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溶栓与急诊PCI疗效比较

2018-07-23安兆威

健康大视野 2018年7期
关键词:不良事件

安兆威

【摘要】目的:比较急诊溶栓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07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107)和对照组(n=109),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调脂、控制血糖、血压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在时间窗内给予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PCI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101例(944%),高于对照组的84例(7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19,P=0001);观察组出现不良事件5例(47%),低于对照组的14例(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4,P=0034)。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成功率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具备急诊PCI条件的医院应优先选择。

【关键词】PCI;急诊溶栓;不良事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194-02

目前国内冠心病患者众多,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中的急性病变,每年仅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就达到40万以上[1],此外尚有大量的患者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不能及时就诊,错过最佳PCI时间,还有部分患者限于当地医院不具备急诊PCI条件或者患者本身的经济条件差而接受溶栓治疗。那么,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与急诊溶栓是否能够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受到很多基层医师关注的问题。在本次研究中,我们纳入了216例患者对这两种不同治疗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

选择2016年07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共纳入109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581±42)岁,男性65例,女性44例,冠心病病程(48±09)年,体重54-84千克,平均(632±48)千克,伴有糖尿病32例,高血压病29例,高脂血症36例;观察組共纳入107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03±41)岁,男性65例,女性42例,病程(49±07)年,体重52-82千克,平均(628±49)千克,伴有糖尿病29例,高血压病27例,高脂血症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病程、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典型的胸痛表现;心电图课件相应导联ST段抬高和演变;心肌酶升高;发病时间<12小时;患者年龄<75岁;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组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近期内有严重的内脏出血者;近期内曾行心肺复苏术者;近期内曾有脑卒中者;心功能明显异常者;其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

2方法

21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

2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调脂、控制血糖、血压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在时间窗内给予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PCI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23观察指标分组完成后分别给予不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效果指标为手术成功率和溶栓成功率。手术成功判定:造影见病变血管血流恢复,成功植入支架,支架贴壁良好。溶栓成功判定:胸痛2h内迅速减轻或消失;ST段2h内回降>50%;CK-MB峰值时间提前(14h内);2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2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所有观察指标均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101例(944%),高于对照组的84例(7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19,P=0001);观察组出现不良事件5例(47%),低于对照组的14例(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4,P=0034)。不良事件主要有恶性心律失常、猝死、脑卒中、严重的内脏出血等。见表1。

4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分型之一,也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其治疗原则为尽早实现血管的再通,早期的血管再通对于病情的近期和短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

冯飞对164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发现,急诊PCI组患者冠脉再通率、住院时间、射血分数等指标均优于溶栓组[3]。李浩瑜的研究显示,PCI组血运重建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射血分数、住院病死率等指标均优于急诊溶栓组[4]。

虽然在这些研究中,急诊PCI取得了更好地治疗效果,但是需要看到的是,仍然有很多情况下,患者不能立即采取PCI手段实现再灌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积极进行溶栓治疗仍有重要意义[5]。但需严格把握溶栓指征,尽量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成功率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具备急诊PCI条件的医院应优先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志胜,郭成军.药物洗脱球囊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2016,11(2):290-292

[2]颜涛,张荣华,杨志敏.急性心肌梗死50例急诊PCI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3,33(04):42

[3]冯飞.急诊PCI术与静脉溶栓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8):186

[4]李浩瑜,刘同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与溶栓治疗120例疗效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7,39(03):179-181

[5]陈宁,王景春,关慧.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8(04):136

猜你喜欢

不良事件
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优势
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不良事件报告体系在大型综合医院的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