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银矿城—戈斯拉
2018-07-23高关中
高关中
德国北部大城汉诺威东南方约70千米处,坐落着一座名叫戈斯拉的小城。中世纪时,这里曾是皇帝的都城,并以产银著称于世,这里的矿山是欧洲古代采矿业的范例。1992年,戈斯拉及其矿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哈尔茨山北麓一小城
戈斯拉依偎在森林茂密的哈尔茨山北麓,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居民不到5万人,却有着辉煌的历史。传说968年,神圣罗马帝国奥托一世皇帝(912~973,936年即位)来哈尔茨山巡游。到了这里,他下马休息,把马拴在树上。他的坐骑闲着无聊,就用蹄子刨个不停,没想到,居然刨出了亮闪闪的白银,于是,奥托一世便在这里建起了一座银矿城,戈斯拉就这样诞生了。中世纪时,戈斯拉是个富甲一方的城市,当时德国城市都不大,戈斯拉只有五六千人,却能频频接驾,接待四五百人的皇家贵族和随从,因而备受皇帝们的青睐。他们在这里盖起行宫,还在这里大会诸侯、大宴群臣。那时皇帝们没有固定的都城,戈斯拉鹤立鸡群,俨然成为一座帝都。1340年,戈斯拉取得帝国自由市的地位,采矿业、金属制造业和商业贸易把城市推向高度繁荣。戈斯拉还成为汉萨同盟(中世纪的商业城市联盟)的重要成员,被誉为“北方的明珠”。
现在的戈斯拉是一座旅游城市,市容景色和风土人情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古老的哥特式市政廳建于15世纪,坐落在高大的双塔市场教堂旁,里面的尊荣堂金碧辉煌,显示出皇家的气派。市政厅侧面耸立着一栋富丽堂皇的古楼,建于1494年,当时是布商行会,如今辟为皇家旅馆,二楼各窗户之间竖立着一个个头戴金冠的皇帝雕像。市政厅对面的帝王环之家装有可以奏乐的成套编钟,每天奏乐4次,同时在顶部窗口上出现木偶表演的戈斯拉采矿场景,以纪念昔日矿业的兴盛。这些建筑围成集市广场,作为当年交易金银和其他商品的市场,客商们则来自欧洲各地。广场上的喷泉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3世纪。喷泉之上装饰有展翅的雄鹰,象征戈斯拉是一座拥有自治权的帝王之城。
戈斯拉还有古城墙、城门、塔楼和众多的教堂建筑。各条街巷整齐地排列着1800多栋半木结构(又译桁架结构)的古老民房,房龄500年左右的老屋就有170多座,修缮保护得十分完好。其中许多房屋装饰奢华,充满艺术气息。大部分街巷还和几百年前一样铺着鹅卵石,古城风貌依旧,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在这里还能见到德国发明家兼企业家西门子祖上的17世纪老屋。
皇帝行宫
戈斯拉的标志性建筑是位于城市边缘的皇帝行宫。
石砌的皇帝行宫宏伟高大,耸立于高丘之上。行宫始建于1005~1015年,由海因里希二世(即英语亨利二世)所筑,为罗马式厚重建筑。1009年,第一届帝国议会即在此举行。从11世纪初到13世纪中叶,这里一直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主要居住地,前后持续300年之久。
皇帝行宫在中世纪后期逐渐损毁,19世纪经整修重建保存至今,成为当地市民引以为傲的第一名胜。宫前矗立着两尊骑马铜像,一为巴巴罗萨(1122~1190),即腓特烈一世,他是中世纪声威最盛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一为威廉大帝(1797~1888),即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他在俾斯麦的辅佐下,于1871年统一德国,登上帝位,被尊称为大帝,就是他巡幸戈斯拉,下诏整修重建了这座皇帝行宫。
皇帝大厅以及里面的油画绝对值得观赏。厅内墙壁上大大小小的油画有68幅之多,画面总计600多平方米。那镶嵌在大厅墙壁上的一幅幅油画,讲述着德国自中世纪以来直到德意志帝国成立的千年历史。这些画作全部由杜塞尔多夫美院教授(1825~1899)创作,从1876年起,历时22年才绘制完毕。每日爬上爬下、在梯子或架子上画壁画,其中艰辛,堪比米开朗基罗在梵蒂冈作画。画作完成不久,为此耗尽心力的大画家就去世了。
其中9幅巨画描绘了德国历史的主要脉络。左面四图,主要描绘中世纪早期几位帝王的业绩。其中第一幅是查理大帝在772年征服萨克森部族,推行基督教的场景,那被砍成残桩的Irminsul大柱,象征日耳曼原始宗教的消亡。第二幅描绘1014年教皇为皇帝海因里希二世(973~1024)加冕,正是这位帝王建造了戈斯拉行宫。第三幅描绘皇帝海因里希三世(1017~1056,1039年登基)进军意大利,废黜教皇,凯旋归来,标志激烈的神权皇权之争。第四幅描绘皇帝海因里希四世(1050~1106,1056年即位)与教皇争斗失利,退居美因茨的场景。
右面四图,主要描绘巴巴罗萨大帝。他原为公爵,于1152年当选为帝王。“巴巴罗萨”是意大利语红胡子的意思,他曾6次进军意大利,因而获得这样一个绰号。为了征服意大利,他向德意志诸侯做出种种让步。他与教皇的斗争,互有胜负。最后他带兵参加十字军东征,打到西亚,却在渡萨勒夫河(在今土耳其)时落水淹死。希特勒对巴巴罗萨大帝顶礼膜拜,曾把进攻苏联的计划称为“巴巴罗萨计划”。戈斯拉皇帝大厅右面第一幅巨画,描绘巴巴罗萨屈膝求助于自己的封臣狮子亨利。狮子亨利是手握重兵的萨克森公爵,由此可见中世纪时诸侯势力的强盛。巴巴罗萨后来降服狮子亨利,算是扳回了颜面。第二幅描绘1189年巴巴罗萨带兵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身先士卒、奋勇冲杀的场面,突出其赫赫武功。第三幅则描绘巴巴罗萨的孙子腓特烈二世以和平为贵、四方来朝的盛况。第四幅描绘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在皇帝查理五世面前舌战群儒的场景。
松散的神圣罗马帝国持续了8 0 0多年(9 6 2~1 8 0 6)后最终解体。直到1 8 7 1年,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建立了德意志帝国。这件划时代的大事定格在皇帝大厅正中的油畫上,其幅面最大,高度有十几米。画中央的骏马上坐着戎装的威廉大帝,身后太子骑马相随,铁血宰相俾斯麦当然也在画中。
皇帝大厅旁边的八角形小礼拜堂是有千年历史的古建筑。堂内石棺安葬着皇帝海因里希三世的心脏(尸身葬于施派尔)。棺盖上的皇帝卧像石雕以及脚底卧着的石狗,均为七八百年前的雕刻,如今仍栩栩如生。
皇帝行宫后面不远建有皇室专用的大教堂,如今只残留大教堂前厅,辟为展览馆,厅内陈列着11世纪的石雕御座。此外宫殿后面还有御花园,立着一尊名为“戈斯拉武士”的现代雕塑,纪念此地中世纪的辉煌。
拉莫斯贝格矿山
皇帝行宫之所以如此豪华奢侈,靠的是白花花的银子,这些银子均采自戈斯拉附近的矿山。
笔者有幸参观了戈斯拉财富的源泉—拉莫斯贝格矿山,它被誉为“皇帝宝藏室”。10世纪时,这座矿山是露天开采,后来采用地下坑道的方式开采。然而坑道积水是最大的难题,矿山用巨型水车将地下水提到一定的高度,送入排水沟。后来还用水力运送矿砂,把采矿技术发挥到极致。当时矿山上还专门修起一道堤坝,围起一个小湖,提供动力用水。
这座矿山连续开采上千年,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总共挖出2700万吨矿砂。这是多种金属综合矿,据介绍,每挖出30万吨矿砂,可以提炼出3.5万吨锌、1万吨铅、2000吨铜、15吨银和100千克黄金。其中的银块成为帝王们铸造银币的主要材料。矿砂开挖殆尽后,此矿于1988年关闭,改造为矿业博物馆,据称是世界上幸存的最古老的完整矿山。1992年此矿山和戈斯拉古城一起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里拥有一系列独特的矿业和冶金业的历史实物,正门、矿场大院、矿工的洗浴厅以及矿石处理中心和地下运输轨道,依然保持着原貌。在4个宽敞的分馆里采用文物保存和展览相结合的方式,介绍采矿的方方面面。笔者还下到90多米的矿山深处,看到了200年前的水力驱动设备,巨大的木轮直径9米有余,重达24吨,一次可将地下装满500多千克矿物的矿车拉上来。
今天,戈斯拉矿业衰落了,但矿业传统犹在,建有以矿业为重心的著名高校。从戈斯拉驱车进山,沿途山路蜿蜒,处处松涛林海。南行10多千米,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眼前出现一座山间小城,这就是由两个镇子合并而成的克劳斯塔尔-策勒菲尔德。这座城市在历史上曾是一个重要的采矿市镇,如今这里转变为教育中心、疗养胜地和冬季运动场所。这座仅有1.6万居民的城市拥有一所容纳约4000名学生的工业大学,它的前身是建于1775年的采矿学院。学校内的矿产矿石博物馆标本数量多、品种全,在欧洲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