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康复及护理

2018-07-23张宝莹张丽楠李昕亮

健康大视野 2018年7期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

张宝莹 张丽楠 李昕亮

【摘要】目的:剖析老年精神病的心理康复及护理方法。方法:择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我科接收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共计64例。利用电脑随机盲法,将64例患者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同时加用心理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比较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为75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康复护理干预法积极用于老年精神病中,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水平。

【关键词】心理康复;生活质量;老年精神病;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185-01

由于老年者的身体组织及器官功能大幅度下降,使得其更容易发生精神病。而精神病的出现则不仅会损伤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还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对此,我们应加强对老年精神病者進行诊护的力度,以帮助其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笔者从64例老年精神病者(择取自我院2014年5月~次年7月收录的老年精神病病例)入手,分组对其实施心理康复与护理用于老年精神病中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本次研究的内容,作出如下陈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4例老年精神病者,收治时间:2014年5月~次年7月。本研究所选患者都达到“精神障碍诊断标准”,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病历资料不全以及未取得知情同意的病例。采用电脑随机盲法,将64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有32例病例。研究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62至85岁的范围之内,平均(7228±617)岁;狂躁症者,4例;老年痴呆者,17例;抑郁症者,11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61至84岁的范围之内,平均(7203±611)岁;狂躁症者,3例;老年痴呆者,19例;抑郁症者,10例。两组疾病类型与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入院后都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同时应用心理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详细如下:

(1)心理干预。

利用温婉的言辞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掌握患者心态的变化,并找出能够对其心态造成影响的因素,然后再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以尽量帮助患者疏解不良情绪。主动开导患者,尊重其所持有的每项就医权利,并尽可能包容与理解患者。

(2)生活干预[1]。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并告知其应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于临床医师以及营养科医师的指导下,为患者制定科学的膳食方案。注:饮食应遵循“两低三高”原则,即:低脂;低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叮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的充足。

(3)康复护理[2]。

以周为单位开展“文化学习专题讲座”,让患者能在参与讲座的过程中,加深对精神病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提高其于日常生活中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缓解智力衰退。告知患者应多参加文体活动(如,散步;观赏戏曲;下棋;看电视;爬山),以丰富日常生活,改善生活质量。

(4)安全护理。

增加病房巡视的力度,密切监测患者基础体征的变化,减少自残亦或者是自杀等恶性事件。针对情绪难以控制者,需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给予其适量的镇静药物。与患者交流时,尽量采取温和的语言,并寻找最佳的时机,指导患者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13临床观察指标(1)利用我科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于两组患者离院前1日对其实施调查。(3)借助“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本表共4个维度,分别是:情绪;社会限制;症状;体力限制。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差。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调查的所得数据均利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的分析如表1,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综上所述,老年精神病者器官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使得其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对此,临床应加强对老年精神病者进行心理康复护理的力度,以帮助其疏解不良情绪,改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心理康复护理干预法可在结合患者生理以及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应用护理措施与技巧的方式,向患者提供最全面、最优质的护理服务,以促使其病情的快速康复。

本研究,所有受试者都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同时加用心理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及护理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为750%。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对老年精神病者进行心理康复护理干预,可维持其心态的稳定,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曾雪梅.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康复及护理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4):5756-5758

[2]王文娟,于小免,申军梅等.初探老年精神病的护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12):120-121

猜你喜欢

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
面部烧伤女性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