如果作书失笔法,徒有笔势,其书也只能是机械的、呆板的、毫无生气的东西。”[3]

传蔡邕《九势》中还说:“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4]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结,左右有呼应,打迭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神不外散。”[4]这说明一旦用笔,其点画之间的关系便具有了时间性,即上一笔与下一笔之间有了一种转承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形状的衔接,另一方面表现为内在的贯通,笔势造成的惯性使上下笔画之间也能形成气的顺畅。“笔势”是书写性的来源,书写性则是书法本质的东西之一。“笔势”中体现的书写时的力度、速度和向度,一方面体现了它与人思维情感的波动处于微妙的同构关系中,另一方面又决定了书写的结果。取“远势”,凌空起步,则“落笔峻”;用笔“盘旋空中作势”,则字迹“筋脉连属”;取“顺势”,则清劲;取“逆势”,则含蓄。

既然笔势关系是在时间性的基础上完成的,而行、草书的书写性比较强,那么笔势关系在行草书中便显得更加突出。下面以《冠军帖》(局部)为例加以说明。

第一个“知”字取纵势,并与下字左偏旁相连,下字取横势并与“殊”字形成字组,气势连绵开张,横纵势变化。“得还为”三字一笔直下,如江河百折千回、迂回往复的缠绵。“也冠军”三字从上到下的笔势由横变纵,进一步加强。“暂畅”二字末笔均与下字的左偏旁相连,单个字势或左高右低或右高左低,变幻莫测。“可恨吾”这个字组断连交替,“可”字纵势与“恨”字左偏旁相连,“恨”字左右横势打开,下面“吾”字又回到纵势。“辨行动”三字把整篇推向一个小高潮,洒脱飘逸,婉转灵动,显得气势如虹,最后一列是全篇的最高潮,用笔纯熟而富于变化,横纵势交错,“耳”字最后一长竖如瀑布倾泻,气势磅礴。《冠军帖》笔法奇诡多变,回转勾连、舒卷各得其宜。断和连的交替是其笔法的一个要点,合适则连,连则乘势而不激流过涧,断则果断利落。另外,圆转辅助气势的贯注,如波澜开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打破了章草横势运笔、字态横向、字单一而不相连的空间特征,形成了上下贯通、逶迤连绵的纵向气势。

《苦笋帖》充分地展示了作者对空间的把握能力,章法布局中大小错落、开合有度﹑疏密有致,充满了哲学矛盾。《冠军帖》波涛汹涌、气贯长虹,点线面组合形式丰富,线条的连与断、长与短、粗与细组成了动人的音符。《苦笋帖》和《冠军帖》可以说是空间表现和笔势表达中的两个典型法帖,只有发现这种书法表现形式的美,才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对书法的审美意识和书法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17.

[2] 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6.

[3] 沈尹默.沈尹默论书丛稿[M].岭南美术出版社,1981:12.

[4] 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6,736.

作者简介:张克(1987—),男,山东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书法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笔势艺术形式空间
创享空间
楷书的笔势
童话改编动画电影的模式演进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潮汕民间美术文化艺术形式举隅
论书势之内在构成与意义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