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歌曲演唱”教学中翻转课堂的设计研究

2018-07-23鸿

长沙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音高音频歌唱

郭 鸿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教育”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和接纳。2017年1月19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规划》中明确表示: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课程教学与应用服务有机结合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和资源库,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引导学校与教师依托网络学习空间记录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教学综合分析,创新教学管理方式[1]。

在这种政策的指引下,翻转课堂便悄然走进了高职高专教育课堂。作为一种线上线下混合式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它自从2007年诞生之日起,就以其方便、快捷、个性化的教学而迅速风靡全球。随着不断推广与发展,翻转课堂已不仅是单纯的在线教育,它更多地表现为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并已迅速发展成为智慧教育,广泛地运用于中国各阶段各层次的教育之中。

一 当前“幼儿歌曲演唱”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幼儿歌曲演唱课程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技能课程[2],旨在培养学生的教唱能力和自身的演唱技巧[3],主要教学内容为:通过各种练声曲和幼儿歌曲的演唱训练来实现学生歌唱技巧和教唱能力的提升。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为课上练声、歌曲简介、唱谱颂词、歌曲演唱等。幼儿歌曲演唱技能以及教唱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上实训习得,看似整个教学过程规范化、标准化,实则过于笼统,流于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能做好因材施教,更未能实现高职高专“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鉴于此,现将当前幼儿歌曲演唱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罗列如下:首先,教学内容与幼儿园歌唱教学技能相脱节,缺少对幼儿歌曲的分类、分析、运用、创编和广泛涉猎;其次,教学目标过分追求歌唱技巧,忽视了学生感受、欣赏、表现和创造幼儿歌曲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学模式传统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主学习,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

二 “幼儿歌曲演唱”教学开展翻转课堂的优势与重要意义

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演唱课一直是以集体课的授课形式存在,如何在教学设计上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每位同学的学习需要和诉求,一直成为幼儿歌曲演唱教学中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幼儿歌曲演唱教学开展翻转课堂具有如下优势:首先,以幼儿歌曲演唱为核心的幼儿音乐教育资源库的建立,为学生课前幼儿歌曲演唱知识的获取,课后艺术素质的拓展创设了良好的学习虚拟情境;其次,幼儿歌曲微课视频内容短小精悍,内容明晰,便于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舒缓学生自主学习压力,保障了学习兴趣;再次,网络学习平台采用幼儿园歌唱教学技能的模块训练,很好地帮助学生寻找到自身的儿歌演唱触点,触发其学习热情,多元化提高其艺术素养;然后,歌唱音调议、melodyne4等音乐软件的广泛应用,有力地支持了音高、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可视化分析,让学生逐步明白音乐要素调配的重要意义;最后,多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运用,迅速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会在对话的环境中渐次提升个人的音乐思维品质。

可见,翻转课堂的引入,幼儿歌曲演唱的微课存储,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外依从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而自由展开学习,在课内通过互相协作和共同探讨来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实现了个人知识体系框架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幼儿歌曲演唱教学中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教学痛点,为最终完成高职高专“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实践教学基础。

三 “幼儿歌曲演唱”教学中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实施

传统的幼儿歌曲演唱教学以声音练习为基础训练,以完美地诠释幼儿歌曲作品为终极目标。可这些对于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往往显得有些“曲高和寡”,难以激起广大学生学习兴趣。原因就在于:单纯声乐艺术的完美表达无法与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幼教音乐教育活动实践相匹配,甚至在个别时候还显得有些南辕北辙、啼笑皆非。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实践关键在于音乐趣味的引导、音乐的感知与表达、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提升。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演唱教学的翻转课堂应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发以幼儿歌曲演唱为核心的幼儿歌曲微课视频,辅以舞蹈、美术、戏剧等相关视频,来帮助学生攻克幼儿园歌曲教学技能重难点,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拓展音乐文本,合理化延伸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建立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幼儿歌曲演唱教学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因此,“幼儿歌曲演唱”教学中的翻转课堂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一)课前教师准备阶段

教师将每一课教学内容进行梳理、筛选、整合,把音乐基础理论、幼儿歌曲演唱、幼儿园歌唱教学技能等知识点进行提炼,细化成短小却完整的技能学习模块和练习项目,并以微课、课件、图片等形式呈现出来,完成“翻转课堂”的线上传递分发任务。幼儿歌曲的演唱一般分为幼儿歌曲教唱、幼儿歌曲欣赏、幼儿歌曲创编、幼儿歌曲表演等四个模块,而每个模块又可分成若干个子项目。

歌曲教唱模块分为歌词记忆、击拍练习、节奏练习、朗诵歌词、旋律教唱、咬字归韵等练习项目,便于学生明晰儿歌教唱时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尽早融入到幼儿园歌唱教育活动中来。

幼儿歌曲欣赏模块可以分为音乐内容表述、音乐形象表达、音乐情绪表现等三个子项目,主要是通过语言、符号、图画、动作等表达能力的训练,不断积累审美经验,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幼儿歌曲创编可以分为歌词创编、旋律创编、动作创编、演唱形式创编等项目练习,无论是创编要素的调度置换,还是结构性动作、情节性动作、情感性动作的自然转换,抑或是多种演唱形式的灵活切换,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幼儿歌曲教学设计。

幼儿歌曲表演可以分为律动表演、打击乐表演、音乐游戏表演、音乐戏剧表演等项目练习,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表演活动,增加学生对幼儿歌曲音乐要素、种类、体裁、题材的重新再认识,为音乐教育活动的精彩展示提供了广阔的经验基础。

(二)课前学生自主学习阶段

在网络学习平台的虚拟学习环境中,学生可通过电脑PC端或便捷的移动客户端访问幼儿音乐教育资源库,观看幼儿歌曲教唱、幼儿歌曲欣赏等视频来完成“翻转课堂”的线上信息接收任务[4]。其次,学生在线完成幼儿歌曲趣味引导、欣赏、形象表达等知识小测,寻找到知识漏洞,并以回看的方式来进行修复。接着,学生利用歌唱音调仪手机APP对整首歌曲歌唱的音高、节奏给予可视化分析,找出歌唱难点,反复修正。

例如幼儿歌曲《摘葡萄》片段(见谱例1),其下方的三张图片是歌唱音调仪录制上述歌曲片段的音频样本,它们分别为:男声录制的第一份音频样本(见图1),钢琴演奏的音频样本(见图2),男声经过自我纠正后的音频样本(见图3)。在这里要说明的是:第一,在音调曲线图中,垂直网格线每一格代表“一拍”。水平网格线每一格代表一个“半音”。第二,歌唱音调仪音高参数A4在实际乐谱中为a2(标准频率是440Hz),以此类推C4为c1,F4为f1,G4为g1。第三,通常情况下男声音域比实际音高低一个八度,因此在图1和图3中,我们看到的音频波动图要比图2低一个八度。第四,由于人声歌唱时人为造成的vibrado有一个音高波动区间,因此,以基准音为中心,半音区间内上下波动的单音音高曲线都被视为较为准确。

三张图片经过比对之后,分析结果如下:首先,在音高方面,图2钢琴音频样本精确,音高波动在所属音高的标准范围内。相较之下,图3男声自我纠正后的音频样本在音高方面基本准确,只是在第二拍中的第一个f1的位置上声音vibrado抖动较大,不够稳定。而图1男声首次演唱时的音高误差较大,乐谱第一个音为c1,而男声在实际演唱时一度将音高误差拉大到一个小三度,为a。其次,在节奏方面,在两小节乐谱中,一共有四拍,每拍设定基准时间为1秒,共有4秒。参照图中网格上方的数字,结合音高曲线我们发现:图2节奏较为准确,只是在弹奏最后一个音f1时,未拖够时值,音高曲线未达到垂直网格线5的下方。图1的节奏相对准确,最后一个尾音f1时值稍短,波动线也未达垂直线5的下方。图3在节奏上基本准确。可见,歌唱音调仪的使用,为学生歌唱时音高、节奏的自我修正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谱例1 《摘葡萄》片段

图1 音频样本1 图2 音频样本2 图3 音频样本3

在音准、节奏等歌唱难点被修正之后,学生可将突破歌唱难点过程中所产生的疑惑在线向教师提问,完成自主学习后的线上反馈任务。然后,教师对所有问题进行及时收集整理,以文字、图谱、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初次启发式回答,完成在线答疑。最后,教师再将这些问题进行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分类,着力对非结构化问题进行分析,寻找相关教学案例,构架出线下课堂教学的主轴,最终完成课前学生自主学习阶段的整个过程。

(三)课堂实训阶段

“翻转课堂”的线下教学由重难点乐句音频分析、教师示范、案例指导、总结归纳四个教学环节组成。

1.现场录制重难点乐句演唱音频,导入melodyne4音乐软件,参照音高标尺、时值网格、音高曲线等参数,进行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方面分析与讨论,并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音响参数的修改,让同学们进一步感知音乐要素的调配对于幼儿歌曲演唱的重要意义。

我们仍以幼儿歌曲《摘葡萄》片段(见谱例1)为例,在图4与图5中,图4为男声演唱片断,图5为经过melodyne4音乐软件修正后的演唱片断,修正项目依次为:第一,音高方面,在图4中,参照图片左侧的音高标尺,乐曲第一小节中第一拍c1、f1、c1这三个音相较标准音高(音准感具有10音分的宽容度[5]),均略低;同理,乐曲第二小节最后三个音d1、c1、c1相较标准音高亦略低。需要指出的是,melodyne4的音高参数与歌唱音调仪器音高参数相同,这里就不一一赘述。第二,音符时值方面,在图4中,参照图片上方的时间轴,以一秒为一拍,每拍划分为十个均分的时值网格,按照节拍与时间的比例,乐曲第一小节中第一拍c1音符时值略长,多出半格;第二个音f1音符时值略短,则少了半格。第三,在音量方面,参照音符图像的大小,修正后的乐曲第一小节中第一拍第一个音c1音量缩小,第二个音f1音量则略大,以凸显其切分音的特殊地位;乐曲第二小节第二拍第一个音a1音量则比原来有所增大,以强调其强拍强位地位(见图5)。第四,在音色方面,如图5所示,修正后的音高曲线波动较为缓和而平滑,实际的演唱音色较之先前显得较为纯净,人为的颤音音高变化得到了较好的修正。可见,通过melodyne4音乐软件对男声演唱片段的分析、修正和比对,更为形象直观地展示出声音的不同特性,对于学生的歌唱学习有了量化的考量,较之以往抽象的声乐学习概念有了质的飞跃。

图4 男声演唱片段

图5 音乐软件修正后的演唱片段

2.学生提问,教师进行歌唱示范,并着重讲解歌唱时肌肉运动过程。通常将歌唱时肌肉运动过程分为外部可观察和内部可感受两部分。外部可观察部分依次为:胸腹部肌肉的扩张,笑肌的向上提拉,嘴巴张开时的合理高度,下巴内收等;内部可感受部分主要为:软腭的抬起,咽部肌肉的收缩,喉部相关肌肉的放松以及歌唱时各肌肉群的有力保持等,通过肌肉动作的分解与合成进行双向讲解,由外而内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良好歌唱是肌肉协调运动的结果。

3.以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视频为案例,对非结构化问题展开探究,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歌曲创编、音乐游戏活动设计等方面的难题。

4.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探讨、归纳和总结,教师进行有益补充,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为教学技能。

(四)课后分享、拓展阶段

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每组优秀作业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后分享。教师进一步分发幼儿歌曲歌唱点评、幼儿歌曲创编解读、幼儿歌曲表演指导等视频开展“翻转课堂”的分级拓展任务,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音乐、舞蹈、游戏、语言、美术等方面的实际能力挑战不同层次的艺术素质拓展任务,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各有所得,从而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为同学们未来音乐教育活动的灵活展开奠定坚实的艺术素养基础。

总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对幼儿歌曲演唱教学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学生不仅可以针对自己的歌唱技巧和幼儿园歌唱教学技能实行个性化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一定量的幼儿歌舞表演、幼儿音乐戏剧表演、手工环创等进行艺术素质拓展,不断积累音乐、动作、戏剧、美术等各种艺术语言,为幼儿教育活动的音乐创编以及音乐游戏活动的设计,最终完成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的职业素养基础。这真正做到了学生各取所需,各尽其能;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有效学习、个性化教育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音高音频歌唱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歌唱十月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